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張愛玲呼吁出名要趁早以后,每一個人的心里都播下了出人頭地的種子,而且這顆種子迫不及待,甚至等不及生根發芽就想碩果累累。
出人頭地是自古以來每個人的畢生追求吧,若一輩子碌碌無為活著也好像沒有了更多意義。古人說的好,成者王侯敗者寇。不管你經歷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最終都是以成敗論英雄,結果往往才是重中之重。
因為求得輝煌的結果,于是才有了世人的不顧一切,不擇手段,或者癡癲執著。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成功是一種多么輝煌驕傲的人生啊,享受萬眾矚目,眾星捧月,頂禮膜拜,光想想成功后的待遇和人生體驗就熱血沸騰,怎能不讓人趨之若鶩呢?
可是成功的代價不是每個人都愿意付出的。若成功能夠輕而易舉那么成功也就沒有了它的價值和意義,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大浪淘沙,留下來的才是鉆石。所以說,成功是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還要受的住層層挫折的磨練。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書籍和太多太多的培訓以及電影電視都在向每個人傳播關于成功的意義和方法,可是為什么窮的人依然窮著,富的人卻越來越富呢?
其實每個窮的人或者失敗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那就是害怕失敗。因為害怕失敗所以連試試的勇氣也沒有。或者說試過卻失敗了,從此不敢再去試。
今天看到一本書,因為一直被書的內容吸引,所以一口氣把它看完才覺得過癮。書里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刻:善待失敗,痛并快樂著。
沒有人愿意善待失敗吧,古往今來人人皆崇尚成功,誰人能喜歡失敗呢。失敗是一種讓人討厭的經歷,因為它讓人懷疑自己,否定自己。沒有那個人能失敗了還嘻嘻哈哈快樂無比,大多數都會垂頭喪氣,或者一蹶不振。書里作者說,善待失敗才能沒有恐懼,才能在失敗里再次抬起頭來。
如果愛迪生不能善待失敗,就沒有辦法重整旗鼓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里尋找不足,也就沒有了一項又一項的偉大發明;飛人喬丹若不能善待失敗,就不能在一場又一場的失敗里找到自己的不足而更好的改進自己,也就不會有后來的輝煌燦爛。
一個人看到了蝴蝶正奮力地從繭子中掙脫出來,由于繭子的口太小,它努力了很久還是進展甚微。這個人以為它被卡住了,就拿剪刀把口弄大了一點。
蝴蝶終于破繭而出,但是它的翅膀又干又小,軀體也是干癟的。事實上,蝴蝶從繭中掙脫的時候,它會分泌液體,使翅膀豐滿,如果沒有這個過程,它就不會飛。這人的善心反而幫了倒忙,蝴蝶再也飛不起來了,只能顫顫巍巍地爬行。
有時候短暫的失敗,是自然規律起作用的結果。當失敗是自然規律的一部分時,我們消滅了失敗也就等于消滅了成功。就像蝴蝶一樣,蝴蝶在繭里掙扎,表面上是一種失敗,但是它真的失敗了嗎?沒有失敗,這個過程里它分泌出液體讓它自己長出翅膀。我們消滅了它努力出殼的艱難過程,就是把它翅膀的發育過程給消滅了。
失敗是我們成長的一種必然經歷,就像小孩走路,一開始學走路的時候他甚至都站不穩,摔倒一次又一次,才逐漸的腳步越來越穩健。如果摔了一次兩次就因為怕再摔跤或者怕痛而不敢站起來,那么他一輩子都不可能奔跑起來。小孩之所以能學會走路,是因為他不去計較摔倒后的痛苦,而是善待了失敗的結果,他只是想要走路或者奔跑,所以摔倒對他來說是一種必須的經歷,也是成長規律的一部分。成功總是通過失敗通過痛苦來體現的,這也就是所謂的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如果沒有失敗和苦難,成功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
善待失敗才能更好的在失敗里吸取經驗教訓,才能更好的改進自己,所以,不要懼怕失敗,失敗不是結果,只是暫時停止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