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印度

印度

7月,是印度的雨季。

去印度前,對我而言,腦海里只有幾個詞語: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恒河、泰姬陵、瑜珈、加爾各答、德里、孟買。

而剛剛從印度旅行回來的人,對我自是一番勸誡:印度又臟又亂,蚊子又多,滿大街的男人隨地小便,你一個女孩子去,不安全!40-50度的酷熱,你受不了的,如果下雨,滿大街的污穢物飄浮在水面上,惡心死你!還有,一個男子半夜回家途中,被人打暈,早上醒來,錢物肯定是不見的,身上的衣服還是好好的,可是,手里緊緊地抓著自己的內褲,天知道昨天晚上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尿騷屎臭,當我的旅行尚未到半的時候,我給了印度這個形容詞。真的一點也不過分!也當真明白了全世界的背包客將印度稱為“背包客的終極旅行之地”的含義:對于印度,你的情緒只會走兩個極端,要不你會愛上它,要不你會恨它。

我的線路是:大吉嶺——加爾各答——瓦拉納西——阿格拉——新德里——齋普爾——賈斯米爾Jaisalmer——JODHPUR——UDAIPUR——孟買MUMBAI——果阿GOA——班加羅爾BANGALORE,12個城市,43天。

收起了尼泊爾大塊大塊的憂傷,全身心的投入到旅行當中。因為在印度,每到一個城市,就象一場戰斗似的:看書做線路規劃、找廉價旅館、跟小三輪車司機/旅館老板講價、找人問路……根本沒有時間憂傷。反而開始有了一種因天氣燥熱和對環境不適而產生的煩躁感。

在印度紅茶的產地——大吉嶺住了7天,由于是避暑勝地,當印度其它地方都是30-40度的高溫的時候,這里只有17度,多霧而濕潤,感覺很春天!這里有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世界上最小的載客火車。而且到那里避暑的多是些印度的中產階級,所以真正的印度之旅是從加爾各答開始。

加爾各答印象(KOLKATA) 印度的第二大城市。寶劍曾告訴我說,形容人多的語句是:“走得慢一點象是游行,走得快一點象是暴動!”,游行和暴動都是形容規模性的詞語,我去驗證了,是真的這樣多人!

拿著英文版的《INDIA》(LONELY PLANET)(說實話,我只能看懂這本英文書里的地圖maps、吃eating、住sleeping 、購物shopping、郵局 post office等這些簡單信息),帶上指南針和好奇的眼睛,開始按圖索驥去尋找風景。

那天,我到了B.B.D.Bagh街區,這里集中了殖民歷史時期的遺跡,它們仍然靜默的立在那里,建筑風格告訴我英國人曾經來過這里。我去的時候正是周日,人少車少的街道非常安靜,加爾各答似乎向我展示了它溫柔平靜的一面。我沒有目的、沒有方向的閑晃,甚至隨意的坐在街邊,就是覺得舒服。當我駐足觀看街頭少年在打板球的時候,他們熱情的邀請我參與,可是,被我用戒備的心理拒絕了。

在加爾各答,歷任領袖的雕像散落在廣場周圍,我從來沒在哪里見過那么多的城市人物雕像。在時間的作用下,那些曾經偉大的人物們,在我看來用有些萎靡不振的神情駐立著。

我還看到貧民窟、當街洗澡的男人、赤足的人力三輪車夫、無車門的公共汽車、兩次小規模的游行,開始見識當街小便的印度男人(連警察大叔都是轉過身就當街小解的時候,我真的知道什么叫全民如此了!)、也還見到有人當街注射毒品……這里并沒有國內大城市的氣息,因為根本沒有看到玻璃幕墻和鋼筋水泥堆建而成的現代建筑、街上跑的汽車絕大多數是印度最大的汽車制造商生產的TATA牌,而傳說中的麥當勞我也沒有找到。這樣的加爾各答,在我呆的三天都是陰天中,更顯得毫無生機。

