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就應該以貌取人

文/禪風? 圖/網絡

許多人都說現在是一個看臉的社會,真不公平。

這確實是一個以貌取人的社會,但這樣的社會,其實很公平。

臉是心靈的雕塑,你的容貌就是你靈魂的樣子,所以陳丹青說:在最高意義上,一個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

曾經看過一段話:

性格寫在臉上,人品映在眼中,生活方式顯現于身材,情緒起伏表露于聲音,態度看手勢,家教看站姿,審美看衣服,層次看鞋子,愛不愛干凈看指甲,好不好打扮看頭發,投不投緣吃一頓飯就能知道。

說得頗有道理。“以貌取人”中的“貌”不單是外表,更融合了眼神、談吐、氣質以及許多小細節而成。

外在形象,往往就是我們生活的代言。一個人的容貌不僅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別人的尊重,一個人的體型、衣著、表情,代表了這個人所處的環境、精神狀態和背后的故事。

美國前總統林肯親自面試一位應聘者,幕僚覺得那人不錯,但林肯沒錄用他。

幕僚問林肯:“您覺得他能力不行嗎?”

林肯回答:“我不喜歡他的長相!”

幕僚不解:“長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過錯嗎?”

林肯回答:“一個人40歲以前的臉是父母決定的,但40歲以后的臉卻是自己決定的。”

剛剛出生的嬰兒面容皆大同小異,但無一例外的都是那么天真可愛,但40歲后,男女會向兩個方向分化,不是變美就是變丑,沒有中間態。

為何會這樣?

因為一個人做過的事、說過的話、學過的東西,以及經驗的密度、知識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會慢慢滲入并固化在他的臉上、眼睛里、語氣里。

所以羅素說:一個人的臉,是一個人價值的外觀。每個人的臉,都寫著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

一個人有兩種長相:一種是物理長相,一種是精神長相。

物理長相源于先天遺傳,取決于父母;精神長相可以后天修行,取決于自己。一個人從出生到四十歲,經歷了成長、求學、婚姻、創業或事業,這深刻的、歷久的磨礪,將會成就我們內在的修行,而這內在的修行將最終反映在我們的相貌上。

“一個人要對他40歲以后的相貌負責。”就是說,一個人雖無法決定自己的物理長相,但可以決定自己的精神長相。

到了一定年紀,你的形象里就帶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歷過的事,哭過的淚和灑下的汗。這世上,總有人好看,總有人越來越好看,為什么不能是你?

好看,不止是膚淺的漂亮,更是舉止端莊,待人謙卑、談吐優雅。所有的驚艷,都來自長久的準備。

永遠不要拿年齡作為你的借口,楊麗萍近六十還滿身仙氣,林青霞年過花甲仍被奉為不老女神,哪怕90歲,你也可以是最美的樣子。

《無常經》中佛曰:世事無相,相由心生。是指人的儀容外表總受心靈思想因素的影響,換言之,人的思想感情心靈情志必然表現在人的儀表上。也即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雖是內在的,不可見的,但實際也給人外在的直觀感受。

從心理學的層面來說,每個人的面相都反應著其相對應的身體和心理的狀態,比如一個身體健康、身心愉悅的人,其通常在相學中都天庭飽滿、紅光滿面、神采奕奕。

相反,一個身體有病,或者苦惱憂愁的人通常愁云密布、眉頭緊鎖,其多半是很難有順心的事。眼界即是心界,而面相即為心相,相由心生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很大程度上,你的相貌就代表著你是個什么樣的人。

以貌取人的社會,實際上看的就是你的心靈、你的為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序言: 相貌是父母給的,禮貌卻是我們的第二身份。我們無力改變相貌,卻可以通過禮貌彌補。這個社會,就是以貌取人的,所...
    水木萌蔭閱讀 448評論 0 0
  • 日更38:一點修煉 | 原創 說到“以貌取人”,很多都會認為這是個貶義詞,因為他們理解的意思就是只憑外表判斷一個人...
    一點動見閱讀 278評論 0 1
  • 以貌取人,絕對科學。性格寫在唇邊,幸福露在眼角。理性感性寄于聲線,真誠虛偽映在瞳仁。站姿看出才華氣度,步態可見自我...
    北鳶信筏閱讀 214評論 0 1
  • 層次越高,越會以貌取人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相貌不是天然生就的,而是長期的心理與行為的修煉在臉上的投射。 所謂相由...
    陳初見655閱讀 719評論 0 0
  •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相貌不是天然生就的,而是長期的心理與行為的修煉在臉上的投射。 所謂相由心生,一個人的情緒、個性...
    知心小生閱讀 13,851評論 42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