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因為疼,所以共鳴

文/溜媽

生完溜溜,一年多了,第一次走進電影院,在30歲生日的第二天,和閨蜜一起看了《芳華》。

1

從電影院出來,我心里有一種莫名的害怕和悲涼。

琢磨了幾天,才品出滋味。為什么它能震顫人心,從50后到00后……

它戳到了很多人內心深處的痛——害怕活成劉峰。

《芳華》,因為疼,所以共鳴。

劉峰,所有戰友嘴里比活雷鋒還要好的人,處處為別人著想,為集體著想。

電影里他出現的第一個鏡頭,就在為別人考慮——隱瞞何小萍的身世,給她入伍資料填上革干。

抗洪救災他身先士卒,腰被砸傷,成了文工團的廢人,沒法再跳舞,卻把難得的進修名額讓給王友泉,一個只出現了名字的角色。

炊事班的馬班長結婚,他體諒人家農村人取個城里媳婦不容易,拖著殘廢的腰忙乎到三更半夜給人家做對沙發。

食堂吃餃子,他給自己盛的全是破皮的,炊事班豬跑了也來喊他幫忙,他是文工團的萬金油。

他每次進京幾乎都是接受表彰,他是文工團的榮譽,也是文工團的笑話。

沒有人真正尊敬他,不論是把他看作真實而獨特存在的尊敬,還是把他當作榮譽典范而敬仰學習的尊敬,都沒有。

所以當劉峰對林丁丁表白而遭受誣陷被下放連隊時,除了何小萍,沒有一個人去送行。

只有何小萍看到劉峰是一個有愛有恨的真實的人,善良的人。

其他人把劉峰看成沒有污點,沒有欲望的活雷鋒或者大公無私的冤大頭。

這是劉峰所期望的,在那樣的年代,那樣的集體,自己只有不是自己,不是真實的人,才能被看到,被需要。

那個年代沒有個人,只有集體。那個年代沒有自立,只有依附。

個人依附集體。

活雷鋒的功用就是他的價值

集體需要榮譽,劉峰就壓抑欲望,壓抑人性,壓抑最真實的自己去塑造榮譽,成為活雷鋒。

只有這樣,他這個木匠的兒子才能被看見,在一個崇尚權力、不可能平等的集體里有一席之地,才能逃離何小萍那樣被欺侮、被踐踏的境地。

活雷鋒的功用就是他的價值,他的價值就是為別人的需要而活。

當被誣告對林丁丁耍流氓之后,活雷鋒的榮光不再,他對文工團的功用也就消失了。

他被下放到邊境地區的伐木連,再次出現在鏡頭里是隨著那場沒有來由的戰爭。

他是身先士卒的副連長,運送彈藥到前線,突然遭到敵人襲擊。

借他的眼睛,我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血腥,可怕。

他是戰爭前線真正的英雄,迅速反應,勇猛反擊,槍法神準。

他渴望英勇犧牲,胳膊上的動脈被打穿也要留下來守護兄弟們的遺體。

他夢想著成為人人傳頌的英雄,他的事跡被填上詞譜成曲,傳唱到那個叫林丁丁的女歌手嘴里。

如果故事到這里結束了,那劉峰的一生是光輝的,也是可悲的——從來沒看見真實的自己,一直活在大環境的虛幻里。

就像現在忙忙碌碌的我們,從小地方來到大城市的我們。

2

小時候我們天天聽家長念叨,要好好學習啊,別再像我們,種一輩子地。

也許那時候我們心里就種下一粒種子:只有不斷努力,只有得到別人認可,我才能出人頭地,我才是有價值的。

所以,即便畢業于211,985,即便工作優秀,但我們還是停不下來,還覺得自己做得不夠,還可以更優秀,向所有人證明我可以更優秀。

我們到底為誰而活?

如果說劉峰是被那個瘋狂時代碾壓而過,他的善良被集體放大,利用,鼓吹,他身不由己的要成為英雄,沒有選擇。

可現在我們卻主動選擇用自己的功用代替價值:

用何小萍的出身,劉峰的心智,拼命想得到郝淑雯、陳燦那樣的特權。

工作成績,月薪年薪,是處長還是局長,這些成了衡量價值的標尺。用金錢、地位、權力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這是整個社會的機心。

機心太重,人之為人的價值,不再。我們跟明碼標價的貨物有什么區別?!

現實很殘酷,但是可以改變,改變特權,改變心智。

為了更好的生存,在集體里謀求一個特權地位,這是幾千年階級社會人類自然學習的結果。

以至于當我們高高在上時,連孩子都會觀察到怎樣用特權地位維護自己——

是努力做個乖孩子贏得認可,還是干脆做個壞孩子飽受關注。

想要這個社會更加平等,我們不是置身事外去評論這個全體,而是就作為全體的一份子,從我開始去做。

做個尊敬孩子的父母

我做個尊敬孩子的父母,在他的心里種下平等的種子,而不是自恃父母權威,過分干涉控制孩子。

如果每個家庭都彌漫著民主、自由,那社會全體會怎樣?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長大,我們的下一代會怎樣?

一個個的“我”,還可以做更多,但追根究底是做個真實的自己。

電影快結束的時候,我們看到了滄桑落魄的劉峰、何小萍,那一剎那我體會到接納自己的平凡普通有多難。

但是,他們做到了。這是心智成長。

劉峰落魄的后半生并不可悲,他比很多人都明白,什么最重要。

年輕的我們都自命不凡,可世事滄桑,芳華易逝,能留下的是什么?

權力?名利?成功?

這些都不是壞東西,但往往引誘人本末倒置。

跑到海南拿地的陳燦,帶著孩子追到海口看老公的郝淑雯,和劉峰懷里的何小萍,誰是幸福的呢?

幸福更多的得益于心智成長,就像電影里的穗子,與書為伴,觀察世人,反思內心。

她看見世人的浮華喧囂,看見內心的欲望紛擾,看見劉峰、小萍的溫和從容。

看見即成長。

祝認識你自己,遇見幸福。

我們是有點夢想的小夫妻,碼字,帶娃,做教育。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謝謝親愛的你!

作者|溜媽,寶貝溜溜的大奶牛,美國認證正面管教講師,鼓勵咨詢師,北師大教育學碩士,倡導最美的養育是陪著孩子,自己慢慢長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