加爾各答,象個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哭也無聲的存活著。這就是我的加爾各答印象,第一印度印象。

仁愛傳教修女會(Missionaries of Charity)這個修女會是1979年和平獎得主特瑞莎修女創立的,在加爾各答人們將特瑞莎修女稱為“Mother Teresa”。

到達修女會是下午三點左右。在一位白衣修女的引領下,我赤足進入一樓的特瑞莎石墓。在白色的大理石墓上,與特瑞莎修女常伴的是一支紅燭和一圈心形的鮮花,窗外的車馬噪聲更映襯了這里的平靜。很空很靜的房間,只有四周沿墻的長凳和墻上的幾幅畫像,樸素而莊重。當我進入的時候,看到一名著藍色碎花的素裙女子正跪在墓前,先是輕吻石墓,然后以額頭觸抵墓石、雙手合十的跪拜姿勢,久久的、虔誠的祈禱著……

收起相機,席地而坐,在這個美好、純潔的靈魂面前,每個人都不忍、不愿也不能去打擾她的平靜。我用我的虔誠仰視著她。

輕輕踏上二樓的祈禱室,正遇上修女們在圣像面前做祈禱,聽不懂的語言,可是那樣的虔誠在她們的雙手合十中,在她們的仁愛眼神中,只在片刻中,就覺得自己是個多余的窺視者,于是悄然退出……

在一樓側面有一間小小的特瑞莎修女生平簡介和物品展覽室,她的私人物品只有幾件:一雙舊涼鞋、一本舊《圣經》等。而大量的圖片和文章展示著這位靈魂高尚的人,正做著一件件平凡的事情:抱著嬰兒、撫慰臨終者、在醫院看望病人……她用平凡成就了她的偉大!

臨出門的時候,得到了一枚小小的圣像墜子和特瑞莎修女的畫片。墜子背面是十二顆星星環繞著中間的十字架,十字架下面還有兩顆愛心。畫片上,是特瑞莎修女身著白色藍邊的修女服,雙手合十著,臉上帶著永遠的微笑,她仁愛的眼神穿越了時空,依然注視著人世間需要關愛的每一個人……

【恒河:晨浴/焚尸】瓦拉納西(VARANASI),印度教徒的心中圣地,“住瓦拉納西,結交圣人,飲恒河水,敬濕婆神”。這是書上對瓦拉納西的注解。印度教徒視恒河為圣河,在恒河沐浴,可以洗脫罪惡和痛苦。如不能在此居住,一生中也必到此沐浴一次,而能死在圣城,此生的超脫輪回即是圓滿。

早上5點起床,到達河邊已是5:30分了。我和一位路上結識的荷蘭姑娘eddie合租了一條船,沿著河由北向南開始了恒河泛舟。雨季的河水因夾雜著泥沙而混沌,天上的晨星已經褪盡,厚厚的云層預示著今天是個陰天。我們從一個焚燒尸體的石階上的船,看到正有人在清掃燒尸的石臺,將灰燼直接掃入河中。乘船順流而下,晨浴的人們陸續來到河邊石階上,我看到人們下到河邊的第一件事是掬起一捧水,面朝東方,任水從指縫中流淌,完成這樣的祈禱之后,直接將河水送入口中飲用,然后開始沐浴。男人們無所顧忌的在石階上洗浴,而婦女們則身著紗麗,在河中只做簡單的浸洗之后上岸離去。而更多的人們是帶著銅罐、瓦罐而來,沐浴之后,捎帶著一罐圣河水回家。無意間,從河面上飄來一只許愿燈,是一只小小的船形,上面鋪著花瓣和一只點燃著的小小蠟燭,它正承載著某人的愿望,在圣河將醒未醒的清晨,順流而下,它最終到達的彼岸或許叫幸福吧……

