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種人,沒什么目標,也不談什么執行力,整天無所事事,干什么都不能用心,然后就無病呻吟,說自己有多無聊,說自己心累。在別人眼中,說句好聽的話,這是悠閑的炫耀,不好聽的說法就是,這哪兒來的白癡,有病!然而縱使如此,這些人依舊我行我素,不做什么事情,繼續嚷嚷,無聊又不是自己的錯。但是,無聊難道真的不是自己的錯么?
生活為什么無聊?在無聊的人眼里,這實在不需要思考。因為沒事做啊。從早到晚,除了吃喝拉撒,除了稍微看會兒書,然后喝點咖啡,等著吃飯,等著睡覺。當問到難道不用賺錢?稍有資本的人或者會想著,現在的錢暫時夠花了,以后再掙吧;還沒什么資本的人或許這樣說,我還沒掙到錢,花父母的,以后再賺更多的錢去孝敬他們。又問道難道沒什么理想?說到理想其實都有,但是怎么說呢,感覺好難啊,沒辦法實現,就不管它了,又或者以后再說吧,等我認真起來,連自己都會害怕的。再讓他們一天多做些事,只聽到義正言辭的拒絕:我今天的事情都干完了,生活就這樣安排的,沒必要從早忙到晚。
好吧,不需要再問了。生活為什么無聊,其實就一個答案——懶。懶得學習,懶得賺錢,懶得努力,懶得生活,更是懶得要求自己。或許最好的生活就應該是啥都不用管,想要什么都有人送過來。其實這樣挺好,誰都覺得這樣好,可又不是誰都能過上這樣悠閑的日子,必須經過艱辛的努力。然后這些無聊的人就會有些得意了,我現在就很悠閑啊,然后以那個和有錢人一起曬太陽的漁夫自比——瞧,我現在就過上了你們一直努力想過的日子。
其實到現在,努力的人都不想再說什么了,不是因為已經詞窮沒辦法反駁,而是因為沒啥意義了,甚至暗自嘲笑自己,我跟這樣一個天真的白癡說這么多有什么用。不過就算不想說,還是要解釋一下,免得這些無聊的白癡到最后仇恨其他人沒有勸告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這樣的仇恨幾乎是必然的。那么該說什么來撕下那自欺欺人的面具呢?
先來罵一句,白癡,真是太天真了。就像草原上只有一群羊,每一個人都是一匹狼,而且狼越來越多。不是每頭狼都能夠吃到肉,甚至有些肯連骨頭都啃不到,結局就只有一個——淘汰,淘汰就等于死亡。或許你不相信,認為成功實在是太容易了,而且過自己的生活才有意義。成功容易嗎?一點兒也不容易。你跟我說喬布斯,說馬云,甚至是大學生回家種田都很賺錢,可惜世界上只有一個喬布斯,一個馬云,種田賺錢的家里也是有錢有地,自己還有能力。你有什么?除了一身肉和已經空白的腦子,還有什么?你說要過自己的生活覺得有意義。那生活所需要的錢從哪里來,問父母要?你幾歲了,還這么混蛋問家里要錢。柴米油鹽都是要錢的,結婚是要錢的,有孩子是要錢的。你說這樣太現實,沒一點兒品味。好,什么是品味,看書算吧,喝茶算吧,沒事兒看看夕陽也算吧。可是等到自己朝不保夕的時候,還怎么談品味,頂多是苦中作樂,甚至品味難道不需要錢嗎?馬斯洛需求定律中說過,生理需求是最基礎的需求,有了資本才能滿足最基本的需求。那么精神需求,品味呢,是最高的需求,沒了基礎,難道還能空中建閣樓么?當整天還在為生計奔波,還談什么品味?
倘若稍有醒悟,該怎么做呢?很簡單,就是去要求自己去做事。討厭早上六點起床,那就逼自己六點起床,起不來就慢慢逼,十天半個月也就成功了。討厭去賺錢,那就要求自己去賺錢,算著自己一天的飯錢,一分一分的花,一分一分的賺。當然也不是硬要逼著自己做所有不想做的事。先找出自己有點興趣的事,比如說看書,比如說鍛煉,比如說看些網絡課程,這些費事么?一點兒也不費。也不是讓你幾天之內把所有的事做完,而是形成一種習慣,一種強迫性,每天都要做。同時每天都要做規劃。三五分鐘,難么?不難。也許會覺得每分鐘都安排好的生活忍受不了,可是沒說必須這樣啊。每天多做一些事就可以,而不是在哀嘆自己沒事做。從哪里找事情呢,其實所有事情都可以歸結于三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質;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質。學習要學什么,鍛煉要鍛煉多久,思考寫作要怎么進行,就算真正需要休息也可以找點輕松的事情。這些事情不必問別人,所有的答案都在自己的內心——我缺少什么。沒事就想自己缺什么,別想自己沒事做。
生活實在是太無聊了,可無聊本身就是自己的錯。凡是有自己理想的人都不會這樣想,有自己的理想,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東西,就會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每一天對這些人來說,都是進步,也都是一種另類的挑戰。在這樣的驅動力下,每一天都很緊張,也很充實,一點兒也不無聊。這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