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是一本關于如何成為優(yōu)秀匠人,如何凝練匠人精神的書;作者是秋山先生。獲悉這本書,是因為它在一次培訓課上被多次提起,于是,書名扎進了我的腦海,致使我想一窺書中金句和名言。巧的是,部門讀書活動中,我幸運地獲得了這本書。書不厚,文字洗練,題目清晰,我很快便讀完了,感觸頗多。
從形式到內(nèi)容,《匠人精神》這本書都很樸實,沒有什么“濃墨重彩”。我想,匠人的某種精神也是如此吧。
讀完全書,我感受最深的,便是“時間”和“專注”。
秋山先生要求每個秋山工匠,必須做到“一年學員、四年學徒、三年工匠”,如此,才同意讓他們出師。在他眼里,一個匠人的心性和技術,需要八年時間的苦修,才能養(yǎng)成,才能稱得上“合格匠人”。
在簡單的工坊、單調(diào)的作息、乏味的環(huán)境、苛刻的要求中專注八年,這沒有頑強的意志,是無法做到的。
至少,年少的我,是做不到這份堅持的。
人心都是急功近利的,誰都想快速獲得手藝、技術,來換取事業(yè)和金錢。于是,耐住寂寞“專注”于同一件事,重復昨天的動作,實在讓人難受不堪。何況即使堅持了八年,還不一定會帶來名與利。
時間,是個很奇妙的東西。
當人無所事事,混吃等死,時間變得很廉價,總覺著一年怎么還沒到頭;
當人執(zhí)著某一件事,并為之付出汗與淚,時間變得異常珍貴,總覺著一年怎么就到頭了。
人生路上,最大的敵人就是時間,它隨時隨刻都在規(guī)制和壓抑人的浮世貪念。20歲想得到40歲的財富?對不起,時間高高舉起“禁止通行”,告訴你,還需要修行。
人生路上,最好的良師也是時間,它無時無刻不在鞭撻人們不斷汲取,不斷前行;閱歷、見識累積到一定程度,時間自會給予人們豐贍的收獲和精彩的結果。
我想,秋山先生的專注,是四十年的執(zhí)著,最后成就的是藝術和事業(yè)的高度。他用《匠人精神》一書告訴人們,以“好好做”一件事的決心,忘卻時間,忘卻自我,忘卻塵世誘惑,往往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很早時候,“匠人精神”便被國人從日本舶來,甚至在去年,它還被各大公司企業(yè)、富商巨賈當成口頭禪,動不動就是“匠人精神”。但是,平淡的四個字,懂則容易,做則不易。畢竟,“專注一時者眾,而始終專注者寡”。
從本質(zhì)上來說,我也是一名匠人。既是匠人,就應該有匠人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情操。奈何,“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也”,我無法做到秋山先生那般。但我會盡己所能,向他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