中午12點的時候,我一個人到了焚尸場,剛好看到了整個焚尸過程:身裹錦帶的尸體被抬到河邊后,略為在河里浸洗一下,然后放在岸邊等候。然后有專門的人開始用含有特殊香味的木材搭好一個長方形的架子,搭好架子后,將尸體再次浸入河里,將尸體頭部的裹尸布打開,對尸體頭部進行最后的清洗,之后將尸體外部的錦帶除去,將只剩下白色裹尸布的尸體放在架子上,再在尸體上覆蓋一些木材,然后由死者的長子(已剃了光頭、身穿白色麻衣),手握著冒煙的火把,口中念念有詞的從死者頭部開始順時針轉了五圈之后,將手中的火把在空中揮舞到完全燃燒,親手為死者點燃第一把火后,方有專門的人上來幫忙著將整個燒尸架點燃。而后將所有的裹尸布一起放入燒尸架中一起焚燒,再將抬尸體來的簡易竹架拆開,竹桿當作翻火棍。焚燒過程當中,會不時的往火中添加一些香料,我坐在離燒尸架大概50米的臺階上,當時有三具尸體在同時焚燒,可是我并沒有聞到什么惡心的味道。火葬之后,親屬將其骨灰撒入恒河,完成教徒此生的超脫輪回。

下午,沿著河邊的石階漫步,我看到有人對著河里的牛呢喃不止、有人在石階上將衣服以掄打臺階的方式洗衣、乞討的苦行僧、賣明信片的小孩、也看到一些病容枯犒的教徒在棚子里安然的靜候死期……

瓦拉納西,是最富有印度文化的地方。

【絕美泰姬陵】才到阿格拉(Agra)的旅館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的上到露臺上,看到了陰天中的泰姬陵,在周圍低矮的民房映襯下,第一次,泰姬陵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震撼我的心靈。

泰姬陵,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不但是建筑史上的奇跡,泰戈爾說它是“永恒之面上的一滴淚珠”。只有當你站在它面前的時候,你才會覺得人世間對它的所有贊美并不過分!都說清晨、日落、月光下的泰姬陵最美,但若想那樣的天時合一,當真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和寶劍早上6:30經過相當嚴格的安檢后進入了泰姬陵。當我一步步的走近泰姬陵,親手觸摸泰姬陵幾百年來從未褪色的大理石花朵、抬頭仰望泰姬陵上那句阿拉伯經文“請心地純潔之人進入天堂”、看到國王的石棺最終與他心愛的女人并排在一起的時候,我的心被一點一點的折服,被它的建筑工藝折服,被國王對妻子的愛折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無論任何角度看去,它的美都是無與倫比的!美得讓我禁聲無語……

當然,還解讀到這個任性的男子是蒙兀兒帝國第五代皇帝沙加汗,女子則是讓他愛得瘋狂的妃子蒙泰姬·瑪哈爾。1631年,當蒙泰姬因難產而死,年僅36歲,她臨終前要求“請為我造一座世界上最美麗的陵墓吧。”。于是沙加汗將來自印度、中國、波斯等國的數萬名能工巧匠云集在阿格拉,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大理石、中國的玉石和水晶、阿富汗的青衣石、埃及的橄欖石等世界各國的建筑材料和用于裝飾的奇珍異寶源源不斷地運來。整個陵墓的建造歷時22年,于1653年完工。沙杰汗將其命名為泰姬陵。而為了不讓泰姬陵的制造工藝流傳,最后工匠們被斬手砍足,難以幸免。傾國傾民啊,才成全了他對一個女子的愛情。所以寶劍寄給朋友們的明信片主題是:染血的愛情。

而進去才一會,就開始下雨了,我和寶劍在屋檐下各自找了一個角落,誰也不想說什么、做什么,只想那樣靜靜的坐著,似乎只有這樣的靜默方式,才能感受多一點國王對妻子的愛,才能讓心靈更靠近它多一點。而我只是靜靜的看著雨點以最自由的方式從空中滴落到陵墓上仍然盛開的花朵上,粉碎成小小的雨花,一朵兩朵三朵……灰幕的天空下,泰姬陵是那樣的憂傷……

