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平衡統合失調的影響是什么?[展開]
馨語隨風飛 2016-11-24 13:41:15 舉報
其他答案
wang小 2016-11-24 13:41:15 31 評論
一個孩子平衡統合失調,往往會在心理上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與認知熱情
相關問答
馨語隨風飛 2016-01-16 13:05:18
? 環境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刺激,人的大腦通過感覺系統(包括視、聽、嗅、味、觸等)搜集周圍環境中的這些信息,將它們整合起來,形成知覺,以便大腦能夠及時有效地對刺激做出適當的反應。“感統”(即“感覺統合”)是指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
? 只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作用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其實,通俗的說法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但是通過藥物治療配合康復訓練才能糾正。也就是說,感統失調并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癥。
?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病因 一、生物學因素 1、遺傳作用方面: 家族中有人曾患某種精神病或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等)、學習障礙(尤其是閱讀障礙)、各種殘疾及過敏中毒史的,則其他成員發生此類疾病的危險性較高。
? 2、腦損傷或腦功能失調,原因如下: (1)母親在孕期工作緊張忙碌、壓力過大、焦慮,運動不夠、家務勞動過多或姿勢不佳,導致胎位不正等情況,進而影響到胎兒平衡的學習,重力感不足; (2)母親在孕期被動吸煙或者飲酒、喝濃茶、咖啡等引起胎盤血管萎縮,影響胎兒營養攝入,從而影響胎兒腦神經發育,導致出生后感覺發育不良; (3)早產、剖腹產的嬰兒由于受產道擠壓不足而影響出生后關節、觸覺等方面的感覺學習不足。
? 3、生化失調 (1)神經化學物質傳遞異常 (2)維生素缺乏 (3)內分泌功能失調 (4)低血糖 (5)其他因素,如:兒童體內鉛含量較高,各種食品添加劑的負面影響,各種化學環境對兒童的成長極為不利。 (6)先天或后天生理的殘疾 二、父母與家庭因素 1、不和睦的家庭因素 2、家長的過度保護 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嬌寵溺愛,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3、家庭結構簡單化 4、家庭生活電視化 5、父母教育導向問題 6、父母角色問題 7、撫養與家庭教育不當 三、教育因素 人才競爭的低齡化促使更多的兒童教育機構要求太多、管教太嚴,產生拔苗助長的挫折 四、復雜的社會環境因素 五、城市化因素 城市中心人口高度密集流動人口眾多,社會關系復雜多,這些對兒童情緒健康發展影響很大。
? 而且都市家庭小型化生活造成空間狹小、爬行不足缺少運動或集體活動等。查看詳細>>癥狀 一、觸覺問題 1、躲避接觸 固執于某些物件要時刻抱著才有安全感,不愛玩身體接觸的游戲,嫌棄某些質地的衣物。 2、討厭被觸摸 討厭理發、洗澡、刷牙,不喜歡繪畫、沙土、泥工等手工作業。
? 這種情形通常會引發注意力不集中、耐心不足等現象。 3、愛打架 愛發脾氣動手打人,對非惡意的身體接觸反應激烈。 二、前庭感覺功能問題 1、上課時東倒西歪,寫字握筆姿勢不當,端坐、閱讀、寫字時姿勢不正確 2、閱讀中容易出現跳行、漏行,頭部運動時,眼睛在空間視物不穩定 3、暈車、暈船,大幅度運動中容易頭暈 4、結構和空間知覺障礙,難以辨別圖象的細微差別 5、逃避或害怕運動,運動中主要用眼睛協調動作 三、本體感覺功能問題 1、書寫速度慢,字跡不規則,書寫時往往過分用勁 2、在學習和其它活動中,順序性和時間意識差 3、容易因為非智力因素引起學習不良,完成簡單動作常常遭遇失敗,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難容易沮喪,依賴性強 4、學習系鞋帶、扣鈕扣等精細動作困難,大運動和精細運動技能差,動作笨拙,不喜歡翻跟頭,不善于玩積木 5、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環境容易迷失方向 四、綜合癥狀 1、好動不安 好動不安不見得都是感統失調,周圍的環境或大人的誤導也可能產生此種現象,但如果所有可能的因素一一排除后仍找不出原因時,感統失調就是好動不安最主要的原因。
