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十幾年,早已經過新人的那個迷糊、瞎忙的時段,現在經常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培養新人,所以也需要讀一讀這類職場書籍。這本《讓職場新人一生受用的邏輯思考力》,我覺得更應該展開解釋一下,這本書其實想要教會讀者的是在職場中,需要思考的三類場景分別該如何做。薄薄的一百來頁的書,滿滿是日系書籍那種零碎感,這也是相比西方的同類書籍,日本的職場書籍需要更努力去分析才能有所收獲的原因。
簡而言之,這本書中的三類場景分別是:
一、遇到問題,深入思考,找到真正的問題(深入思考,想明白)
二、說明情況,結構化展開(多做思考,說清楚)
三、思考的結論與行動,要有創意(有創意地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在工作中最能體現個人價值的地方常常是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解決現實工作中的問題,常常需要抽絲剝繭,找到問題的根源,進而徹底解決。不努力的員工遇到問題時常會抱怨、懈怠,或者接受現狀,有價值的員工遇到問題會剝開表象,進一步深入思考產生這個問題的問題,對于任何組織來說,這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要養成這個習慣,需要在平時的工作中多多留意,遇到問題的時候強迫自己繼續挖掘,持續提高。
比如,實驗室中的一臺儀器運行時候發生了故障,這就是一類常見的問題。簡單的解決就是聯系供應商,上門確認故障以及維修方案,然后付費維修,儀器重新啟用。看起來這樣解決非常完美,一切都恢復了,在花費了這筆維修費用后,儀器可以繼續用了。更有價值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去進一步分析,這個故障發生的原因,是因為長期操作錯誤,還是使用環境不好,或是儀器的這一部分設計不合理本來就會經常損壞等等,回得到全新的解決辦法。操作錯誤,盡快進行操作調整,并確保以后按正確方式操作;使用環境有問題,更換儀器使用的場所或者是調整環境;儀器設計不合理的話就要盡量避免一些情況下的使用,減少不合理情況下造成損壞的概率。經過深入思考,未來這臺儀器故障的幾率會下降,也能更好地為實驗室所使用。
想清楚問題以后,說清楚也非常重要,只不過說清楚的基礎,依然還是想清楚。只有想得明白,才能說得清楚。在這里,作者提到了使用金字塔結構(結構化思維)的模型輔助思考,用“就什么內容說話 → 想說什么 → 是根據什么證據這么說 → 想做什么(想讓對方做什么)”這樣的順序進行表達,讓對方能夠明白這樣做的依據,根據理解更好地實現目標。
想清楚、說明白都是為了最后通過行動對問題的解決,對于解決方案,也需要利用思考,更有創意、更高效地去解決我們挖掘到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要擺脫我們平時的思維定式,也可以自己一個人做做頭腦風暴。
這三類場景中,作者都強調思考的重要性。工作中,想明白的人,工作通常都會做得更好,業績往往也更優秀。遇到問題,我們可以利用這本書中的方法,去深入思考發現問題,用結構化思維講清楚,再用創意思維去解決,做一個“靠譜”的職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