國王對妻子的愛用泰姬陵凝固了,還沒來得及建造兩兩相望的另一座黑色陵墓,就在嘆息聲中思念著死去了……你說,女人窮其一生,等一個人、等一段愛情,等到了,此生足矣,等不到,心有不甘……

黃昏時分,當我們走到泰姬陵后面的河岸草坪上時,晚霞中的泰姬陵再次讓我們嘆為觀止!這是我有生以來看到的最美晚霞,居然是在泰姬陵!白色的泰姬陵被夢幻的晚霞映成了粉色。這樣巨大的喜悅和幸福突然襲來,滿到溢出心房,瞬間隨著血液流淌到全身。我覺得相機都無法定格泰姬陵在每一抹晚霞照射下的每一秒變化,覺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于是,索性收起相機,凝神注視著稍縱即逝的每一個瞬間,用心靈去刻錄這驚鴻一瞥,而日落時分唱響天際的《古蘭經》,讓此刻的完美成為今生記憶的永恒……

一個城市一個顏色 城市有顏色嗎?有的!印度的城市就是有顏色的。離開新德里之后,我的行程依次是:粉紅城市——齋普爾Jaipur、金色城市——賈斯米爾Jaisamer,藍色城市——焦頓普爾Jodhpur。

粉紅城市:齋普爾Jaipur,這個城市的名片是有名的“風宮”,據說以前印度的后宮三千佳麗們,就是從那堵粉色宮墻上的窗戶向外張望外面市井世界的,可惜,我去的時候,正在修繕中,只看到搭滿竹架的宮墻。于是,我去參觀了一個城堡(the city place),象是才粉刷一新的城堡,嗅不到歷史的塵土味,讓我覺得有些索然無味。

金色城市:賈斯米爾Jaisamer。這是靠近沙漠的賈斯米爾城,去的那幾日非常炎熱!這個城堡目前還是最有生活氣息的城堡,人們還居住在里面,小旅館、旅游紀念品小商店林立其中。每天下午,到城堡里轉悠,選一個風口,倚著樹干,吹著涼風,看著遠處大風揚起的砂石,以迅不掩耳的速度,在7-10分鐘內將整個城市籠罩覆蓋掉,原來城市的金色,就是砂石的顏色。可是,最終沒能等到寶劍,在這里與他又再失之交臂。我繼續著一個人的旅行。

藍色城市:焦頓普爾Jodhpur,因為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基金,所以這里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城堡。在這里,居然有中文的電子導游解說,讓我對這個城堡的了解比其他城堡的更多。從城堡往下看,居民的房子外墻都涂成藍色的,據說在等級分明的印度,以前是貴族人家方可涂成的藍色,現已經不再限制,每家每戶,如要粉刷墻壁,一定是藍色的。

城市印象 在印度,能稱之為城市的,在我看來只有幾處:新德里、孟買、班加羅爾,加爾各答也算吧。而什么是城市呢?寶劍認為是有麥當勞/肯德基之類的東西,換句話說,城市就是一塊大大的炸雞。而我認為是玻璃幕墻和鋼筋水泥的建筑物。

新德里 印度的首都。我們到新德里的時間是7月27日,在尼泊爾20多天,加上印度的半個多月,讓我和寶劍感覺已經遠離城市文明很久了,所以到新德里的時候,很是興奮!終于看到路上跑的車子有奔馳、寶馬了、看到有熟悉的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了、有開著冷氣的大型購物廣場了(雖然只有一家),當我們終于可以坐在麥當勞里享用冷氣和漢堡時,套用馬來西亞一位旅行者的話“資本主義的收買是如此的輕而易舉!”,

