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騙局,并不是因為對方的騙術有多高明,而是因為被騙之人其內心有太多善意的相信。
一
今天下午,我正在專心致志地整理資料,突然QQ顯示出一個未讀消息提醒。
我打開一看,竟然是告告同學言簡意賅的一句:“在么?”
我和她雖然是大學同學,但關系并不親密,而且畢業至今已三年左右,我和她只是靜靜地存在于彼此的通訊錄中,并無絲毫聯系。
所以看到她發來的消息,我感到特別納悶,一邊心想她怎么會給我發消息呢,一邊簡單地回了個“在”字。
“你的淘寶能用嗎?”
看到這句話,更讓我覺得滿頭霧水,于是沒有回答她的問題,而是反問了句:“怎么了?”
還沒等到她回復。
大學同宿舍的姐妹群里,老大已先她一步在群里發了她和告告聊天記錄的截圖,并問:“告告的QQ號碼是不是被盜了?”
緊接著同宿舍的其他姐妹也陸續冒泡,并聲稱收到了同樣的消息。
又大約過了五分鐘左右,班級群里一同學冒泡說:“告告的QQ號碼被盜了,正在行騙,請大家不要相信。”
接著同學們開始紛紛吐槽,有同學說:“騙子的套路太老了,這會無聊,正在逗盜號的人玩”;有同學說:“快過年了,騙子也要沖業績,大家千萬要當心”;也有同學慷慨激昂地痛斥騙子的卑劣行為。
就這樣,平日里冷冷清清的班級群一時間熱鬧了起來。
我看著同學們熱火朝天的討論,再看看盜號之人最后發來的這條消息:“我拍點東西幫我代付下。”情不自禁地又氣又恨,頓時便又想起了自己差一點就上當受騙的經歷。
二
那次我是在網上買了一些東西,下單付款后的第二天中午,有個小姑娘打電話告訴我,我所購買的商品已斷貨,要幫我退款。
因為我前一天不僅確實下單付過款,而且對方提供的姓名、電話、收貨地址,甚至連商品信息也完全吻合,所以當時我并沒有起疑心。
她添加了我的QQ號碼,然后給我發來了一個鏈接。
我點開之后一看,是一個特別“正規”的退款界面,上面有付款賬號、密碼、退款理由等信息需要填寫。
我正準備填寫,恰巧這時我一同事買飯回來看到了我所打開的這個界面,便問我在做什么。
我將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講給了她聽,末了還抱怨了一句:“運氣真差,買個東西還能斷貨!”
同事放下午飯,走到我跟前又看了一下退款界面說:“退貨可以直接從網站上退,用QQ發給你的鏈接,還要你填寫詳細的付款賬號和密碼,這肯定是騙人的,這技倆你也信?”
她一邊說著,一邊幫我關掉了退款界面,并刪除了對方的QQ號碼。
然后又讓我登錄昨天買東西的網站頁面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登錄網站,打開已買到的寶貝一看,我的包裹提醒赫然寫著已發貨。
這時,我真真切切地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一邊連忙謝過同事,一邊又暗自告誡自己,以后做事情要長點心,千萬不要再隨便地相信任何虛擬信息。
于是,從那時開始,對于一切網絡信息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態度謹慎對待,萬不可掉以輕心,讓壞人的詭計得逞。
可是,如此戒心重重終究又給生活帶來了一些不便。
三
培培是我關系特別好的一個朋友,大學時我們在同一社團,相處之間無話不談。
前些日子,她通過QQ發消息給我,讓我把自己的QQ密碼告訴她,說自己有點急事需要借用一下我的QQ。
由于退款風波的陰影尚在,我下意識地懷疑發消息給我的到底是不是培培本人,而她暫時又不方便告訴我究竟是因為何事要借用我的QQ。
雖然我的QQ上并沒有什么秘密不能讓她看到,但聯系人卻是家人、同學及朋友,萬一對方不是培培本人,豈不是要壞事了。
這樣想著,我連忙打電話給培培,可是她的電話卻一直是無人接聽。
我只好發QQ消息讓她打電話給我,她卻說忘記帶電話了,只能用QQ 。
說到這里,我更覺可疑,心想怎么可能會有這么巧的事。
于是,我便索性不再理會對方的消息,繼續埋頭整理手頭上的資料。
大約過了十分鐘,有陌生電話打來,我接通電話便聽到培培的聲音,她哭笑不得地說:“發消息的人真的是我,你怎么不理我了呀?”
“???真的是你呀?我以為又被騙了呢?”
當得知確實是培培所發QQ消息的那一刻,我很驚訝,但更多的卻是為自己的神經質而感到不好意思。
好在培培是個特別懂我的人,她不僅貼心地替我解圍,而且還一而再再而三地肯定我的做法,并叮囑我以后遇到類似事件也應當這樣,千萬不要隨便泄露個人信息,哪怕是好朋友也不例外。
聽了培培的話,我感到特別的溫暖,很感謝好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但與此同時又不得不讓我深思:到底是誰,讓我們失去了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不愿再單純而輕易地相信這個社會所應有的美好,而是開始對這個世界深懷戒心?
四
記得《克拉戀人》里面高雯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你能欺騙我,不是你撒的謊有多高明,而是因為我愿意去相信你;你能傷害我,不是因為你有多厲害,而是因為我把你當作朋友,給了你這種機會。
其實,不管是朋友、戀人還是萍水相逢的路人,亦或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一個人之所以可以成功地騙到另一個人,大多時候并不是因為對方的騙術有多高明,而是因為被騙之人其內心有太多善意的相信。
他們愿意用一顆善意的心去對待這個世界,就像我們小時候愿意扶老奶奶過馬路,初遇行乞之人往往會報以同情、施以愛心,對于一些不明鏈接、敏感信息等也不會刻意往壞的方面聯想,而是習慣地用本有的善意去揣度這個世界。
可是,后來各種各樣的騙局以排山倒海之勢,鋪天蓋地而來,埋沒了人性本應有的美好,吞噬了這個世界本應有的溫情。
于是,大多人開始變得謹小慎微,不敢輕易地去扶一個跌倒在地的老奶奶,而是做一個猶猶豫豫的看客;面對街頭行乞之人也不再天真地慷慨解囊,而是學會像畢淑敏《坦然走過乞丐》里所描述的那樣:從那以后,我可以坦然走過乞丐身旁。對那些慷慨解囊之人不再仰慕,對那些揚長而去之人也不再側目;而對于不明鏈接、敏感信息等更是戒心重重,生怕一不留神便泄露了個人信息,讓騙子的騙術得逞。
就這樣,因為有騙子的存在,我們不得不誠惶誠恐地給自己罩上了金鐘罩,穿上了鐵布衫,甚至違背了骨子里本有的善良品質,無時無刻不在提防著外來的可能傷害,對這個世界深懷戒心。
有時候也會暗自怪自己太多慮,心想哪有那么多騙子,提醒自己放下戒心,不要活得那么累,但轉念又想到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不由自主地裹了裹身上的鎧甲。
每每這種時刻,我總會特別糾結,不知道對這個世界深懷戒心究竟是對還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