? 2、行動笨拙 在學習折紙和使用剪刀方面特別困難,甚至于不會翻跟斗,跳高和跳繩也較差,不敢玩秋千、走平衡臺。 3、語言發展遲緩 發音牽涉到聽覺的辨認能力,唇、舌、聲帶的使用技巧,詞匯的認知更必須依靠視、聽、嗅、味、觸的綜合作用。感統失調往往會影響語言能力的發展。
? 4、極端或異常膽小 常會出現討厭搖晃,不敢爬高,無法順利下樓梯,不敢去游樂園玩,怕旋轉木馬,甚至練秋千都不敢坐……如果還有重心不穩,情緒特別不安定,身體不靈活的現象,就明顯地表現出感覺統合不良的癥狀了。 5、反應遲鈍 對高度的恐懼遲鈍、轉圈子跑根本不暈不累,對痛的感覺也較少,甚至有自虐現象(如:就自己的頭發或眉毛,用頭撞墻等)。
? 查看詳細>>檢查診斷 一、詳盡采集多動癥的病史,家族中有無類似疾病或其他神經精神病史,患兒的母孕期情況及幼兒期生長發育的疾病史。 二、臨床特點: 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語言能力差、無法流利地閱讀、表現出緊張、孤僻、不合群、脾氣暴躁、害怕陌生環境、怕黑、恐高等;常有偏食、啃指甲、粘人易哭或好攻擊別人的情況。
? 三、癥狀診斷標準: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評定量表 要求:由兒童的父母或知情人根據兒童最近1個月的情況認真填寫。量表的評分按“從不,很少,有時候,常常,總是如此”1~5五級評分。“從不”為最高分,總是如此”得最低分。此量表又分為5大項,根據年齡及性別將各項原始分數轉換成標準T分數(即:均數為50,標準差為10)。
? 兒童的得分低于40分為有輕度感覺統合失調,低于30有嚴重的感覺統合失調,應向醫生查詢: 四、病程標準:通常于7歲前起病,病程持續6個月以上。 五、排除標準:不是由于廣泛性發育障礙、精神發育遲滯、兒童期精神障礙、器質性精神障礙。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和藥物付反應等引起。
? 六、嚴重程度分類: 1、輕度:癥狀符合或稍微超過診斷標準所需癥狀,僅有微小的或沒有學校和社會功能的損害; 2、中等:癥狀和損害在輕度和重度之間; 3、重度:超過診斷標準所需癥狀很多,有明顯廣泛的學校、家庭和伙伴關系的社會功能的損害。
? 備注: 某一兩個方面較差,仍屬正常范疇,不能一見孩子運動能力較差就馬上貼上感覺統合失調的標簽。 不能把所有的學業不良都歸究于感覺統合失調。孩子是不是感覺統合失調,要到專業人員那里去咨詢,不要聽信某些機構利益驅動下的片面的、誘導性的解釋。
? 即使孩子被診斷為感覺統合失調,家長也不必談虎色變,更不要在人前人后,特別是在孩子面前說他有病,造成壓力,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問題的、不正常的。查看詳細>>治療護理 關鍵是同時給予兒童前庭、肌肉、關節、皮膚觸摸、視、聽、嗅等多種刺激,并將這些刺激與運動相結合。
? 感覺統合訓練涉及心理、大腦和軀體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不只是一種生理上的功能訓練,兒童在訓練過程中獲得熟練的感覺,增強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在指導下感覺到自己對軀體的控制,由原來焦慮的情緒變為愉快,在積極積累經驗的基礎上,敢于對意志想象進行挑戰。
? 感覺統合訓練就是要用耐心培養孩子的興趣,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要讓孩子在訓練中感到快樂,自動自發才有效;感覺統合訓練因人而異,家長要適當針對孩子失調的方面進行強化訓練,讓孩子的感覺刺激得到有效的改善。 前庭功能失調 【主要癥狀】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聽而不見、久轉不暈,平衡能力差。
? 雖然已經看到了桌椅、門墻等“障礙物”,卻仍然會撞到。 【推薦療法】用一塊大毛巾把孩子包在里面,由你和你的伴侶各拉一頭,左右或上下拉動毛巾,使孩子隨著毛巾擺動。同時可以讓孩子拿著小球,一邊擺動一邊向固定目標投球。 【其他簡易療法】旋轉運動、搖晃運動、平衡運動、跳躍性運動、姿勢反應性運動 觸覺過分敏感 【主要癥狀】偏食、挑食,不愛吃菜,喜歡吃手或咬指甲,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膽小、怕黑。
