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說方格筆記本應該是在16年的春天,在微課宣傳的狂轟亂炸下,報名參加了思維導圖一月課程。在班級里,結識了很多熱愛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年輕人。同時,主辦方的微信公眾號,開始推出方格筆記術,汲取養(yǎng)分的我,當然不想錯過,于是順理成章的掃碼加入了一期免費的公開課。但是說實話,公開課上的內容只是引起了我的一點點興趣(其實,我自己也說不上來,為什么木有上癮呢?)
隨著忙于一級建造師、一級消防的備考,加上成都一個破爛項目的實施,完全把方格筆記拋在了腦后。但是從朋友圈中不斷看到一個學友(前面提到的思維導圖班)方格筆記的不斷打卡,其實內心中,還是念念不忘的。
終于,結束成都項目,順利開啟休假模式,同時羅列2017年的年度計劃,這樣方格筆記術又被提上了日程。
說道方格筆記本,首先找到的書籍就是這本《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它是日本高橋政史編著的(日本人不得不佩服,他們細節(jié)上的修養(yǎng),譬如筆記術、整理收納術等等,確實讓人佩服)。
閱讀這本書的時間是很短暫的,估計一個多小時吧。主要是因為要開始嘗試快速閱讀、主題閱讀的方法。即便是在這短短的時間內,還是從書上汲取了一些營養(yǎng),補充到自己試圖構建的知識體系中。
書中開始對傳統(tǒng)筆記本和聰明筆記本進行了PK,回想自己初中、高中、大學以及工作上所采用的方式,第一次從心底深處認識到自己筆記本的嚴重不足。真的,自己的筆記本很難,很難回去翻看,工作中的流水賬,即使知道自己記錄了,但需要時,往回翻找,往往難以發(fā)現(xiàn)。不知,您的筆記本是什么狀態(tài)?
根據(jù)作者的觀點,聰明人的筆記本,需要遵循“三法則”:◆使用方格筆記本;◆標出標題,并留白(記錄3條論點或結論);◆用三分法記錄,按“事實---解釋---行動”展開。按書中的觀點“使用方格本、標題、采用三分法記錄”,只需每天按照這簡單的三法則記筆記,我們的大腦反應速度以及學習、工作效率便會發(fā)生巨大變化。 這三法則,也是我從本書中準備學習并要堅持實踐的理論,希望能否真的像作者、書中所說的這么神奇(假如效果真的很好的話,一定會告訴小伙伴兒們)。
下面是我遵循這“三法則”,針對本書的筆記,算是一次練筆吧!書后面部分的高級部分,目前暫時沒有進行太深入的了解,也許以后會涉及吧(誰知道呢?!)。
按大V們的話:用20%的時間,了解80%的內容,應該還是賺到了的吧!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堅持下去。One week one book, 加油!
題外話:翻看關注的秋葉PPT,發(fā)現(xiàn)前幾天推送的一片文章”用PPT思維,提升你的筆記能力”,文章中提到的格式,感覺和這個“三法則”十分類似!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