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瓦缸

家鄉的土質有著很好的粘性,適于燒瓦缸,曾經吸引過一批外鄉人,背井離鄉,扎根家鄉 ,辛勤勞作,作著燒瓦缸賣瓦缸的生意,長達三年之久。

他們來自何方,姓啥名誰,到現在留給我的只是依稀的記憶,只記得其中一個人名字中帶著奎字,人都叫他奎子,生性憨厚大方,曾經著涼感冒高燒達四十余度,如實叫人膽戰心驚。

他們住的是靠自身力氣打造的窯洞,依土崖兒而建,直到現在還保留著原址,現被村民當做倉庫使用著。住地旁是作坊,離燒瓦缸的土窯卻有著一段距離,修建在一段土坡之上,煙囪修建在土地的岸頭之上,每當燒瓦缸的時候,黑煙便彌散在空氣當中。

做瓦缸的第一道工序是和泥,泥的土質要發黏,但是又不能太黏,需要搭配一定的沙土,否則燒出來的瓦缸容易裂縫,把土搗碎,不帶一絲的沙石,不留一塊小小的坷垃,摻上水后,用撅鋤來回的勾動,使水和土充分的接觸,活成的泥不能太硬,硬了捏不動,軟了有立不成形,實在是一項技術活。

做瓦缸的工具并不復雜,是一個個旋轉的圓形底座,腳踏按鈕圓形底座旋轉起來,把活好的泥放在底座上,手順勢托泥旋轉,薄厚形狀完全在一雙靈巧的手掌握之間,一塊塊泥土在工匠手運作之間,完全起到了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一個個瓦缸,一個個瓦盆,造型奇特,美觀大方,很難想象竟然出自這些五大三粗的男子漢之手。

做成的瓦缸在陽光下經過一段時日,風吹日曬之下,慢慢變干,工匠們把他推到燒瓦缸的窯洞前,幾個人共同努力,把它們裝入瓦窯,往往要螺上幾層,里里外外檢查上好幾次,把有窟窿透氣的地方全部堵上,否則的話會功虧一簣。在確保沒有任何差遲的情況下,加炭燒窯,需要燒上個一兩天的時間,一開始小火,中間大火,然后再慢慢讓火落下來,依舊蒙窯,停上個一兩天的時間。打開一看,進窯的時候是土色的,出窯的時候竟然成了灰色,嬌滴滴的美小姐竟然成了灰頭土臉的灰大漢,身子卻是健壯了很多。

瓦缸燒成之后,勤勞的外鄉人便把它們裝到馬車上,推在手推車上,走鄉串戶,吆喝叫賣,換取微薄的利潤,維系眾人和家庭的開支。

掙錢不忘當地人,外鄉人把上好的盆盆罐罐無私的給予了我們當地人,儲藏起糧食來方便,不生蟲,是人們首選的存糧佳品,曾幾何時,家鄉瓦缸出現了“洛陽紙貴”的現象。淳樸的家鄉人也拿出了自己的農產品,無私的奉獻給這些外鄉人,使他們身處異鄉如在家鄉的感覺。

勤勞的外鄉人,淳樸的家鄉人,走在一起便產生了許多美好,因為他們都在追求一個永恒的人性主題:善良真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壺癡 : 半個世紀的堅守 ——記應城市三合鎮伍山村土陶窯匠胡光榮 文/張靈霞 自古山中多奇人!伍家山上就有這么一位...
    青絲隨風閱讀 1,422評論 2 5
  • 備前燒的歷史有興趣者可看看) 一、平安末—鐮倉時代 備前燒在《延喜式》一書中也有記載的名門“備前燒之須惠器”的傳統...
    葉方翳蟬閱讀 7,289評論 0 1
  • 開發者所需要知道的iOS6 SDK新特性開發者所需要知道的iOS7 SDK新特性開發者所需要知道的 iOS8 SD...
    LuisX閱讀 1,709評論 0 5
  • 發現沒有 喝膩了正能量雞湯 現在又開始流行負能量砒霜 一種自殘式的吐槽語錄 全面打擊你的工作、愛情、生活方方面面 ...
    垃圾先生閱讀 7,584評論 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