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8 《師生溝通技巧》讀書筆記

書本介紹:

《師生溝通技巧》- Haim Ginott? ?

跟《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同一個作者,這本書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孩子把你的手給我III:老師與學生實現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


內容介紹:

2022.6.7-6.28 一個多月的時間讀完這本書并寫了讀書筆記。這本書不僅適用與師生溝通,也同樣適用于親子溝通。

溝通的大原則是尊重,關懷學生。

如何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如何處理孩子的不良行為,作者有很多獨到的見解。此外,正如作者倡導的溝通原則:盡量適用描述性語言,不用評價性語言,作者不是以講道理的方式呈現觀點,而是客觀描述各種案例。


金句摘錄:

當一個人溺水的時候,不是教游泳的好時機。



[if !supportLists]l? [endif]輔導定語從句

艾琳,定語從句是高中英語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有些學生到了高三也不是十分清楚。因為它涉及①成分分析②關系詞選擇,這些對你們來說都是新知識。那我們上課先有大概的認識,然后通過做題目不斷強化,這樣整個思維的過程就會越來越快,我們也變得越來越熟練。不要著急,一口氣吃不成胖子,有不懂的可以來問我。

點評: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適用場景:學生(孩子)有學習困難,共情+分析難點,提出解決辦法

[if !supportLists]l? [endif]“每件事都很糟糕”

-你今天早上很倒霉,是不是?

vs. – 是不是發生了什么倒霉事?

(對比了這兩種問法,感覺前者更有傾訴的欲望)

點評:以簡短的方式文化,以同情的態度聆聽。

適用場景:表達關心,發起話題

[if !supportLists]l? [endif]小小的調停

“我都已經安排好了,也已經通知大家了。這樣吧,你看看有沒有哪位同學愿意跟你調換的,如果雙方都沒問題,那就可以。”

適用場景:有學生對安排不滿意,想要換座位換寢室


[if !supportLists]l? [endif]輕微的懊惱

①A:你不喜歡我

②B: 你真的這樣覺得嗎

③A: 是的,你從沒有點過我的名字

④B: 你喜歡我經常叫你,希望有較多的機會,是不?

⑤A:是的

⑥B: 謝謝你提醒我。告訴我你的感受。我要把你的意見記下來。

感想:這個對話讓我印象深刻。我代入了我跟隊友的聊天,一般到第④句的時候,我就開始為自己辯駁或者找尋例外了,然后對話就偏移成爭吵了。這個場景對話真的是站在了對方角度思考他的需求,點贊,當不明確對方的意思時,用這個句型很好。

適用場景:夫妻溝通達成一致意見&孩子表達不滿



評價對事不對人

當學生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時,如何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以及說出自己的期待,這是一門學問。有以下技巧:

一.尊重對方:說出看法,感受和期待&盡量避免命令式

設想了以下一些場景:

1.教室里書本亂放

?課本,試卷七零八落地上,讓我覺得很震驚。書本本該是你們汲取營養的來源,現在卻像垃圾一樣仍隨意丟棄在地上,同時把教室弄得凌亂不堪,我覺得很失望,也很生氣。書本,試卷應該像珍寶一樣被對待,整整齊齊放在抽屜。

點評:看法+感受+期待


2. 垃圾被扔在垃圾桶外面

我一看到垃圾被扔在外面就火大,垃圾應該扔在垃圾桶里面,如果滿了,你可以晚點扔或者重新拿一只垃圾袋。教室是我們所有人的教室,教室的衛生我們每個人都要出一份力,而不僅僅是值日生的事情。(第一次老師做榜樣,把垃圾清掃干凈)


3. 老師在訓導,底下有學生說悄悄話

? 我正在說重要的事情,你們應該認真安靜地傾聽。


4.關于命令式語言vs.表達尊重,書里舉了這個例子.

“把課本撿起來” vs.

“你的課本掉到地上了”(下一句可以說“書本應該在桌上”)

我的理解是:前者是命令對方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情,有點不舒服的感覺。后者陳述客觀事實,表達我的看法。


類比以下場景:

①.上課了,學生的試卷還沒拿出來

“快點把試卷拿出來”(命令式屢教不改)vs.

