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
今天是3月15日,我在北師大學習的普通的一天,又是緊張的一天……
凌晨3點
失眠(由來已久,無奈),胡思亂想,輾轉反側……折騰到4點了,干脆起來,拿過一本《莫言短篇小說集》,打發時間。翻開的是《透明的紅蘿卜》。
據說這是莫言的成名作。人物性格和關系之下細致而曲折的心理都是通過言談動作來塑造的,這就需要讀者必須認真而專注的閱讀,才能了解到黑孩、小石匠、小鐵匠、菊子之間并不單純的關系。隱晦而模糊,又帶著時代隔膜,耐著性子讀了大部分。終于覺得困得不行了,重新回到床上,好歹又睡了兩個小時。
晨起8點
差點遲到,在開課前,趕到了教室。一位身材高大的老師已經站在了講臺前面。今天講的是《如何進入莫言的文學世界》.
老師首先說到的是中小學教師的思維的固化和停滯,對權威的膜拜和迷信,我想這在更多的時候是緣于懶惰,其次才是一些客觀原因。老師先談了談我們對文學經典的態度,要有懷疑精神。對歷來被認為是經典的《荷塘月色》幾乎是嗤之以鼻,評價說知識分子的小情緒,小性子。而李廣田相同題材的《荷》,就寫的很有深度和智慧。遺憾,我沒找到這篇文章。對此,我不敢茍同。文人的情感抒發如果都需要理智來規范,束縛,那還有什么趣味可言,還如何發情感之憂思,澆心中之塊壘。人有千般,文就有千樣。即使如此,對于老師說的懷疑精神還是十分認同的,所以不斷的積淀自己的文學底蘊,提高鑒賞能力,同時更重要的是把這種精神帶給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接下來老師就針對莫言進行了介紹。從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關鍵詞:世界性懷舊)到莫言作品的三個階段,老師是莫言女兒的博士生導師。對莫言作品的評價很高,對《豐富肥臀》《檀香刑》等作品幾乎用的都是偉大這一類的詞語。只是抱歉,昨天去借,沒借到。目前為止,也只是惡補了幾個短篇而已。
幸而老師講到《透明的紅蘿卜》,讓昨夜猶如在迷霧中穿行的我撥云見日,恍然大悟。棄兒黑孩十歲左右,菊子的關心讓他對她產生了朦朦朧朧的愛,這份愛真實又捉摸不定,但黑孩又無法把握和占有,還要眼睜睜的看著菊子和小石匠一步步發展戀情。一個少年性意識的覺醒,這是老師對這篇作品內容的概括。這是之前的作家幾乎從來沒有涉及過的題材。但時間關系,老師也只講到了內容這一塊。
對虛構的小說,不大愛看,尤其是看了幾篇莫言作品中的那些傳奇而神秘的故事,有些匪夷所思,但經過老師的這番講解,靜下心來,是不是應該更要好好讀讀書,去領會揣摩深味文字背后的內涵,發現人性,社會,歷史這樣一些宏大的意義??傊痪湓挘佬刑珳\,認真修煉吧!
午間2點
下午是北京海淀區進修學校副校長姚守梅老師的課,主題是關于《課程標準》的核心觀念,雖有些老生常談,但結合了具體的案例,也還比較生動細致。這些觀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容易。每一個詞都可以論證上連篇累牘的文字,但落實到行動上,達到期望的效果還真是一個“上下而求索”的過程。
具體講述內容在這里不贅述,想記錄下我艱難的瞌睡之旅。昨夜的失眠導致現在的迷糊,上下眼皮像正負兩極,馬上靠近的磁鐵一般,只需一毫米,就可以閉上眼睛睡著,可千不該,萬不該坐在這第一排,老師直視無礙的地方。睡著有些不合適吧,強忍著,記筆記,梳理思路。但這生理上的睡意不是你所能左右的,地球對我的吸引力又大了許多,尤其是頭部,直直的的想落到眼前的這張窄窄的課桌上。幾番掙扎后,還是倒下了。終歸是于心不安,睡了五分鐘,醒了,竟然流口水了,趕緊整理,精神恢復的不少,繼續聽課……記錄下來,也是趣事一樁,以后翻開看看,定然忍俊不禁,都是在北師大學習美好的記憶。
傍晚6點
為了不耽誤時間,和舍友一拍即合,決定不吃飯,買了面包去占座。今天晚上可是男神康震老師的課。晚去的話連桌椅過道的位置都會沒有。詩詞大會已經讓康老師名噪全國了,他的課可不能錯過。5點58分,康老師竟然提前了兩分鐘到(要知道上學期他幾乎每次都要遲到十分鐘以上的,但老師的光華魅力足以遮蓋住這樣的小節)開講。今天講的是唐代散文,干謁為主題。干謁是我國古代文人士子為尋求入仕門徑而向當朝達官顯貴或有名望者呈送書信、進獻詩文賦作,以求得他們援引、擢拔的行為干謁投獻行為在唐代蔚然成風,
