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獻
? 柳宗元寫過一篇古文叫《蝜蝂傳》,說的是有一種蟲子叫蝜蝂,善背重物。它爬行時不管遇到什么東西,都抓取過來放到背上,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重,直到被壓倒爬不起來。有時人們可憐它,替它除去背上的東西,可是只要它還能爬行,就又像原先一樣抓取物體。
柳宗元寫這個故事,原本是諷刺世上那些貪得無厭、極力求官貪財而自取滅亡的人。這里我要說的是另外一種現象:有些人,凡是家里的東西一樣也舍不得扔掉,大到舊桌子舊床舊板凳,小到針頭線腦破鞋舊襪子,在他們眼里,只要是東西都是寶貝,不忍心清理出去。更有甚者,還熱衷于收集一些諸如一小段鐵絲、一塊半截磚頭、別人家扔掉的塑料袋等廢舊物品,以備不時之需。如此這般,家中就象一個廢舊品倉庫一樣亂七八糟,無法下腳。家里東西特別多,以至于真到用時,反而找不到存放在什么地方了。
? ? ? ? 這樣的人通常還有一個特點:舍不得吃,舍不得用;有舊的不用新的,有破的不用好的。用了好東西難受的就象暴殄天物一樣心里不舒服。相反,一些廢舊物品被自己利用了,便得意的手舞足蹈不能自持。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梁三喜的媽媽身背干糧去部隊參加梁三喜的葬禮,舍不得坐車,由于路上行走時間過長,干糧餿了,但她仍然舍不得扔掉,自己泡在碗里吃了。接她的戰士小心提醒:“這樣吃了肚子會疼的”。此時,三喜媽說出了一句名言:“吃了不疼,扔了疼”。這些老人家們經歷過三年困難時期,親眼目睹過餓殍遍野的殘酷景象,窮日子過怕了,他們看什么東西都親,特別是對食物更是心存敬畏。
? ? ? ? 他們看重東西,珍惜食物,是一種情結,不計成本。比如,有人可惜建筑垃圾中空心板中的鋼筋,費時費力大半天才砸出一根來。想一想,有這半天的時間,隨便干點什么活得到的報酬,也足以買出十倍的鋼筋來。對他們來說,這不是什么物質貧乏、生活艱難的問題,完全是一種心態,一種病態,不管生活過得艱難還是富裕,他們骨子里永遠存在著重重的匱乏感。這種秉持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過去是值得稱贊的,但凡事應該有個度,在今天全面小康的時代,過分的儉樸無疑就是守財奴的表現。人乃天地之精靈,應該聚天地之靈氣、采日月之精華,天下萬物均在享用之列,如此“舍不得”才真的是暴殄天物呢!
? ? ? ? 人來世上走一遭不容易,寅吃卯糧、過分追求享樂是不對的,但整天戰戰兢兢的生活在自己編造的貧窮謊言中,更沒有什么意思!在條件允許的時候,卸下包袱,適當享受一下物質生活,有何過錯?象那個小蟲子蝜蝂一樣不知疲倦地一味積攢,最后累死在積攢的路上,實在是太可悲了!這樣是不能發家致富的,即使能致富,生活質量也不會很高。
? ? ? ? 人生就是選擇的過程。生活之中也需要很多選擇,選擇你需要的,放棄那些對你沒有用的,或者是一時用不著的東西。舍不得,是生活的大忌,也是讓我們生活變得復雜化的罪魁禍首。因為舍不得,憑空為自己增多了很多沉重的負擔,以致我們的精力和時間被無情地浪費。放棄那些用不著的東西。,就是放過自己,為自己減壓。對于物質世界,今天我們難的不是擁有多少,難的是能放下多少。財富越多,費心越大,就象家中東西越多,越找不到在什么地方存放一樣。同理,對于精神世界,難的不是記憶多少,而是能忘掉多少。今天,我們不妨試著把家里沒用的東西清空,把多年用不著的東西清理出去。再試著把心靜下來,把心中的怨恨、顧忌忘卻一些。然后,抬頭看看白云,俯首看看流水,放飛心靈,輕裝前行,那么,前邊一定是個燦爛的艷陽天。
? ? ? ? 世界之大,包羅萬象,我們不可能窮其所有得到一切,但我們珍惜當前所有足矣。世事紛繁復雜,萬物瞬息萬變,我們不可能預測未來,但我們可以把握當下。理想的王國并不遙遠,其實就在你我一念之間。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