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顆愛好寫作的心,但苦于寫不出走心的文章、文章閱讀量低、喜歡人數少等,那么你可以認真讀一讀這篇文章。
首先要聲明,我不是寫作大咖,也沒有堅持更文,簡書稀稀落落的發布文章,上過首頁也被拒絕過,公眾號開通還未開始運營。但是我有一顆上進且喜愛文字、喜愛分享的心。愿我們一同進步!
寫作這個東西,是可以通過訓練有所提升的。
最近聽了入江之鯨的寫作微課分享,也在網上搜了一些寫作技巧訓練的文章來看,在這兒相當于搬運工整理一下各方看法,給大家分享一下。愿我們都能寫出一篇篇走心的好文章。
我將從標題、內容、排版、實戰并堅持、自我品牌的打造五個部分來逐一揭開寫作這匹神秘的面紗。
PS. 此文只討論標題和內容,其余內容期待下回解析。
一 標題
文章的標題直接決定了你文章的點開率,所以你在設置標題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吸引讀者。但是咱們也拒絕標題黨,只是利用一些寫作手法,增加標題的吸引力。
下面有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一)干貨文
給你提供的好處/技能加上期限
例如簡書簽約作者彭小六的標題“每天只要25分鐘,一周輕松搞定一本書”。相信任何一個喜歡閱讀,想要提升自己閱讀效率的人都會忍不住點進去一探究竟的。
好處:提升閱讀速率
期限:每天25min, 一周就能讀完一本書。
算一下,一年就能讀完近50本書,你也能成為年度曬書牛人了~
再例如本文標題也是反應出了好處和期限。
(二)情感雞湯文
此類文章的標題,要引起讀者興趣,需要與讀者產生一定的關聯性。最好能夠直擊讀者內心,引起共鳴。同時,標題是金句就更好了。以下幾點建議可自行嘗試:
1. 與讀者產生關聯
也就是說,你的標題讓讀者覺得,這東西跟我有關。比如現在非常多文章的標題都是有你有我,讓人覺得這文章跟你我息息相關。
例如簡書簽約作者鼴鼠的土豆的標題“如何讓主管對你另眼看待”。我相信看到這個標題,每一個在職人士和即將入職人士,都會點開看看,因為升職加薪是很多人努力的方向。
2. 找痛點,引發共鳴
例如“你愛的人不是你的愛人”,這樣的標題就很容易引起那些愛而不得之人的共鳴,會忍不住的點進去尋找慰藉,或者找到一個發聲者,去看看那些自己想說卻說不出來的話,尋找一種認同感。
再比如“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看到這樣的標題,很多人腦海中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呢?
總是很忙。
但是卻發現自己并沒有什么收獲,也沒有做什么實事。
3. 標題直接表達你的觀點
有時候,讀者看到一篇文章的標題,就會產生極強烈的贊同之感,甚至不看文章內容就已經轉發了。
例如入江之鯨寫的一篇文章“每一張臉都是不一樣的”,被人民日報轉發。
這樣的標題,簡潔明了,中心思想呼之欲出。而且可能讀者轉發,心情語錄直接就是標題句子。
4. 制造反差
例如標題“初戀不如看上去那么美”。大家都知道,初戀是一切美好愛情的代名詞,然而突然有人跳出來說,初戀其實并沒有那么美,就會引發人的好奇心。
再比如幾年前,麥子寫了一篇名為“我奮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迅速引起轟動。
18年是一個多漫長的時間啊,和喝咖啡這樣的小事結合在一起,就會勾起讀者的閱讀欲。
(三)通用
1. 結合熱點
利用時下流行綜藝節目、電影、電視劇、新聞的元素命名標題,當作外套,包裝自己想要傳遞的內容。
例如“從《我是歌手3》看職場生存法則”“創業當學何以琛:雖然忙成狗,女友也沒走”。
2. 情緒煽動
通過能夠煽動情緒的語言和符號,調動讀者民族、家庭、愛情、友情、憤怒、不滿、反抗、激動、競爭、著急等情緒。
例如“袁岳:裸創,冒死,創新——趁年輕折騰吧!”“90后創業們玩新招,再不關注市場就被搶光了!”。
二 內容
標題決定閱讀量,內容決定是否能夠獲得讀者的喜歡,甚至是轉發。
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寫作內容的關鍵:
(一)寫作技巧
1. 把話說到讀者的心里去
首先,你要明白你寫作的初心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你的角色是什么,你代表的是什么樣的人的聲音。也就是說,你要理清楚你這篇文章想要表達的是什么?
