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與你共舞

與你共舞

——新教育榜樣教師任娜的教育故事

每一個夜晚,我仰望星空,總會看見你的光芒;

每一個夜晚,我仰望星空,總會聽見你的心聲;

每一個夜晚,我仰望星空,總會遇見你的微笑;

你,就是我心中最美的風景,

你,就是我前進路上最亮的航燈,

你,就是我心中永遠的歌。

我愛你——新教育!

登上你廣闊的舞臺,唯愿此生,與你共舞!

我叫我,是美麗遼寧、魅力皇姑中一所遠近聞名的小學——珠江街第五小學里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學教師。從教十余年,我每一天都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于平凡中默默付出。亦如那朵嬌羞的小花,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智慧與青春。直到有一天,我結實了一個有魔力的名詞——新教育,結實了一群有夢想的教育人——新教育人,我的教育生活從此改變了……

一、起舞,在新教育的舞臺上被喚醒

對一個舞者來說,本沒有四季可言,但就是那一張張稚嫩的笑臉,讓我從心底里把愛給了秋季,因為在那個充滿著收獲與希望的九月,我的人生因此而改變。

我是幸運的,從師范院校畢業后被分到了珠江五校實習,沒過多久就成為了這里的一員。如果說從校園里走出來的那一刻,我還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光榮,當我第一次站到講臺上的那一剎那,我全身仿佛像通電了一樣,老師的光芒瞬間沿著全身的毛孔融入到了我的身心之中。我永遠無法忘記,2001年的九月,當我第一次踏上三尺講臺的那一刻,我的心被臺下那一張張稚嫩的笑臉、一雙雙靈秀而充滿求知欲的眼眸所陶醉。從那一刻起,我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堅持早來晚走,當了16年的班主任從來沒有遲到過。我堅持上好每一節課,從不隨便上任何一節課,從教學設計到語言的錘煉,每節課都精心準備,從沒有絲毫的倦意。

閑暇時間,我喜歡看書為自己“充電”。我買了王崧舟老師所有的書,還有朱永新和吉春亞的等人的書。我從這些名師的書籍中不斷汲取養分,不斷歷練自己。在從教的前十年里,我是那樣的默默無聞,無怨無悔,盡心盡力地帶好我的班級,上好我的語文課。沒有榮譽,也不為夸贊,上千個真實而平凡的日子里,上萬節普普通通的課堂上,我就是那樣踏踏實實地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近20年如一日。

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結識了教育家朱永新發起的新教育實驗。在我看來,我就是一顆被新教育喚醒的種子。

為了完成新網師的學習,我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艱辛。網師的學習大多都在周五晚上,從七點半到九點半。工作了一個星期在周末晚上還要學習,這樣的安排著實很累。但為了心中的理想,我依然樂此不疲地堅持學習著。我堅持閱讀專業書籍,堅持認真完成作業,堅持做義工。雖然很辛苦,但網師的學習卻使得我心中有一種幸福感、成就感。

網師學習不但促進了我的專業成長,也提升了我的課堂教學能力。三年里上18節公開課也讓我成為了教育戰線上一道靚麗的風景。新民支教、新加坡參觀團到珠江五校來學習、影子校長來聽課、新教育構筑理想課堂大賽、珠江五校構建民主課堂模式研討展示示范課……每一堂課都是一種歷練,都是一次成長。我堅信,成長是生命賦予人類最好的獎賞;成長是幸福的,因為我的成長是與孩子們在一起的。

二、獨舞,用閱讀給56個孩子的成長打好底色

如水的時光在琴鍵上彈奏著四季的分明,作為一名獨舞者,我的舞姿卻單調的只有一個動作,那就是用新教育為孩子們插上美麗的翅膀。

從結識新教育,我就記住了朱永新教授的話:“閱讀,給孩子成長打好精神底色,讓孩子走得更遠。”

2012年10月9日,我組建了小十一班特有的“圖書館”——“悅讀館”。從那天起,我和學生們一起讀書,一直到2014年9月,我帶著同學們自由地、隨性地暢游書海。班級“悅讀館”里的上百冊圖書,每一本都有同學們的閱讀記錄。我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用“潤物無聲的伴讀”讓孩子們真正愛上了閱讀。兩年來,每個同學都大有收獲,而小十一班也形成了濃厚的閱讀氛圍,小十一班的每一個學生都變成了小書蟲。

