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介紹了我從搜索課程中學到的搜索信息和資源的有效方法。可是只會搜索還不夠,搜索之后還有至關重要的一步——分類整理。
想象一下,假如我們的電腦和手機是房子,我們下載、收藏的信息、資源是我們每天帶回來的東西,如果不定期去收納整理,我們最終會淹沒在各種物品和垃圾中。無論多么有價值、多么有美感的東西,都很難在需要的時候及時被我們找到。
當一鍵收藏變得越來越簡單,如何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整理、分類、歸檔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下面是對課程內容的提煉,講解了對信息的記錄、分類整理和收納是怎么進行的。
第一步:記錄
搜索到信息后,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記錄。
說到記錄,有一個誤區是當我們遇到有意思的或者是干貨的內容,可能第一反應就是收藏。但其實,不論是收藏網頁、收藏微信文章還是屏幕截圖,如果缺乏刪減和整理,會讓信息變得臃腫,難以一目了然,長期下來會囤積很多無效的信息。而且如果我們只是簡單的收藏,沒有做任何一點內化或與信息本身建立關聯,將其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這些就永遠是屬于別人的,而不是自己的東西。
所以,收藏是一種非常差的保存方式。如果自己不去摘抄總結文章的精華,單靠一鍵保存,看似很方便,實際上沒有任何益處。
如何有效記錄信息?這有一味心法:“一刪、二轉、三存”。
一刪:刪掉質量低的、不相關的信息,隔一段時間就把過時的、不再需要的東西刪除掉。
二轉:把這個信息、資源轉化為自己可以理解的語言,哪怕給文件起個名字,或者加一句自己的感悟和注釋,甚至只是把刪減后的優質內容整合到一起,都可以把這些信息與自己當下的工作和生活關聯起來。
三存:對于以后可能會反復看的,或者會重新引用的,都要進行分類保存。列明相關信息,自己留下的任何內容都應當是精挑細選,自己有印象的。
記錄下來的信息可以保存在電腦硬盤、云盤或手機中,統一管理。另外還可以借助一些很好用的工具,比如:
對于一些需要隨時記錄和經常查看的信息,可以保存在印象筆記中。
對于圖片信息的保存可以使用Picsew拼圖軟件,它能將多張截圖自動合成一張長截,還可以實現多張圖片的橫向和縱向拼接。
對于一些紙質文檔和資料,這里推薦一個工具:掃描寶。可以將紙質文件掃描然后轉為pdf格式,還能直接保存在印象筆記中。像手寫的讀書筆記,刷過的題,重要地點地圖信息等都可以掃描以后保存起來,隨時想看就看。
對于需要進行人脈管理的,推薦微信小程序Jobplus,可以掃描紙質名片,進行名片管理。
第二步:分類整理
經過篩選、加工后保存下來的信息,應該怎么整理呢?
我們要分步驟地去整理我們的文件夾體系。
首先,用思維導圖梳理自己的文件體系,將各文件、文件夾邏輯關系可視化,對文件夾進行分類和命名。
具體可以將信息、資源按性質分類,分為工作、學習、生活、興趣等。搭建一目了然、便于取用的文件體系。可以使用Xmind工具將自己的文件夾體系做成清晰簡潔的思維導圖。
接下來,在電腦或云盤中建立相應的文件夾,把之前保存的信息分類放置到相應的文件夾中。
對于非常重要的核心文件,務必在其它軟件上做一個備份。
對于需要團隊協作和分享的文件,推薦使用堅果云,可以實現多人異地同步協作。
最后,別忘了要迭代。建議每隔一段時間重新梳理自己的文件體系,納新除舊。
第三步:收納
前面我們通過思維導圖,已經對收納有了規劃,后面具體的就是選擇收納的工具并實施。
收納的核心概念是簡,對信息精簡之后,通過一個印象筆記類的軟件就可以掌控全局。
課程里推薦的做法是,遇到喜歡的網頁內容,可以復制到印象筆記中保存下來,掐頭去尾,只留下最重要的信息,同時給文章起一個自己能理解的標題。如果有幾篇同類型的文章,也可以把關鍵段落湊在一起。印象筆記里可以建立筆記本和筆記本組,對內容進行分類。
印象筆記可以收納的不僅僅是文字,還可以實現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安排。比如規劃日程、旅行前檢查清單、記錄靈感等,所有的文檔、圖片、信息都可以通過掃描、整理收納到印象筆記里。而且更方便的是可以實現手機、平板、電腦上的信息同步,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在各個終端上查看到相同的內容。
類似的工具還有很多,選工具沒有完美的,只要符合自己的核心訴求,堅持用好核心功能就好。不用在同類型的軟件中間不停對比、不停更換,浪費時間。
以上,是對信息的記錄、分類整理和收納三個步驟的介紹。學會有效記錄、整理信息,可以讓我們打造一個清晰、高效的文件體系。在人腦容量有限的情況下,擁有這樣一個體系,無疑是給大腦開了外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