新、舊德里,我們都有去到。舊德里果然老舊許多,貧民窟大大的一片在德里最大的清真寺附近。而三面墻圍成80公分的男廁所,隨處可見。

孟買,印度的購物天堂。孟買在印度的位置,堪比中國的上海。當然,我只是小呆了三天,只是粗淺認識,可是在我看來,還真不如我們的上海。不過,這里的高級購物廣場確實是比新德里的多且高檔了。

在孟買街頭,我遇到了一個臺灣商人和一個孟買華人。當時他們倆正在街上說話,我聽到熟悉的普通話,立即開口問道:“中國人?臺灣人?香港人?”而他們也好心的告訴我他們的身份。臺灣商人也開口向我發出邀請:邀請我和他們一起吃晚飯,因為兩個人吃飯實在不知道吃什么才好,多個人多點熱鬧!于是欣然前往他們稱為飯堂的一家豪華中餐館,吃了一頓我在印度吃到最好中餐。趁著吃飯的時候,我一直在問那個孟買的小伙子,為什么孟買出租車的計價器會安裝在外面擋風玻璃的左下角(下雨的時候還會罩上防雨罩),讓司機和乘客看價格會很不方便?為什么印度的火車沒有乘務員?為什么印度賣水果的稱不是電子稱,而是只有三個重量的稱砣呢?為什么……而孟買小伙子而笑著說:“你問的這些問題,都不問題,至少我覺得不是什么問題,因為我從小看到就是這樣的,我不覺得這些是問題。”好吧,我在印度看到的諸多不解,至今未解。

孟買寶來塢的電影海報自是鋪天蓋地的多,世界上電影產量最大的地方就是在孟買的寶萊塢。在印度乘坐夜巴士的途中,有觀賞過一兩部印度影片,影片中的情感表達方式依然是我小時候80年代時的歌舞表現模式,只是增加了一些好萊塢式的現代打斗。

班加羅爾 一個新興的IT城市,這個城市是比較象城市的城市,城市的規劃得比較合理,商業區也相對集中。在班加羅爾,我們還遇到了另外一個馬來西亞的姑娘嘉琴,讓我和寶劍對她側目的是:她在印度呆了三個月,而且,在印度的三個月,她一個素食主義者,居然長胖了!要知道我和寶劍都在印度減肥成功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啊!

瘋狂的火車 印度擁有亞洲最長的火車線路,因此,在印度是要去坐坐火車的。

從加爾各答——瓦拉納西,是我第一次領略印度火車的“魅力”。加爾各答畢竟是大城市,所以站臺上的標識倒也清晰,提前1個小時找到要上車的站臺,就坐在地上的舊報紙上候車了。這里的候車室就跟我們的廣場似的,沒有板凳,只有水泥地。還好,火車準點,順利上得車來!車上的三等臥鋪倒也清爽干凈,上車沒多久,就有乘務員來查驗車票,之后送來干凈的枕頭、被單和被子(是真的干凈!),直到我下車,都一直沒再見過乘務員了!中途沒有人報站,沒有人賣食物。我真不懂印度人怎么知道幾點到站!

而從瓦拉納西——阿格拉,則是我快要崩潰的一次火車經歷。以為在加爾各答坐過火車了,知道印度火車的樣子了,于是,只提前了40分鐘到達瓦拉納西火車站。才進站,我就傻眼了:啊?#* @{\$為什么沒有站臺標識的,1-8號站臺,我該在哪里候呀?站臺上沒有一個工作人員,拿著車票問人吧!那個人說我應該到8號站臺,到了8號站臺,我問正在候車的人,是不是候這趟車的,人家說不是,我暈!再找人來問,說是應該到5號站臺,立即扛包到5號站臺,再問正在候車的人,人家拿著車票和我的一對,不是候同一趟車的!天哪,還有20分鐘就到點了!問5號站臺上賣水果的小販,他肯定的告訴我說:是在5號站臺候的!時間到了,火車來了,車身上沒有車次,沒有方向牌的,背起包準備上車了,誰知道小販告訴我說,不是這趟車!暈!這時,我已經快崩潰了!火車到底在哪里呀?看到有4個外國背包客過來了,拿著車票趕緊湊過去問別人,原來也是去阿格拉的,候同一趟車的,這下可好了,跟著他們就是了!最后是,火車晚點了半個小時,沒關系啦,上到車就好了!