“你的試卷怎么沒有?”(試卷應該已經在你手上了)

②晚自修看看班

:學生鬧哄哄在講話

“不要講話了”(命令式語氣基本沒啥用)

“你們嗡嗡的說話聲讓我感覺很煩躁,自修課應該是大家安靜做作業的時間,不應該打擾到別人。”


二.給予自主權 & 發揮想象

設想了以下場景:

1. 給學生看節目,學生討論很大聲:

你們要安靜地看節目

還是 做作業?(給予自主權)

2. 學生爭先恐后舉手想要老師過去解答問題/學生回家需要上網填報信息然后問老師一大頓問題

? 我希望我能有100個分身去一一解決你們的問題,可是我辦不到,你們不如在問我之前,彼此先幫個忙,跟鄰座的同學討論自己的想法。


舉一反三,復盤了自己跟孩子相處過程中自己容易發怒的場景:

1. 孩子把玩具亂扔

?我看到玩具亂七八糟被扔在地上,我感到很煩躁,每個玩具都有它自己的家,我們一起把它們送回家把。下次要玩的時候在他們的家里拿。


贊賞

多使用描述性語言,避免評價性語言。可以客觀描述結果,學生的表現,付出的努力,自己的感受。(給我的啟示:多用客觀角度觀察世界)

①結果

?? 現在書擺放得整整齊齊了,很容易就找得到呢,這個工作不容易,你做到了,謝謝你

(避免評價性語言“你做得很好”)


②描述過程,學生付出的努力,自己的感受

寶寶游泳

?以前:游得好棒呀

?學習后:你今天游得像一條小魚一樣。你的小腳就像魚的尾巴一樣。但是你跟魚有點不一樣?你有小手可以向前滑。

?? (客觀描述)你可以一口氣從這頭游到那頭


學生付出的努力,自己的感受

班級開派對班主任結語:

? 謝謝你們,我知道你們很多人為了這場表演花了大量的時間練習,正是因為你們每個人的付出與努力,讓這場晚會變得這么精彩,也讓我們大家都度過了一段這么美好的時光。學習就像這場表揚,你們只要花時間去想去練,肯定能獲得一個好結果。


批評學生:無為而治,表達感受,指導行為

? 1.學生的“惡作劇”事件

桌子上放了橘子皮:我喜歡剝了皮的橘子,不是沒有橘子的果皮。

學生考試自行換座位換名字:不要就換名字,身份也換一下,一個去1班上課,一個去2班上課。周末回家也換個爸媽試試

惡作劇是正常的,學生的目的不是侮辱可能只是覺得好玩,可以用幽默的手段的解決

2 .班上兩個學生公開吵架

?你們的對話我都聽到了,我不喜歡你們爭吵,現在是自修課,大家都應該保持安靜。現在,你們兩個都坐回去,彼此冷靜一下,想一想這件事到底該怎么做,你的理由是什么。下午再過來找我。

3.學生罵人

你剛才說的花使我氣得再也不想跟你講話。

4. 上課過程中有學生在底下悄悄講話

? 以前碰到這種情況我不知道怎么處理,可能是無視期待學生閉嘴(造成的后果是越說越起勁,還有可能別的學生也跟著說起來),或者諷刺(**這么能說讓你上來說咯?)或者大聲呵斥批評。我心里的執念是“一定要狠狠說讓學生記住下次不犯”。

? 其實這種情況非常普遍,自己當學生的時候也有過這種經歷,借用這本書的觀點,可能我只需要平靜地陳述事實,表達我的感受就可以“**,你們在說話,影響到我上課了”,高中生大概率都能理解。(很神奇,一句簡單的陳述事實,表達客觀感受的話居然有這么大的魔力)

? 類比育兒,也可以采用此方式。

昨晚,寶寶把香蕉皮放在陽臺上,我就平靜地說了句“寶寶,香蕉皮放在陽臺上,有蟲子飛過去了。香蕉皮屬于廚余垃圾,吃完應該扔在垃圾桶里。”

5. 班上同學在自修,突然有學生出事情了

? 大概率是老師忙著處理突發學生,然后剩下的學生一臉懵逼

老師可以說“同學們待在教室里繼續自修,我去處理一下這個同學的問題”(注意到所有的學生)


