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唐嫣說了句:“緣來是你。”
于是在走廊上聽到兩個妹子聊天,話題大概從羅晉唐嫣公布戀情,講到邱澤,到楊冪,到仙劍四美,然后到胡歌。為什么我聽了這么久呢,因為其實我也蠻想參與的哈哈哈哈。
八卦真是茶余飯后最貼心的談資,這種幾乎零門檻的社交,可以讓兩個懸殊的陌生人瞬間感到相惜。到現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中,大約有65%的內容都是八卦。從娛樂明星、商政大咖,到鄰座同僚甚至隔壁老王,不分性別地,我們都熱衷于參與八卦的產生和傳播。
這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八卦其實也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啊(我不是瞎扯的,之前在《人類簡史》中看到過這部分,又去扒了一些小資料)。
To engage in gossip is to speak ill of one’s fellows, to interfere with the smooth running of the social relationships within which we are all embedded: in a word, to undermine the very fabric of society. Yet, the term gossip itself did not originally have that meaning. It meant simply the activity that one engaged in with one’s “godsibs”, one’s peer group equivalent of godparents: in other words, those with whom one was especially close. (Dunbar, 2004)
現在的我們認為八卦就是中傷友人,是阻礙的社交關系的良性運轉,是破壞社會秩序的存在。然而,八卦最初的意義并不是這樣的。八卦一詞“gossip”源于“godsib”(siblings of god, 上帝的親屬,也就是意為“教父教母”,后延伸為“至交,好友”),R. I. M. Dunbar認為,八卦本身僅僅是親密的人之間產生的一種社交活動。
雄性黑猩猩為了爭奪首領的地位,會在族群中形成集團尋求支持,而集團的維系通過日常的梳毛、擁抱、撫摸、捉虱等等親密接觸而形成的,而這些行為的情感基礎就是理解同類的想法。為了讓集團更加穩定而龐大,個體之間會產生更細膩的分享和幫助。黑猩猩族群的規模一般在20-50只,因為社交的方式十分具體和深入,每個個體之間都相互了解熟知,所以一旦群體數量超出社交能力范圍,集團就會面臨分裂。
而我們的祖先很可能也遵循著同樣的社交法則構建集團。認知革命后的智人有了八卦的能力,進一步加深了認知層面的交流,相對濃縮了直接的體膚接觸,從而產生了規模更大聯系更穩的群體。
然而,八卦也有限制。社會學研究指出,借由八卦來維持的最大“自然”團體大約是150人。只要超過這個數字,大多數人就無法真正深入了解、八卦所有成員的生活情形。(人類簡史)
八卦的主體一開始僅限于大家所共知的那些人和事。在150人以內的群體中,這些八卦社交幾乎足夠構建一個有序的集團制度。在可能界限下,越擅長八卦的人,就能獲得越多生存的機會。
Most research on gossip conducted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has emphasized the social control function played by gossip in the life of groups. Specifically, gossip can be an efficient way to remind group members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group's norms and values; an effective deterrent to deviance; and a tool for punishing those who transgress (McAndrew, 2007).
McAndrew認為,許多基于進化觀點展開的研究,都強調八卦在集體中起到的社會控制作用。尤其是八卦可以使個體了解所在集體中的規范與價值觀,可以在提醒人們可能存在的危險和威脅,甚至可以用于譴責那些違反了規矩的個體。八卦是聽眾與講者之間有用信息的交換。越八卦的人,知道的有用信息越多,生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于是我們帶著這種熱衷八卦的基因,發展到了現在,尤其是偉大的朝陽區的群眾們(服!)。
《人類簡史》中推測,智人跨過150人這個門檻的秘密可能在于虛構故事的能力。“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識的人,只要同樣相信某個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有了豐富語言能力的智人,學會了科學地瞎扯,哦不,科學地想象建設。我們構想出了一整個美麗新世界啊,有國家,有法律,有市場,還有錢……于是我們有了共同的相信,八卦也從最初的一層傳播變成了可以在陌生人之間發展的活動,作為一種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思想碰撞,也烙上了虛構的特征。
于是,我們突然發現,在這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世界里,我們對不同八卦的態度其實還是有所不同的。
八卦可以刺激內啡肽的分泌,讓人們產生一種開心的感覺。但這種開心并不一致,我們主觀地認為自己在聽到正面八卦時更為高興,且常常受不了關于自己的負面八卦。而深圳大學的一項腦成像研究顯示,其實最吸引人的是名人的負面八卦,大腦的獎賞中樞激活程度最高。這或許是因為,看到默認更優越的對手遭遇滑鐵盧,從而在這場競爭中獲得了優越感。
但不管是幸災樂禍,還是悅人所悅,八卦確實是日常社交不可替代的神助攻。八卦不等于流言,八卦者也不一定“三八”,那種只能在造謠虛假負面八卦中找優越感的鍵盤俠,生活是該有多空虛寂寞啊。換些溫情的八卦角度,比如,緣來是你,金馬雙黃蛋,再比如,祝胡歌找到女朋友。
參考資料:
DunbarRIM (2004). Gossip i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8, 100-110. ?DOI:10.1037/1089-2680.8.2.100
McAndrewF et al. (2007).Who do we tell and whom do we tell on? Gossip as a strategy forstatus enhanc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7. 1562–1577. DOI: 10.1111/j.1559-1816.2007.00227.x
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