后來還坐過一次阿格拉——新德里的火車,書上說只有兩個多小時,我和寶劍就沒有買臥鋪,而是到窗口買了票就上車。天哪!跟中國春運期間的火車一樣人多!四個人坐的長板凳上坐了七個人,走道上全是人,行李架上全是人,沒有人的地方就是行李,我們背著包根本無法前進,只能在靠近門口的地方找位子。我還好,有一個好心人讓了半個屁股的位子給我坐。而寶劍就慘了!只能扶著行李在過道上,因為開始出現高燒的發熱癥狀,他硬是擠了人家四分之一個屁股位子坐下來,后來行李架上的人下車后,他才坐上了行李架上。不過還好,才三個小時罷了,而寶劍就曾坐過十多個小時這樣的火車,更慘!!!寶劍告訴我,這樣車廂里的印度人,多數是沒有買車票的,因為上車沒有人驗票,車上沒有人查票,下車就可以走人了,誰還買票呢?!說得也是!

GOA的陽光 GOA在印度的南部,也是印度黃金渡假勝地之一,沒有了北方印度的臟亂,海邊小鎮的感覺,呆著只覺得舒服愜意。沒有在Anjuna海灘看到最美麗的日落,輾轉幾趟汽車換到了Palolem海灘,看了覺得喜歡,就決定將此做為印度的最后一站,不再做旅行計劃了,放開心情來開始享受陽光、沙灘了。當然,入鄉隨俗的,也試著象個老外一樣,穿著比基尼曬太陽!

每天上午11點醒來,找個遠離人群的沙灘,在椰樹下躺下來,仰望著白云如輕紗、如鵝毛,又或者如一根長長的風箏線自由的呈現于藍天之上,耳邊聽著海浪輕拍沙灘的聲音,陽光穿過樹葉,輕吻著我的肌膚,從腳趾頭開始,一點一點的往上照射,真至全身沐浴在陽光里,我感覺到陽光的愛意,朦朧中,猶如情人的吻……

旅行途中,我繼續著給朋友寫信,沒有了尼泊爾的憂傷,換上了GOA的陽光心情,寫道:

親愛的朋友:

當我印度之旅的最后時光都將在GOA海邊渡過的時候,我知道該是我提筆給你寫信的時候了。

我在用我的積蓄,所剩無幾的金錢和情感積蓄在做這次旅行,一個人的旅行。所以我有很多時間面對自己,但遺憾的是只能回想自己走過的歲月,還無法計劃我的未來。

GOA海灘是個藍色的港灣,海水是泛青泛青的,如果是藍天白云的時節,會不會清澈透藍呢?海浪層層疊疊,是個渡假的好地方!我不知道每天坐在海邊看書、發呆、漫步是不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可我這三天都是這樣渡過的:

上午,自然的醒來,走到海邊去看漁民作業。你能想象嗎?這里的漁船還是無動力裝置的人力漁船。然后沿著沙灘散步,走著走著會不知不覺地隨著哼唱的小曲輕盈轉起圈來;再就是會撒足奔跑一小段,累了,就小坐片刻,看烏鴉啄食沙灘上被漁民遺棄的小魚;而狗狗慵懶愜意的睡態也吸引我瞅了又瞅,忍不住的時候還妒忌的故意踏出聲響來,讓它從睡眠中警覺的醒來。要不,就坐在漁婦們旁邊,和她們一起等著漁船靠岸,一言不發的聽著她們的言語,視線偶有交集,則互抱友善的微笑……