不滿意老師

①不侵犯老師

? 老師的行為無法改變,但可以忍受

②讓孩子把情緒發泄出來,傾聽理解,不一定要去解決,給予幫助

【發泄情緒:當人快要溺死時,不是教游泳的時機。---當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不是講道理的好時機。】

反面:講大道理,“老師這樣做是為了你好,可以更好的學會知識。不然這么多學生他怎么管理得過來balabala”

方式:①讓孩子寫一封給老師的信媽媽讀出來

???? ②把憤怒寫下來? “我知道你還有很多氣話想告訴我,這里有紙幣,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你知道創作就是這樣子的”

???? ③? 發揮想象:孩子討厭學校,順著孩子說,你巴不得學校被炸成一片廢墟,磚塊碎得滿地都是吧。

?????? 假裝:孩子說討厭書本,想要把它撕碎。

??????? 媽媽拿出一大張紙“假裝這是你的課本,讓我看看你怎么處理它。”“我要你在每張碎紙上寫字,然后大聲念出來,并且簽名。”

Cn:寶寶有時候會生氣踢人,我可以拿一個玩偶讓她踢。(尋找替代物)


Cn:寶寶最近很喜歡說臟話,大概率是想表達一種震驚,不可思議的情緒。

? ?可以來個創意大賽,想想還有哪些詞可以表達“生氣”“震驚”?


家庭作業

1. 針對沒交作業:

學校的辦法:寫一封正式的信,說明哪些作業未做以及何時能交

(學生不必勉強編造可信的借口或者謊言)

家長的辦法:

①為什么要做作業:

?家庭作業對你來說,就像工作對我一樣:是個人的責任。

(家長可以在一定限度內允許他們自由選擇做作業的時間和控制時間的長短。家長可以體提供合適學習的“學習場”:合適的桌子,閱讀燈)

?我希望你能吸收知識。這個世界需要有能力的人,因為世界上仍然有許多問題等待解決。

②給予自主權:放學后,晚飯后,看電視以前完成作業


孩子沒做作業要求媽媽找個借口:

“你寫張紙條向老師說明實情,我會在你名字旁邊簽字,讓老師知道我曉得,人免不了會忘記事情。”


3. 贊賞孩子:

?(停電完成作業:描述努力)“雖然停電了,你仍然完成作業,這確實需要決心和毅力,在燭光下完成復雜的作業課不容易啊。”

類比:(環境嘈雜)“雖然周圍有點吵,你仍然安靜得完成作業,這確實需要克制和專注,在這種嘈雜的環境下完成作業不容易啊。”


4. 作業弄丟

情景:作業弄丟,寫完總是放錯地方,不肯用作業薄。

媽媽:我希望你用作業薄/放在固定的地方,這樣你能更快找到(一般人會這么說,單純講道理激發不起孩子的欲望)

媽媽:我希望你用作業薄/放在固定的地方。我的意思是,這樣你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出去玩,不必浪費時間到處找。(這個角度很贊,有更多的時間玩是孩子在意的點,活動強化物)

類比:孩子早上磨蹭

媽媽:這樣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站在車上欣賞風景了


誘導與啟發

1.使學生安心地承擔失敗的風險,學習的主要障礙是恐懼:害怕失敗,害怕被人批評,也害怕顯得愚蠢。

Cn聯想自己學習心課程,如果一發言老師就跳出來”你理解的這個不對,你的這個解釋有問題”,那我的第一感覺是“我鼓起勇氣發言居然沒得到老師的表揚,哎”(盡管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是想指出知識上的漏洞,但代價可能是挫傷孩子學習的熱情)。


平時自己會恨鐵不成鋼地說 “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講了這么多遍還是有人犯錯”,這其實傳遞了一種信號“你犯錯是不應該的”,“你是愚蠢的”。或許,我更想表達的是“你可以犯錯,但是不能知過不改,在相同的地方跌倒無數次。”(不過想到螺旋式成長,這點元要求也有點苛刻了,老師經常用好學生的標準來要求所有人)


再反思,平時上課邀請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其實我更喜歡正確答案,因為這更容易讓上課流程按照我設想的走下去,如果有學生回答了錯誤問題,我會邀請另外一個學生回答出正確答案,但不會花更多的時間思考“這個學生為什么會這么回答?他的錯誤思路是怎么來的”,這恰恰是學生需要的,能幫助他們提高的。