三年級開始,我帶著學生們堅持每周二、周四兩天早晨,由一名同學到講臺上當小老師,主講一首小詩歌。學生們在父母的幫助下,將自己精心準備好的包括圖片、作者簡介、閱讀感受在內的精美課件和大家一起分享。然后利用午休時間將詩歌抄寫在積累本上,并寫上自己的閱讀心得,晚上回家背給父母聽。就這樣,一學期下來,學生們積累了二十幾首童詩。晨誦、積累、仿寫、創作。有堅持就有收獲。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共創作近300首詩歌。為了把這些詩歌像珍寶一樣永遠收藏,把每個孩子的智慧和所有同學共享,2015年6月1日,我親手將這些小詩印制成詩集《童年·童心·童詩》作為六一節禮物送給孩子們。孩子們手捧著小詩集,仿佛自己真的成為了小詩人。這一刻,我的學生們更加喜歡閱讀和創作了。

分級閱讀是一種科學的、有針對性的閱讀方式。2015年10月開始,我又帶領孩子們開啟了小十一班“閱讀、積累、測評、分享”的分級閱讀之路。我設計了精美的閱讀標識,制作了實用的閱讀積累卡,有小娜老師寄語的小書簽。除此之外,最具特色的是我有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趣味閱讀測試題和高效的答題卡。孩子們每讀完一本書,就去管理員那兒答一套趣味測試題,檢驗自己的閱讀成果。每過關一本書,我就給他們發閱讀小標識,照閱讀小明星的照片。看著自己帶著光榮花,成為閱讀小明星的照片貼在墻上,孩子們的積極性更高啦!隨后,在學校統計各班“分級閱讀證書”的時候,小十一班厚厚一沓證書,不但獲得了校領導的稱贊,也是他們學習成果的最好體現。同學們就是這樣,在高漲的讀書熱情中收獲著一個個屬于自己的快樂與幸福。

三、領舞,“名師引讀”共建書香校園

“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片葉搖動另一片葉,一個人帶動另一個人,一份熱情點燃另一份熱情……就這樣傳遞下去,唯愿我的努力,我的故事,書中的哲理,能燃起你的閱讀欲望。”我在我的文章里曾這樣分享我的教學感悟。

隨著區骨干教師、區語文學科帶頭人,市骨干教師、市師德先進個人、區十佳閱讀推廣人、2017全國新教育榜樣教師等一系列榮譽的取得,我用我執著的熱情與刻苦的鉆研引領學生閱讀成長的故事也在校園里傳開。我也幸運地成為2016年沈陽市教育局首推的名師,參加由沈陽市教育局和沈陽市新華購書中心聯合舉辦的名師引讀——“八點引讀”活動。這個活動,給了我一個更廣闊的舞臺,讓我有機會把自己的讀書感悟和全市所有的中小學生、家長朋友們分享。我的聲音,通過“沈陽市新華購書中心”的微信公眾平臺和騰訊視頻傳遞到世界上每一個角落,每家每戶。我的《林清玄散文集(少年版)》薦讀,深受聽眾們的喜愛,點擊量突破了11萬,創歷史新高,至今無人超越。

2016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我作為2016年寒假“八點引讀”的明星教師,帶著我們班部分學生,參加了沈陽市教育局和沈陽市新華購書中心舉辦的“名師引讀進書店”活動。在讀書日那天上午,我帶著自己精心制作的小書簽,帶著班里的小書迷來到了市新華購書中心四樓少兒閱覽區,和更多熱愛讀書的孩子們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當我看到那些陌生的面孔坐下來聽我講故事;看到會有孩子因為我的好書推薦,能夠坐下來捧一本書靜靜地讀著……我堅信,用一個人的閱讀熱情去點燃另一個人的閱讀熱情,依次傳遞,可以點燃一群人或是整個民族的閱讀熱情。

而在踐行新教育的過程中,我不斷努力,堅持寫教育敘事和教育隨筆,我的作品《致家長的一封信》、《閱讀,悅生活——講述小十一班的閱讀故事》被選入新教育皇姑實驗區期刊里刊發。我和學生們的詩集、我們自己研制的趣味閱讀題和特色答題卡,在全校分享,受到全校師生的好評。在我的帶動下,珠江五校的老師們紛紛結合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每個班的孩子們都愛上了閱讀,讓珠五真正成為了書香校園,讓新教育的第一大行動在這里真實地開花、結果。而小十一班教室的墻壁上,那一張張帶著紅花的閱讀小明星照片,那一份份充滿童真童趣與知識性的閱讀小報,就是我期待的生命拔節的鑒證。

四、共舞,在“娜”明亮的天空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從2016年的提名獎到2017年的全國新教育十佳榜樣教師稱號。我在新教育與教學實踐的結合中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幸福之路。但獲獎之后的我并沒有停留在成績上止步不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繼續踐行我的閱讀推廣之路。

