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不和,無需將就

人分為兩類。

一類是懂得尊重每個人的不同看法,能求同存異,從不強迫和勉強別人和自己抱有一樣的觀點,在交往過程中能很好地把握彼此邊界的人。這類人很少。

一類是不能求同存異,尊重其他個體的獨立性,一定要求對方和自己有一樣的三觀與認識的人。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分為兩類,一類是可調和的矛盾,一類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對于第一類人之間的相處,絕大多數問題都是可調和的;

但如果是兩個第二類的人,或是一個第一類人一個第二類人,那么很多問題就會變成不可調和。

像三觀這類問題,在大多數第二類人中,就屬于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我們每個人有了社會意識之后都存在著對世界的一定偏見,有些人能夠逐漸成熟,放下自己的偏見,或是意識到偏見的存在后能和別人求同存異。

但絕大多數人都還是繼續抱持著這種偏見,我們就很難和其他抱持不同偏見的人友好相處。

但問題是,我們交朋友不是為了做圣人,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找到適合我們的朋友,而不是試圖和所有人都成為朋友。

你交朋友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沒想過。

雖然你的目的不明確,但你肯定能清楚你交朋友不是為了什么:你不是為了和一個三觀不同的人浪費口舌辯論誰的觀點更正確,你不是為了和一個令你不開心的人朝夕相處,你不是為了每天聽別人否定你的價值觀,還要被灌輸你不喜歡的思想。

如果遇到價值觀有差異的朋友,怎樣相處能減少沖突?

我的答案是:不和對方就價值觀問題進行交流。

如果你們價值觀的沖突是客觀存在的,那么只要你們就價值觀問題進行交流,那么關系的沖突也就必然會存在。

所以最好是雙方彼此尊重,不評判,不試圖說服對方。

如果對方還非要要評判你,否定你,那么就沒必要再和這樣的朋友浪費時間。

不和對方浪費時間并不是在暗示:我們的價值觀就一定比對方更正確,你的朋友“浪費”你的時間所以他更“LOW”。

而是我們清楚,我們的朋友就像我們自己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是對的一樣、也認為他們自己是對的。

價值觀之間也很難評判出優劣和好壞,所以,是「和別人進行三觀上的辯論」這件事情本身就是非常浪費時間的。

所以對于這樣不合適的朋友,放棄才是最好的選擇。

對于一個人而言,我們存活于這世上的時間并不算太長。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將就或者迎合別人。

不是想著怎樣改變自己以去順從外界和別人,而是要先想著:怎樣找到我更喜歡的、更適合我的。

無論是對人對事,這樣的一種觀念都能夠令你活得更為幸福。

你喜歡看書,他喜歡玩游戲。這不叫三觀不合。

你喜歡看書,他說看書有什么用,不就是裝文藝嘛。這才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去西餐廳吃牛排,他喜歡在大排檔擼串。這不叫三觀不合。

但是他說那玩意死貴,還不好吃,說你真是做作。這就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假期去各地旅游,他就喜歡宅在家里。這不是三觀不合。

但是他說旅游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花錢遭罪嘛,躺在家里多舒服。這就是三觀不合。

其實三觀一致,并不是要求你們完全一樣,而是彼此之間能夠求同存異,懂得包容和欣賞。

否則,你跟他分享快樂,他覺得你在顯擺;你跟他傾訴難過,他覺得你是矯情。

在婚姻中,外貌決定有沒有可能在一起,性格覺得適不適合在一起,物質決定能不能穩定的在一起,信任決定能不能長久的在一起。

三觀不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