這種感受估計沒經歷過的心中泛不起波瀾,經歷過的感同身受
學習是需要天賦的,這是一個有點殘忍的事實,但并不是說,沒天賦的人就是廢材,只是你在一個你不擅長的領域真的永遠都發揮不了大潛力。
小學初中的時候,內容還算簡易,不是聰明的料就好好努力,大家分數都起起伏伏,還未有啥學渣學霸的稱呼,因為這時候還真是看不出來,有的聰明孩子他還未意識到努力,潛力尚未開發,總歸還是孩子,扳的直,大家都差不多。
到了高中,有些人便力不從心,也不是不努力,而你就是學不進去,想想還有點氣人。
之前高中時我有一個同桌,一個女生,野心勃勃,也不乏智慧地學習,而我們班每天數學課都是昏昏欲睡的滿堂趴,就唯獨她激動地看著老師板書上寫的每一個步驟,時不時還舉手給老師糾錯,每次我就用手撐著臉一臉鄙視地看著她,下課問她,你難道不困嗎?每天還復習到那么晚,她又用那種很激動的表情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每次上數學課就跟打了雞血一樣,聽完我真的無話可說了,她大概在逼自己這么做。
可是就這樣的學習勁頭,每次考試還是考的倒栽頭,雖然我的分數也不是很高,但每天上課昏睡還是比她高不少,她是個很直的人,毫不避諱自己的氣憤,每次成績下來,滿目的紅叉叉,她都拿到手里狠狠地揉皺,良久,再理智地鋪平。其實我身為一個久經考場的老學生,很能理解這種感受,那是一種是來源于心底的不服,就算冷靜一下去反思,也會冒出這三個字,憑什么!
我的那個同桌持之以恒的精神到最后高考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平時考的一樣爛。填志愿前幾天她很絕望地發語音給我,說她那些大專都不想上了,想出去打工,我聽著有點心酸,沒支持她也沒反對她,說你等后幾天填志愿再決定。
志愿填完,她再次聯系我說,我找到一個衛校上了,覺得還挺不錯的,可能我會是一個很厲害的護士,我說那挺好的,你加油。再到后來聽說她門門都很優秀,好像到了一個能發揮自己真正潛力的地方,換了個領域就成了她日思夜想的學霸了。
上面的故事貌似存在著些許巧合,但很多人真的使勁學習卻學不出來。在高中,那些主觀意識所認為的差生都去學了藝術和體育,類似于畫畫,田徑,攝影啥的,在一個以文試為主的學校里,我們貌似從不屑于他們的藝術分數,就覺得他們是學渣,其實真的不應該存在這種偏差認識,他們的努力轉移了戰場,獲得了自己的小成就,也許這是一種明智的做法。
或許你的努力只是形同虛設,勝利遲遲未向你招手,大概看不慣你的杞人憂天
質是量的必然結果。你未達到質,是修行還不夠深啊。真的,假設你的運氣最大化差,那你的質便最遲一個到來,如果正在一個還剩一厘米就可以挖到金子的土礦,你氣急敗壞,扔掉工具,讓運氣好的人撿了漏,那便成了說破天也說不出理的事情。
可能這是一個無害無益的雞湯文,但我作為一個經歷過很多失敗的在校學生,這卻雞湯得很真實。
我就是一個運氣差到沒邊的人。二選一的東西,我每次都選到錯誤的;能巧遇名師受到青睞的好運不會攤到我頭上。只能靠自己努力,一口口井,自己一步步去涉,機會是有,但我得抓得很緊,所以說有時候很努力還是希望渺茫得望不到邊,這是這件很無力的事情,但,人生真的容許自己認命嗎?
就算屢屢失敗,也別忘記最一開始的躊躇滿志,畢竟你和那些人比你還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