下午,是我的閱讀時光,會帶上這本在孟買時,一位臺灣商人贈送的中文書籍《風之影》,隨意找個沙灘角落坐下,才不一會就進入書中驚悚、曲折、精彩的世界,當一個章節完結,想舒口氣的時候,會吃上幾塊小餅干或是香蕉、芒果之類的下午茶點。抬眼望去,幾個沖浪小子在奮力的將小筏子迎浪博擊,然后再享受著浪花把他們送回岸邊的樂趣。海風不急不徐,吹拂在臉上,剛剛好!而來回兜售飾品的當地婦女,身上色彩鮮艷的紗麗,象沙灘上的彩虹,格外絢麗。近看,則是老外們白皙皮膚在陽光照射下的隱隱泛紅……

到了傍晚時分,我會合上書,從書的世界里掙逃出來,踩著已是變黃的日光,到沙灘上漫步。昨天還作為唯一的女性,加入當地男孩們的沙灘足球賽里去,他們讓我當守門員,盡管我總是漏球,但隊友們都甚是友善,最終我這一邊以一球小勝。只是小腿被足球上的沙子蹭出了絲絲血跡,以至于不敢再踢了。當他們再見我的時候,會朝我友善的招呼:“Hi ! China, Football!”我也只能指著受傷的腳,苦笑著搖搖拒絕頭了。

不踢球的時候,我會呆站在沙灘上,看著太陽一點點沉到西邊一個小山坡后面,望著天空擺成人字形的鳥兒掠過我的頭頂歸巢,再有,就是三三兩兩的情侶從我面前手牽手親昵走過,偶有一兩個手持相機的人和我一樣在捕捉美麗的黃昏,不同的是,他們用相機,我用眼睛。

在GOA,我沒有看見什么傳說中的瑜珈大師出現在沙灘上,但是依著瑜珈圖片上的的冥想姿勢,盤腿而坐,手臂輕垂膝蓋,作閉目狀,聽著海浪的聲音,吸氣——吐氣——吸氣——吐氣……無數次的循環,真的可以找到大師描述的平靜空間,真的很神奇!

當最后一抹晚霞余暉隱沒天際,我會隨便找個地方晚飯,晚飯后再到星光閃閃的沙灘小走片刻,然后回到旅館,繼續我的閱讀。

一整天就是這樣渡過的,慵懶而舒服吧!

這就是我的人生假期,美好假期!

2007.8.16

印度.GOA

關于印度衛生的民間報告

飲用水:在印度,出發前即被告誡全程要喝瓶裝飲用水的。只是,習慣了每天洗澡的我,就根本無法分辨洗澡水的潔凈程度了。而在印度43天,沒有一天能洗上熱水澡。

廉價旅館的衛生:30元/床/晚的價位,你就別指望床單在不愛衛生的印度人手里會有多潔凈:加爾各答的床單上就躺有一只蜻蜓的尸體.

一日三餐,多半只能到那些為外國游客開的餐館去吃了。

病歷

:我在加爾各答街頭,喝了一杯鮮榨芒果汁,導致的后果是腹瀉三天。問題出在冰塊上,冰塊是當地飲用水制成的。還好,這是我這次旅行僅僅一次的生病。

寶劍同志:高燒一次(因高燒看醫生花費人民幣約260元)、腹瀉兩次、坐BUS被跳蚤咬到全身起包包兩次。

所以,沒有好身體是去不了印度的,有個好身體,勸你也別去印度,因為,好身體也會在那里垮的!

8月23日凌晨3:45,從印度的IT新興城市——班加羅爾乘坐泰國廉價航空公司的飛機到了泰國曼谷。向那個“尿騷屎臭”的國度說再見了!寶劍說:十年之內,沒有什么事的話,不要再叫他去印度了的。呵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