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的時候,確實要適時地拒絕別人的某些“善意”。
只因,好心辦壞事的人太多。
最無奈的是,這些人往往是你最親近的人,最愿意相信的人,最想真心幫助你的人。
最遺憾的是,這些愿意指點你的人中間,太多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平庸之輩。
最可笑的是,當他人的“善意”帶來極其負面的影響時,后果只有你一個人承擔。
所以,要適時地、有選擇地拒絕別人的“善意”。
請不要用你的“善意”綁架我。
高考填報志愿,爹媽“好心”替你敲定了專業。猶豫,選了。后來,你驚喜地發現這份工作真是要多苦逼就多苦逼。這時,你的父母,除了會可憐兮兮地辯解“當初也是為了你好”之外,無力作為。
大學期間,學長、學姐“好心”勸你畢業要求達到就成,太辛苦就虧了。猶豫,信了。后來,你驚喜地發現自己漸漸變成一條狗。這時,你的學長學姐除了會安慰你“大家都一樣”外,無所作為。
腰包鼓起來,哥們幾個“好心”傳授你資本運作之法。猶豫,做了。后來,你驚喜地發現銀行卡里的存款一夜之間蒸發殆盡。這時,你的朋友除了會罵你“忘恩負義、沒有良心之外”,無所作為。
還有給領導寫信,不讓兒子喝酒的善良母親;高標準要求,最后逼得學生跳樓的嚴厲老師;求得偏方,最后把丈夫治死的賢惠媳婦兒。
太多、太多。
生活中,我們大多都是蠢人。
比這些蠢人更不可原諒的,就是那些沒有意識到自己愚蠢,卻還堅持要改變別人的人。
比這些蠢人更加愚蠢的,就是相信他們的話,并且還可以做出行動的人。
比這些蠢人更加無可救藥的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相信、重復他們的話的人。
說白了,這些都是沒能守住內心的人。
那么,究竟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沒有人可以給出標準答案。
不過,今后,
請不要把“善意”作為評判標準,全盤接受別人的“善意”。
請不要因為這是別人的“善意”,就不好拒絕。
請不要憑著"善意"的說辭,就可以無須負責對我造成的傷害。
請不要讓自己的命運掌握在所謂的“善意”手里,哪怕你的選擇也不一定見得正確。
因為,能對我們自己負責的只有我們自己。
擁抱善意,多行善事,這能讓我們的靜默心靈得以安慰。
面對善意,謹慎辨別,不要讓這份“善意”變成終身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