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徵
我曾思考自己熱愛旅行的緣由,大抵是腳下的這方土地愈加熟絡,期待用雙腳去丈量一段陌生的行程,遇見一群生疏的面孔,收獲一種心靈上的愉悅和滿足。尤其在這個喧囂的時代,想要獲得一場滿意的旅行并非易事。我個人而言,更青睞于自助游,出行前,除卻必備的衣物和錢財,隨身帶上三件“寶物”,為旅行增添意趣。
“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這句話已成為眾多文藝青年旅行的口頭禪。估計是從讀大學開始,我開始熱衷在飛馳的火車上閱讀,喜歡那種無視身邊嘈雜,靜靜讀書的感覺。在旅行前,我通常會在背包里塞上兩本不厚的閑書,因為我心中有數,出門在外的時間短暫,“大部頭”根本無法閱讀,只會徒增旅行中的負擔。有位作家說,讀書人是幸福人,因為讀書人除了擁有現實的世界之外,還擁有另一個更浩瀚也更豐富的世界。在旅途中也是,除卻欣賞大自然中如詩如畫的風景,趁著行走中途休息的空閑,讀幾段優美的文字,又是一番別樣的享受。
我國近代著名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音樂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以致于在二戰中,一位美國老兵在深夜里吹奏一首有關愛的曲子,感動了德軍的狙擊手,使他想起遠在家鄉的未婚妻和父母,讓他無法開槍。旅行中能有音樂相伴,何嘗不是一件幸事呢?當置身于山川草木之間,耳畔傳來悠揚的音樂,那真是一種無法言說的幸福感。因此,在旅行中,我時常塞著耳機落在人群之后獨自行走,那是在享受音樂帶來的趣味。
暑假期間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參觀,那場景用“人山人海”形容不算過分,就連站在人民英雄紀念碑正前方拍照都要排隊等好長一段時間。如今,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生活的節奏都明顯加快,就連本應該“緩慢”的旅行也變得如此。每到一處景點,游客都是只顧著爭相拍照,唯恐落后。所以,旅行必備的第三件“寶物”應該是一顆寧靜的心。旅行的初衷應該是遠離都市的喧囂,讓心靈得以適當休息,讓靈魂跟上矯健的步伐。帶著一顆寧靜的心去旅行,體悟自然中的靜謐,將會領略到不同于常人的美景。
旅行作家郭子鷹在一本書封面上寫道:“一輩子是場修行,短的是旅途,長的是人生。”旅行,也是一場修行,帶上書,音樂和一顆甘于寂寞的心,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