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錯了,身體需要原料
人體的修復能力是不是非常的神奇?可以說是無所不能,人體內的一切損傷都能通過修復而治愈,而且速度極快。但這樣說似乎又很矛盾,因為修復能力這樣神奇,無所不能,而且修復又是隨時隨地進行的,那人就不應該得病,這個世界上就不應該有病人,您說對不對?應該是一有損傷就給修好了,怎么還會有那么多人得病?以至于醫院連病床都不夠用,讓很多人躺在樓道內的臨時病床上,而且得的病越來越稀奇古怪,種類繁多。這種狀況是怎么造成的呢?
打個比方您就容易理解了。比如說有一個人是世界上最會修墻的人,世界上什么樣的墻他都修過,而且經他手修的墻,您根本看不出是哪里壞過。結果就到您這堵墻他怎么也修不上,而您這堵墻又不是什么特殊的墻,可他就是修不上,您說可能是什么原因?我想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您沒給人家把修墻用的磚和水泥等這些原材料準備好,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修什么都是需要原料的。
您想想,桌子壞了用什么修?您肯定知道用木頭,為什么?因為桌子是木頭做的,而墻壞了您肯定知道要用磚修,因為墻是磚壘起來的,所以,在這個世界上,什么東西壞了一定要由組成它的原料來修,這是真理,是永遠不會變的規律.
什么東西壞了一定要用組成它的原料來修,所以沒見過哪位的自行車壞了,丟一個螺絲,把手指頭往里一插就走了。
我們人類很聰明,知道東西壞了要用原料修,可從人體的修復能力或從營養學的角度看,人類犯的最愚蠢的錯誤就是對于我們自身壞了卻不知道用原料來修,而是用藥修,可您不是用藥做的,這樣修是不合理的,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病治不好,比如慢性胃炎,治療幾十年也治不好。
您是什么做的呢?您是由蛋白質、脂類、糖類、維生素、礦物質和水等等做成的。所以您壞了應該首先想到和做到的是用這些原料修。這些東西統稱為營養素。營養素就是能夠被您的身體吸收并參與您身體構建的那些物質。講到這里,您就知道我們人體每天是怎樣維護自身健康的了,就是損傷——修復——原料——營養素的過程(圖11)。損傷是隨時隨地時刻發生的,所以修復也是隨時隨地時刻發生的,而要想達到完美修復,就需要原料,原料就是營養素。盡管損傷——修復——原料——營養素這條線才區區九個字,但它包含了很深的道理,需要我們反復去悟,它是醫學和營養學的靈魂,是營養醫學的根本。
損傷---→ 修復---→ 原料---→ 營養素
圖11體內修復所遵循的規律
1、營養素就是用來治病的
“營養素”是不能治病的。這是極普遍的大眾認識。甚至絕大多數的醫生和衛生部門也是這種看法。這可能與三方面的原因有關:一方面是我們已經為一些所謂的營養品買過不少單,比如以前很流行了一陣蜂王漿、鱉精、王八膏、燕窩粥等。往往買這些產品都是用來去看病人、老人或作為禮物送給別人,也沒見誰因為吃了這些產品病好了。更多的是因為沒什么好買的,買這些東西看上去好看、聽起來感覺也不錯,畢竟叫營養的東西。這些東西理論上也不錯,但沒有任何效果的原因很多、很復雜,比如有沒有做到貨真價實?原材料的選擇、生產工藝等環節是否安全,等等。您千萬不要覺得生產這類東西很簡單,因為其中的營養物質很容易流失或遭到破壞。另一方面一些朋友給父母買一些人參、蟲草等貴重的中藥材,期盼父母的身體能更好一些,但其后往往也沒看出什么效果,甚至有些適得其反。關于高級補品的問題會在稍后更詳細地分析。還有一方面的因素,就是今天我們在學校里學的營養學還沒有上升到營養醫學的境界,還沒有認識到營養學在治療疾病和維護人們的健康中應該起主導作用而不是今天的輔助治療的角色。其實這種現象也不是中國特色,而是全世界的營養學水平都差不多。我認為這是現代營養學發展的悲哀。
那么營養素能不能治病呢?很簡單,纖維素、維生素B、維生素C、鈣、鎂等等在醫院也經常使用,不能治病醫院為什么要用它們呢?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朋友說營養素是不能治病的,糾正亞健康還可以。正如前面討論的,所謂的亞健康就是疾病的早期階段。如果您承認可以糾正亞健康,也就是說您承認營養素可以糾正疾病的早期階段,那您說能不能糾正疾病的晚期階段呢?仍以冠心病為例,如果您承認營養素可以消除血管40%的堵塞(此時即是所謂的亞健康階段),您說能不能消除血管80%的堵塞呢(此時可能已出現臨床癥狀,您自己已經有感覺,即發病了)?一定能呀,因為40%和80%之間只是量的區別,而沒有質的區別,只是消除80%的堵塞比消除40%的堵塞用時長一些。所以營養素不是用來吃著玩的,營養素是用來治病的,是用來隨時隨地維護我們健康的。而且也只有營養素才可以做到這一點。
營養素用來治病的原理,就是給機體原料,身體會通過修復能力,使用這些原料把身體各處的損傷修好。損傷就是疾病,因為損傷有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之分,所以疾病才分為急性病和慢性病。典型的急性損傷如車禍,典型的慢性損傷如喝酒把肝喝壞了。