2016年,學生們上了五年級,我就開始了賞析式的晨誦。他們堅持,在每一個清晨,用書香開啟美好的一天。2017年1月,我又在珠江五校微信平臺——“芬芳珠五”上開設【名師閱讀工坊】:小娜老師伴你閱讀——“珠江五校暖記憶課程之假日書香”專欄。我帶著小十一班同學在這里為全校師生薦讀珠江五校分級閱讀書目。“小娜老師伴你閱讀”這個專欄從2017年1月份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堅持在寒假、雙休日,在每一個假日陪伴孩子們閱讀。每一期,他們都精心準備,用心錄制,每一期好書推薦的點擊量都過百。“小娜老師伴你閱讀”的讀書推薦視頻,在騰訊視頻上的播放次數大多都300人次以上。《魯濱孫漂流記》《我的媽媽是精靈》《草房子》等等,這些薦讀視頻點擊量突破500大關。而小十一班張亦弛同學推薦的《狼王夢》一書,點擊量高達6373人。

在新教育里有這樣一句話:“寫作,是一個生命被喚醒并自覺用文字物化的過程。”于是,我和我的小十一班又啟動了“共寫”模式。

從最初的熱血沸騰到疲勞期的痛苦折磨,我在寫日記的過程中付出了極大的辛苦。每次有些泄氣時就想到自己立下的“共寫”誓言:“我要做孩子們的榜樣”,就又打起精神繼續寫作啦。挺過了疲勞期,記日記成為了我的習慣。去年一個學期我就堅持寫了9萬字的教育教學日記。在我的日記里,寫滿了小十一班真實的故事。如《蝦片兒風波》《五個拾金不昧的娃》《每一個孩子都是善良的》《堅持真的好難》《成長的一天,真累》《難忘初心》《驚喜與反思的一天》《期末,拼啦》等等,每一篇都寫得那樣真真實實,每一篇都是我發自內心的聲音!

我的帶頭示范作用,也讓同學們愛上了寫日記。那些起初不是很愛寫的同學,在每天聽我讀日記后也有所改變。堅持“共寫”最好的李雨軒同學一學期就寫了近4萬字。日記上有校長的幽默,有教導主任的嚴肅認真,有同學間的情誼,有班級大事小情的真實記錄,還有帶弟弟玩兒的小事兒,也是兒時最有趣的回憶。這是真實的情感,都是發自內心的聲音。

孩子們不僅堅持寫,愛寫,還獨創了互評互改。他們相互在日記上留言,相互分享著自己的心事兒,分享著自己的思考,分享著自己的感受。

“因為有你,才有‘娜明亮的天空’!”這是我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娜明亮的天空”創辦三十天紀念日里的小詩。真的就像詩中所寫的那樣,創辦這個微信公眾號,只因為我愛小十一班所有的小精靈。

我的微信公眾號創辦于2017年1月寒假的第一天。我在那里設“共讀共寫”和“專業成長”兩個欄目。從創辦的那一天起,整整一個假期我從未間斷過,一直堅持到現在足足有150期了,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之下,我幾乎用盡了自己僅有的一點點個人時間,每天都是批改完作業,備完課之后才進行微信公眾號的編輯,經常要弄到很晚才完成這一天的工作。累并快樂著,我就是這樣寬慰自己。我堅持在微信平臺上陪伴孩子們閱讀,在“娜明亮的天空”里記錄我和孩子們的閱讀故事和我的教育思考。我愛閱讀,我就是想利用所有的時間、空間,利用所有的資源,陪伴他們閱讀,引領他們閱讀,讓書香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里,讓好書陪伴孩子們幸福的童年。

在“娜明亮的天空下”沒有強迫式的學習,每一個念頭都是發自內心的。孩子會因為自己的一點進步欣喜若狂,家長會因為孩子的一點轉變而潸然淚下。我說:“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所有的活動都會盡力讓每個孩子參加,這一次不行還有下一次,他們總會有站在舞臺上的那一天。”

尾聲:與你共舞,在未來的每一個日子里

今天,我坐在這里,伴著星星,回首我的教育之路,回首我與新教育牽手的這上百個日日夜夜,是新教育燃起了我的夢,是我對教育的那份執著于熱愛,讓我在屬于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幸福地抒寫著自己的“閱章”。未來的每一個日子里,我愿永遠與閱讀相伴,與我的閱讀課程共舞。

最后,我想引用朱永新教授的一首詩來結束我的講述:

我是一個行者

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

我的臉上帶有笑容

我的心中充滿陽光……

我也愿做一個行者,

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

與你共舞,

在每一個真實而平凡的日子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