重點對比了王泠然的《與御史高昌宇書》和李白的《與韓荊州書》,起初真的是枯燥無味,睡意又襲來。強打著精神,終于被康老師精彩的講述趕走了瞌睡,吸引全部的注意力。如果諸位感興趣,就將重點講述的這兩篇內容簡述如下:
王泠然的《與御史高昌宇書》中體現作者的貧賤驕人,狂放不羈。中威脅說“使仆一朝出其不意,與君并肩臺閣,側眼相視,公始悔而謝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你不為我引薦,有朝一日同朝為官,側目而視,你便是謝罪于我,我也不假以顏色。嗔妄自大,顯示了“不屈己,不干人” 從中可以看出唐代士人過分的驕傲自負的心態,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這里康老師談到采用迂回的戰術來達到目的,可有些迂回的過程中迷失了自我,比如本來想找機會進入海淀區政府工作,就在區政府前賣油條,賣著賣著發現賣油條很賺錢,就干脆賣油條了,忘了自己的初心。康老師說迂回不是壞事,但是要做迂回的戰士,比如說他自己,不管怎樣,他都知道他是一名老師,離不開這課堂。這些話贏得了大家的一片掌聲。在紛繁的光環下也不迷失,不忘初心,對康老師的敬佩之余更添了一些思考。
即便是冠蓋滿京華的李白有時也不得不放下清高,去拜謁和吹捧權貴。李白的《與韓荊州書》,我們引其前二段: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焙瘟钊酥澳揭恢劣诖耍∝M不以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脫穎而出,即其人焉。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而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幸愿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作佳士。而今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云耶?這是李白寫給韓荊州的一封自薦信,韓荊州即韓朝宗,官居刺史。文章中,李白除了自負地介紹自己的才華,表白心跡外,大置贊詞,吹捧韓荊州。他先借旁人之口說“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表明自己急切求謁韓朝宗的心意,又夸他如周公吐哺,使得海內豪俊、龍蟠鳳逸之士皆奔走而歸之,把他吹擺到圣君賢侯的位置上。又將韓朝宗夸作天下“文章之司命”,“一經品題,便作佳士”。李白希望通過他的“品題”而名揚四海,揚眉吐氣。其求聞達于天下,入仕經用的迫切心情及對韓朝宗寄予的厚望躍然紙上。這樣看來恃才傲物的李白言過其實地大肆吹捧韓朝宗,其真實目的就是為了讓韓舉薦自己做官。然而,這位提攜了不少后學的韓朝宗并沒有推薦李白,具體原因不得而知。我們能夠知道的是,韓荊州卻因為李白這篇吹捧之文,名存后世。為干謁求官,李白尊貴的膝蓋跪倒在塵埃之中,這與他平時笑傲王侯,放浪縱姿的精神判若兩人,顯示了李白的雙重性格。相比之下,李白的干謁文章文筆文風方面就顯得很大氣,汪洋恣肆。而王泠然就有些猥瑣(康老師原話),但都表現了唐代秉有的文人氣質與才華,多與世情不合,其特立獨行、不受禮法約束的個性,難以使他們在復雜險惡的官場周旋。因此,雖然他們孜孜以求地奔走于干謁求仕的道路上,卻多以悲劇結束,也就不能不令人喟嘆了。(部分內容摘自網絡)
在講述散文的過程中,康老師詼諧幽默,將文言文翻譯的生動有趣。聽得時候,津津有味,趣味橫生,可現在回想起來,卻一片模糊。這就是高人,所謂妙不可言也就在于此吧。
小結
?至此,我一天的學習結束。這是與睡意戰斗的一天,又是緊張充實的一天,更是在北師大充電之旅中美好快樂的一天。當時光從身邊匆匆走過時,抓住這點點滴滴的寶貴光陰,才不會有所辜負!尤其是在這千里之外的北京師范大學,對于來自新疆的我們來說,更是人生中一次難得的階段,我們正經歷著,融入著,吸納著,快樂著,讓這里的一天天成為珍貴的記憶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