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雖然營養素是我們維護自身健康的法寶,但事實上很多人使用營養素后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人很我說用過很長時間營養素,但沒有太大的效果,所以很多人對營養素的印象不是很好。其實出現這種現象并不奇怪。因為營養素的使用是很專業的問題,它要求指導者對人體要有很深刻的理解。但因為營養素很容易得到,導致很多人認為它很簡單。更何況一般人甚至認為營養的問題本來就很簡單。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藥品也很容易得到呀,大街上那么多藥店,到藥店買藥吃就行了,為什么還要到醫院去看病?因為醫生懂得怎樣才可以較為正確地使用這些藥物。醫生在大學里學了那么多年,最終學的就是怎樣恰當地使用藥物來治病。(請參看:第17章“營養素使用中的誤區”)。
目前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全世界有那么多的藥品生產廠生產藥品,為了把藥品正確使用出去,世界各國每年都要培養大量的醫生來給患者使用這些藥品。這里就涉及到兩大科學,藥品生產屬于藥學,藥品使用屬于醫學。而在藥廠和患者之間有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這就是醫生。
可是您看看營養素這邊,營養素生產屬于一門科學,可以叫營養素學(我給起的名字),營養素的使用屬于另一門科學就是營養醫學,當然營養素的使用并不是營養醫學的全部。而今天在營養素生產廠和患者或一般人群之間卻沒有一個專業的群體來使用營養素,所以效果會大打折扣。更何況我在指導時還遇到一種情況,很多人即使你正確指導他他也不認真使用。(請參看:第17章“營養素使用中的誤區”)。
還有一個問題也需要說清楚,就是營養素是屬于食品還是藥品問題。這個概念不清導致營養素在使用以及監管上出現很多問題。首先說什么叫營養素?營養素有自己的定義,其他營養學書籍上的定義您可以看看,我估計您不會看得太懂,我一向不贊成把定義搞得繞口難懂。我說一下您看看是不是這么回事。什么叫營養素?凡是吃進去后能變成您身體一部分的,那就叫營養素。您吃豬肉,豬肉中的蛋白質、脂肪還有其他的營養物質在通過腸道吸收后會進入您的身體,蛋白質會轉變成您肌肉中的蛋白質,這是不是變成您身體一部分了?豬肉中的脂肪會變成您肚皮下的脂肪,這是不是變成您身體的一部分了?而作為商品出售的營養素不過是食物中的營養素濃縮抽提物,雖然有化工合成的營養素,本義都是為了把營養素濃縮使用,以提到使用效率。這樣講您可能不太懂,換句話說,就您目前的身體狀況,您一天可能需要20個橙子中所含的維生素C,每天讓您吃20個橙子不太現實。您可能需要5斤豬肉中的蛋白質,每天讓您吃5斤豬肉也比較痛苦。這時,商品的營養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凡是吃進去后能變成您身體一部分的就叫營養素。那您說醫院里的蛋白質、氨基酸、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等進入身體后能不能變成您身體的一部分,一定能呀,所以醫院里的這些東西也屬于營養素范疇,而不屬于藥物。只是今天的醫學還沒能在更高境界上理解這些東西,另一方面,品質問題也是原因之一。所以先要搞清楚,并不是醫生使用的或藥廠生產的就叫藥物。什么是藥呢?以治療各種疾病為目的,在身體表面或體內發揮完作用就離開(或叫代謝掉)的那些東西就叫藥物。因此,我們使用的營養素雖然制造商把它制成片狀或粉狀或膠囊,很像藥物,那也不能叫藥物,而應屬于食物范疇。不能因為它穿著藥物的外衣就認為它是藥物。
2、營養素到底能治哪些病
從營養醫學理論角度來說,營養素包治百病,這是很多人不理解的地方。有人說:“你說營養素什么病都能治,簡直是胡說,是不可能的,整個兒一個大力丸。”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營養素是作為原料通過修復發揮作用的,而人正是由蛋白質、脂類、糖類、維生素、礦物質和水等這些營養素組成的,您的頭是營養素做的,您的腳也是營養素做的,您的肝是營養素做的,您的胃同樣是營養素做的,所以您哪里壞了都需要用營養素來修,所以營養素就可以治療您全身的疾病,而且效率極高。
吃營養素非常劃算,可以吃一口管全身。治病的效率極高,會對您全身各處的損傷同時進行修復治療。陳姨,60多歲了,一身的病,當她跟我描述她的病時,我的感覺是她渾身上下沒有一塊兒是沒病的了。心腦血管疾病,包括腦缺血,經常頭痛、頭暈,心肌缺血,高血壓。另外還有肥胖、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眼睛不好、失眠,骨質增生導致的腰腿肩頸疾病。她的糖尿病很嚴重,一天要用42個單位的胰島素,使用營養素一周的時間,胰島素的用量就減到22個單位了。兩周后,她全身的疾病都明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