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連續看了兩個電影,《比海還深》和《夜行動物》,以下是一些感想,不過具備輕微劇透,想看的可以先看完再回來看這篇東西。
兩個電影顯然完全不同,一個是日本的溫情家庭,一個是歐美的驚悚犯罪,整體基調和結構也不一樣,《比海還深》以正常敘述為主,偶爾穿插回憶,總體上平靜淡然,《夜行動物》則是采用了三個故事線的穿插敘述,彼此映射對照,在虛和實之間糾結。但,兩個電影的確也是可以對照來看的。首先,都有一個作家,嗯,作家總是某種和某些理想的代言人;其次,作家都曾經有一個妻子,或者說,前妻,某一天這個妻子離開了他;最后,無論是作家本身,還是這個妻子,都在回憶中反思和判斷,那個我們曾經想要的生活去哪兒了?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對生活充滿了無數計劃和想象,在那個計劃里面,理想占據著支配地位,我們向往著純粹的愛情,我們不用顧及面包和房子,我們認為會在未來擁有一切,然后,用愛情和想象打造了一個家庭。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增長,現實開始滲透到我們的生活,我們終于發現,曾經被我們否認抗拒的一切,甚至那個我們看不上的對立面,逐漸成為生活的主流,除了理想還有面包,還有孩子上學的學校,還有房子,還有那么多現實中的一切,這些東西,一步步地壓榨著原來的理想,直到某一天越過了界限,那個家庭就崩塌了。就象《比海還深》里面的那個委托跟蹤丈夫的女人所說的那樣,“我的生活是從什么時候變成這個樣子的?”現實,就這樣磨碎了理想和愛情,將瑣碎、背叛、物欲和庸俗填滿了每個人的人生,比海還深的愛情沒了,號稱自己是更獨特的夜行動物也沒了,只剩下一地雞毛。
暴風雨過后,《比海還深》的一家人走向新的一天,走向兩家人,回憶被鎖在了那個只有老人和破舊家具的老屋;故事講完了,《夜行動物》的作者終于殺死了自己,從此,他不用在小說和文字中只關心自己的感受和經歷,可以寫那些沒有自我沒有靈魂也不用糾結的流行文字,用金錢來裝扮自己的人生。
當《夜行動物》女主坐在餐廳等待作家的時候,我就在想,她終究還是不懂他的,他能在小說中讓自己死去,應該就不會再來糾纏過去的自我和生活了吧?愛情這個東西,畢竟還是太虛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