特別是想要寫出爆文的話,你要想清楚你的目標受眾想要看的是什么?例如你要分析,目標讀者的年齡層、生活狀態、日常等,找到他們的痛點,把話說到他們的心里去。
其次,確定觀點之后,還要找到一個非常獨特,非常吸引人的切入點。切忌說一些正確的廢話。
例如我們要體貼父母,這個誰都知道。那么你就需要找到一個獨特的點來寫得深刻。例如入江之鯨寫的一篇文章“你活得光鮮亮麗,父母卻在低聲下氣”表面是在打臉,父母尚在茍且你自己卻要詩和遠方,其實是在提醒讀者,反思自己,感恩父母。
2. 逆向思維或者新壺裝舊湯
例如,拜金女比較受詬病,你就寫一篇“我就愛找有錢的男朋友怎么了”。
其實主旨是激勵人們前行,是讓人看完之后會產生自我反觀,會自主的去反省自己的行為和生活,會為了實現人生目標而去奮斗。
立意是很正面的。年輕人要奮斗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你通過拜金女從反面來進行這個價值觀的闡述,就會讓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3. 做個寫故事的高手:具備煽動性,同時詳略有當
好故事,應該有讓人看了就想干點什么的沖動。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勵志演講的經歷,聽過之后,是不是熱血沸騰,想要干點什么?
那就對了。
你寫的故事,就應該按照這個標準來。特別是勵志類雞湯文。
同時,重點部分詳細寫,無關緊要的一筆帶過即可。
4. 先抑后揚
舉個簡單例子:
紀曉嵐給某翰林母親祝壽。
劈頭蓋臉來一句:“這個老娘不是人!”
四座賓客都嚇一大跳,
紀曉嵐卻不慌不忙,又念道
九天仙女下凡塵!
這樣的用法,讓原本俗氣的祝壽顯得驚喜有加。
5. 語言要直白,但能夠打動人心
例如,一個乞討者面前的標語“春天來了,我卻看不到”和“我是盲人”,你會選擇把口袋里的錢給誰?
(二)行文結構
文章要建立在那種非常縝密的邏輯之上才更加有說服力,因為寫作跟演講一樣,本質上都是一種說服。那么素材的排列,就顯得很重要。在行文邏輯上我們一般都是遵循遞進的、層層深入的邏輯,在排列素材的時候應該是一個比一個更加吸引你,一個比一個更加打動你。
例如你如果要寫4個故事,那么就是一個比一個更有料,一個比一個更深入人心。
其次,你在行文的時候,每個故事的中心思想存不存在關聯,存在著什么樣的關聯?這些都是有講究的。
有個小建議,你在寫完之后,可以把你文章中的關鍵點提煉出來看有沒有什么地方跑偏了。
(三)如何進行主題寫作
首先你要確定觀點/主題是什么?
其次,在進行主題寫作的時候,一定要確定你的態度、價值觀是怎樣的?寫作這種輸出,本質上就是在輸出一種價值觀
一篇傳播力強的文章一定要有一個非常獨到的觀點。
最后,進行主題寫作,那么素材的積累,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PS. 關于素材的積累,下面會討論到)。
(四)輸入-素材的積累
有輸出就要有輸入,平時要多注重素材的積累。
輸入渠道:看書,看電影,聽音樂,照片,畫,朋友的經歷,看到的一句話(甚至街邊廣告都有很多妙語),公號或者是網站看到一些觸動自己的東西,這些都可以記錄下來作為積累素材。
此外,平時生活中經歷的一些事情,或者看到的一些話,打動了你,卻一時不知如何運用,那么可以把它歸類到印象筆記或者其它你記錄筆記的工具上。長期積累下來的話,以后可能對你的思路會有所啟發。
筆記記錄工具推薦:印象筆記,這是我自己在用的筆記APP,因為有分類功能,支持錄音;其次還有很多記錄筆記/素材的APP,例如為知筆記、EverMermo、有道云等。
其次有個語音轉換文字軟件推薦:訊飛語記。運用此款APP,你可以快速的通過語音記錄下自己的靈感,會自動轉換為文字。
記錄筆記時,對于喜歡的文章,整篇保存一般不會去看,建議把文章主旨和好的話摘錄下來即可。如果以后想要這篇文章,用搜索引擎整篇搜索下來就ok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