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我最幸福的事是什么的話,那就是和媽媽看書閱讀了。記得我看的第一本書是《睡前故事》,開始是媽媽給我讀,后來媽媽教我認字,于是就成了我讀給媽媽聽了。
現在,我們在看《看不見的森林》,這次的閱讀方法是媽媽給我寫推薦,每次看完推薦后我都迫不及待地去看書的內容。如果你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上面滿滿的都是愛的印跡”
這是豆同學四年級的一篇小習作,看得我滿心感動,所有辛苦都煙消云散,讓我的寫推薦工程圓滿完成。我的初衷是帶著她學會精讀一本書,選書的兩個條件,一個是知識或科普的,還有最好是一個一個篇章,不要一本書就是一個長篇的,適合每次一個篇章,看到有文章推薦《看不見的森林》,恰好符合我的這兩個條件。
這本書是一位生物學教授以原始森林內1平方米的林間坡地為對象,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觀測并以日記的形式記下這片林地上點點滴滴,從小型植被的春花夏葉,到生活在此的真菌、昆蟲,以及偶然路過的鹿、松鼠、禿鷲等,為我們描繪一幅林間四季。作者作為卓有成就的生物系教授,他淵博的生物學知識和細致入微的觀察,讓這本描繪1平方米自然樣方的著作,成了一份小型的生態學百科全書。
最開始是我和她各讀一篇,然后相互寫推薦,第一天看完后我發現書的內容偏深奧,她自己讀容易失去興趣,然后就變成我先看,看完給她寫推薦詞,她看完推薦詞再閱讀文章,最后她跟我口頭分享文章的內容。我的推薦詞盡量生動活潑,能引起她的興趣。摘抄兩篇推薦詞:
推薦一《毛蟲》-讓我讀這篇文章實在是件殘忍的事,寫就寫吧,還非得寫得那么活靈活現的,“一只胖乎乎的毒蛾蟲,一扭一扭地爬進壇城”,看得我毛骨悚然,渾身毛刺刺的,怎一個“怕”字了得!好吧,為了推薦我忍了,可還要來一群黑乎乎的螞蟻,這是存心讓我不敢睡覺的節奏啊,還是鳥兒最可愛了,一口吃了它!說好了,別再跟我提毛毛蟲了!推薦理由:可怕!
推薦二《風》-都說“八月秋高風怒號”,五月也會狂風大作嗎?會的!壇城上的樹枝在狂風暴雨夾雜著的龍卷風中飄搖,可這些森林的居民們自有一套對抗的妙招,不被水淹死的最好辦法是學會游泳,不被風刮倒的最好辦法是學會在風中跳舞,即使不小心在跳舞的時候摔倒,失去生命的樹木也會成為森林動物們的樂園。樹木在風中舞蹈的姿勢美嗎?到《風》中去尋找答案哦。
我在推薦詞中提到害怕毛毛蟲是因為她老用毛毛蟲和蚯蚓“欺負”我,這樣的描寫會讓她興奮,我在《風》的推薦詞中引用杜甫的“八月秋高風怒號”是因為她很喜歡杜甫的這首詞,游泳和動物們的樂園也是能抓住她眼球的字眼,讓她對我推薦的那一篇內容感興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那一本貼滿了字條的書,那一段初夏的時光,我相信會在我和丫頭的心中成為寶貴的經歷,擁有共同美好記憶的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