? 特別粘人或容易緊張、退縮,不敢表現自己。對小傷小痛特別敏感,不合群或不會和別人玩,愛招惹別人。 【推薦療法一】麻布刷身游戲 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足部。一邊刷,你可以一邊講故事或唱歌給孩子聽,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避免讓孩子緊張。
? 如果沒有麻布,你也可以用毛巾、海綿、軟刷子等代替。 【推薦療法二】毛巾卷游戲 找一條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將孩子整個卷起來。然后輕輕滾動或下壓毛巾卷,或者用雙手輕輕抱緊孩子,強化他身體各部位的觸覺感受。 【推薦療法三】墊上游戲 讓孩子躺在地毯上,雙手抱頭,然后向左右兩個方向滾動,還可以練習前滾翻和后滾翻,這對發展孩子的觸覺、動作平衡、協調性都很有幫助。
? 【注意】:一般來說,觸覺刺激對神經系統產生影響的時間約在刺激30秒以后,時間越長,效果越好,但要根據孩子的耐受程度加以確定。 本體感失調 【主要癥狀】動作協調能力差,笨手笨腳。做事拖拉、磨蹭。語言表達能力差。缺乏自信、消極退縮,不敢表現自己。
? 【推薦療法一】花式拍球游戲 給孩子一個皮球,讓他練習各種拍球方法。比如,對3歲左右的孩子,你可以訓練他分別用左手和右手拍球,對于大一點的孩子,則可以讓他用左右手交替拍球。此外,當孩子再大一點,也可以從簡單的分解動作開始,訓練他打乒乓球和羽毛球。
? 球類游戲能增強孩子小肌肉、大肌肉的協調性、靈活性以及反應速度,訓練他的注意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推薦療法二】“主人翁”游戲 每隔一段時間,你可以教孩子做一樣家務,在學習生活技能的過程中,讓孩子的眼、手、腳、腦等各部位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同時,讓孩子長期承擔一項他力所能及的家務,如取報紙、摘菜或者給花澆水等等,這不僅是鍛煉的過程,也是培養孩子的意志力、責任心和自信心,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有效途徑。
? 【注意】:本體感是由后天訓練出來的,因此家長要防止走進一下誤區: 1、怕孩子摔著,不讓他們到處爬。 2、過早使用學步車,沒讓孩子怕就直接走路。 3、老是抱著孩子,不讓他們自己活動,讓他們看電視,看書,學琴,學畫多,運動少,結果阻礙了孩子的本體覺發展,一直影響后天的學習能力。
? 4、一聽到孩子哭就抱起來 5、限制孩子吮吸自己的手 6、人工哺乳時,給孩子嘴上的孔太大 7、不注意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學習拿筷子,系鞋帶,做家務。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游戲外,玩滑梯、跳繩、踢毽子、游泳、跳房子、滾鐵環和捉迷藏等游戲,都對孩子感覺統合發育非常有益。
? 你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參考上面的方法,自行制定一套訓練計劃。 同時,生活技能方面,家長應該開始慢慢逐漸放手,讓孩子自己穿戴收拾、整理床鋪、洗漱沐浴、收拾書房等。孩子做這些事時,媽媽以極大的耐心與寬容守侯在旁,動嘴不動手,促使他生活自理。
? 家長還應時常利用放學路上、晚餐、散步、臨睡前的好時機,跟孩子聊天,鍛煉言語能力。 專家提醒: 感覺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需要給予必要的矯正。 感覺統合失調在日常生活中訓練效果最好。查看詳細>>預防保健 家長要多和孩子親近,一起玩,一起遊戲。
? 這樣不但增近親子關系,還可幫助孩子均衡的發展,減少感統問題的發生。 室內活動: 1、利用搖籃,或抱著嬰兒,輕輕搖晃。 2、經常讓嬰兒有趴著、抬起頭的機會。 3、多抱抱孩子、愛撫他的身體四肢。 4、利用換尿布的時候,幫孩子手腳做作屈伸的運動。
? 5、揹孩子,練習平衡。 6、給予爬行、鉆洞等探索的機會,鍛煉腰和手的力量。 7、和孩子玩撓癢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