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ZR給我推薦馮海寧及其所有的歌,包含ZIYO——寵物同謀——Nova Heart三個階段,聽過之后沒什么特別的印象,僅僅覺得這是一個前衛(wèi)、時尚、大膽的女聲罷了。
昨天晚上要睡覺的時候,在微博上無意翻到“愛像是昨天”,立刻被她的聲音吸引住了,原來就是馮海寧。這種驚艷的感覺就如同一見鐘情——當然之前我們已經(jīng)“見過”,只是我沒有在意罷了。
她的聲音像一塊磁石,并不是說多么有磁性,而是有一種扭曲力場的感覺:張揚而不粗獷,高亢而不嘹亮,尤其帶有一種雅痞的感覺,真是有趣的聲音。如果這種聲音走在路上,所有經(jīng)過的人都要扭過脖子使勁看,臉上的表情不是陶醉就是厭惡。這也是一種界限,喜歡斑馬線的人請走開,翻越欄桿的人請隨著她跳舞吧。
即使如此,她的電子樂我還是欣賞不來,或者電子掩蓋了她的聲音,或者電子樂的這種形式我暫時還不能接受,但是由歌曲而衍生出來的好感卻讓我很想去現(xiàn)場感受一下——即使是電子樂。就像去了蘭州聽了低苦艾的《蘭州蘭州》之后,我就從此深深愛上了這座城市和這首歌曲——雖然他們的其他歌我并不是很喜歡。我們對于自己的好惡并不是不偏不倚,一點小小的好可能就掩蓋掉其他的惡,一點小小的惡可能就掩蓋掉其他的好。
小眾們之所以為小眾,因為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隱藏的好,或者可以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惡。這并不是說明他們的弱勢地位,反而說明他們面對大眾文化的“強勢”心態(tài)。大多數(shù)人都渴望成為英雄,不是為了保護地球,而是為了在抵抗大眾潮流當中表現(xiàn)出一種孤傲的狂狷和至尊感受。英雄難當,那就扎堆成小眾吧,照樣可以蔑視大眾,共同的好惡則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紐帶。
所以面對一個陌生人,看他是敵是友,最好的辦法莫過于測試好惡,歌曲、畫作、書籍都可以信手拈來,重合越多,越能從大眾的包圍中疏離出來,聯(lián)系也就越緊密。所以,喜歡馮海寧的朋友請盡情的去聽她的歌,今年五一北京迷笛現(xiàn)場,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