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本關于棉花糖的書
? ? 2017年11月第一周,第一個周日的晚上,當兒子做完作業后,我們一家三口愉快的聚在了茶幾旁邊,而兒子也催促著我趕緊泡上茶水,還點名要菊花茶。我問他為什么是菊花茶,他說這個不濃,好喝,說我其它的茶葉太苦了。
? ? 這就是年齡和環境不同帶來的差異吧,我小時候從來不敢要求什么,父母給我什么我都會接受,即使不開心,我也會拿下它。就像這茶,小時候我只喝過茉莉花,覺得那就是好東西了。有的喝,為什么還要提出不喜歡,或者我喜歡什么呢?
? ? 看著兒子那篤定的眼神,我忽然不想給他菊花茶,我告訴他家里沒有菊花了,就和我喝一樣的,其實我只是想讓他知道,有時候要學會去承受任何事物,而不以自己喜好為目的的選擇。
? ? 也許是我考慮得多了,反正我只是想這樣去影響兒子的一些思維和決定。不要覺得現在的自己,可以肆無忌憚的提出任何理由,只因為萬份寵愛于一身。
? ? 我愛人也從她給兒子買的數百本書里找了一本書《孩子,先別急著吃棉花糖》,聽著名字我覺得兒子會喜歡,因為他愛吃糖。而且愛人還告訴兒子,這里面有紅色、綠色、藍色等等各種顏色的棉花糖,也許是棉花糖的刺激,也許是兒子就是喜歡聽書,或者說他想要喝茶了,總之他開心的接受這樣一場有著特殊含義的讀書會。
? ? 愛人讀書,就是喜歡簡單的讀,然后找到一個點,立即引導兒子進入那個情景中,而兒子聽得也頗為認真,他感興趣的地方,還會不時提問。
? ? 尤其是講到棉花糖實驗的時候,兒子也來了興趣。至于書中是如何寫得,我不想詳細的描述,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網上找介紹看下。簡單的說下這個實驗,也就是棉花糖實驗,其實這個實驗是斯坦福大學WalterMischel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兒園進行的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
? ? 實驗中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棉花糖只是其中之一,還有曲奇、餅干等等,要求一樣在密閉的空間只要可以面對自己喜愛的食物堅持15分鐘不吃,就可以得到雙倍的食物獎勵。
? ? 對于這個實驗,小孩子會如何選擇,毫無疑問是兩個答案,不吃和吃。而兒子堅定的說她可以不吃,對于這個答案雖然我不相信,但我也不想揭穿他的虛榮心,就讓他這樣吧,終究會有一個真實的事情觸動他,讓他真正的明白做選擇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選擇不可怕,可怕的是要堅持選擇后需要承擔的一切后果。這需要你的自信心,也需要你有強大的抗壓能力。
? ? 貌似這樣的問題沒有困住兒子,兒子卻反問了一句粑粑麻麻你們會怎么選擇。是啊,當我們站在父母的位置去發現孩子問題,甚至我們天真的以為我們可以去改變孩子的時候,我們已經將在放在了火上,這份炙熱會讓我們迷失也會讓我們暴躁,這才是家庭教育最可怕的地方啊。
? ? 那一刻我沒有思索告訴兒子,我會吃掉他,同時我也告訴兒子,你看在這個問題上你就比爸爸要厲害,你學會了忍耐,而爸爸做不到。因此你一定會比爸爸還要厲害,所以你要保持這樣的狀態啊。而兒子自傲而驕傲的點點頭……
? ? 我覺得我們作為父母太多了指責,而真的欠缺了引領。臺灣的教育、國外的教育都有很多好的例子讓我們學習和分享,我們看了太多,聽了太多可在使用上卻全然不看說明書。就如同當下你買回任何一件電器,你會看說明書嗎?很多人不會,只有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你才會想起,有個小本本,上面寫著幾個字使用手冊。
? ? 我們的后知后覺,才是可怕的遺傳。我們不應該讓孩子繼續受到這樣的侵染,應該讓他們明白為了更大的目標,學會忍耐和等待。
? ? 第一天的半個小時很快,在這第一天里,我主動拿了本子,記下了幾句,我的感悟。而兒子只出了耳朵。這第一天很快,兒子也很興奮,可我能預見到未來也許會有一天,這個讀書會會間斷,可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還真快。
? ? 而當我在本上記錄文字的時候,兒子只是看了一眼,這一刻,我還真不知道這小家伙在想什么?在此我也只能揣測他,是不是在想下次我也記錄,這樣不會被老爸找茬。也許是一中不屑一顧,這樣的內容還需要記憶嗎?總之,我是不知道他想什么,也許他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才會告訴我一切的答案吧,我最怕聽到的答案應該就是,嗯,我忘記了看過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