我想就是老師平時的點點滴滴,諸如上課回答問題,作業講解,(可能老師自己都沒意識)讓學生體會到“錯誤是不對的,不被允許存在的”,對害怕錯誤的恐懼導致了對知識的錯誤吸收或者是不充分吸收。


怎么解決:從老師自己轉變思維開始,有錯誤是正常的,正是因為有錯誤,所以需要老師去幫助去解決。這一點,會極大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而影響學習成績。


拓展思考---學習的非智力因素:學習動機和興趣

昨天看伯克教材,提到:學生升學剛進入一所學校的時候,會有不安全感,自尊水平會下降。如果這時候能感受到老師學生的關心,很好的適用新環境,那他就能更快地投入到新學習中。

所以高一的學生新入學,比起強調學生要努力學習爭取在高考中考出高成績,班主任/家長可能更需要關心:他新到高中覺得怎么樣,食堂飯菜怎么樣,晚上能不能睡得好覺,跟寢室同學處的怎么樣,上課老師的方式能不能適應?有沒有以前的同學可以作伴?

2.有位老師在開學第一周給學生寫信“我有一件事情需要你們合作。我想鼓勵大家上課時踴躍回答問題。可是,我注意到有的學生怕回答,他們害怕答錯被人取笑。我需要大家高抬貴手,千萬不要因為別人答錯就嘲笑或者作弄他。我不允許在我的班上使用語言或動作,明說或暗指“你是個笨蛋”,因為這樣做會傷害同學之間的感情和阻礙進步。我希望大家不要攻擊別人而是改口說“我有別的答案”。”

3. 解決小測驗焦慮:考試前給學生題庫,考試內容以這些題目為主,再加幾條新問題。

Cn:平時在英語單詞短語默寫的時候會使用這個辦法。

4. 肯定學生

“高聲朗讀不容易,我們通常害怕念錯或被人取笑,所以站起來念書需要勇氣。**肯念,我們應該向她致謝。”

5. 續寫內容太少

“我覺得你的續寫緊湊,簡明,可是看完后,意猶未盡”

再指導學生怎么補充細節。


教改

1. 聽話游戲

規定每個人發言以前必須說出上位發言人的談話重點,直到這個人滿意為止。

Cn:課堂上也會應用,如果學生有走神的跡象了或者有人發言不認真聽講,就會叫人復述上位學生的發言重點。

2. 周記

讓學生寫感受最強烈的事,最生氣的事,最開心的事,最激動的事

3. 專長指南:記錄每個學生的長處

4.老師的助手

課代表:有責任心,勤快

班干部:班長+學習委員+體育委員+文娛委員+電教員+勞動委員+課代表

? 1班長:統籌班級事物,老師不在的時候管理好班級,“小老師“

?1學習委員:負責書寫一天作業

? 1體育委員:跑操帶頭,體育課點名

? 1文娛委員:黑板報,晚會出謀劃策

? 1電教員:管理好電腦

? 1勞動委員:安排值日生打掃衛生

? 11課代表:收取作業,聯系任課老師

??? 小組長:負責收取每個組的作業

2搬桌子監督員(兩位):負責教室桌椅是否整齊

1值日檢查:檢查眼保健操

1衛生監督員員

1文件收集員:防溺水通知書,保險回執,身份證之類的收集


家校溝通

1. 別人詢問你的意見

反:自以為是,暗示自己可以是別人的模范

正:尊重他人,不輕易假設別人的處境

“有人發現這樣做有用。。你不過,你認為如何?這樣子是否適用于你的情況?”

2. 溝通的目的是改善孩子的行為

舉例:家長問“我的小孩有什么不對嗎“

反:懶惰,邋遢,不聽話(對人格評價)

??? 從不準時到校,不做家庭作業,時常跟別人打架(死盯過去的錯誤行為)、

正:孩子需要改進的地方是準時到校,在家里做算術,并用語言解決爭端


留下字條:埃爾需要改善的是,明白自己是個有責任心的人,值得自我尊重和相信自己有能力寫作業。

要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值得他人贊善的自信

?在全班討論時提供意見,有跟同學和睦相處的自信

?快樂的學習,與他人分享知識


談生活,愿景,挫折,恐懼,家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