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所謂的傳記,過濾掉太多東西,留下來的,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目的不過是為了錦上添花,而非反映全貌。”
歷史上的革命者總是和偉大聯系在一起,我們沒見過他們,但是我們崇拜他們,贊揚他們。過濾過裝飾過的關于革命者的歷史信息,讓我們自以為了解他們。實際情況是沒有一本歷史資料會全盤真實描寫一個革命者的生平,很多所謂的傳記,過濾掉太多東西,留下來的,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目的不過是為了錦上添花,而非反映全貌。
格非的《人面桃花》,描寫了革命者陸秀米從十幾歲到去世的人生。作者先是以第三人稱描寫陸秀米認識革命者張紀元,出嫁被劫至花家舍的經歷,繼而從秀米家的賬房寶深的兒子老虎的所看所聞中,將秀米回老家梅城興辦普濟學校與組織參加革命的生活歷程。最后,又以第三人的方式,細致描寫了陸秀米出獄歸來,與傭人喜鵲相互依靠平淡生活的軌跡。
革命者是如何走上革命這條路的?陸秀米成為革命者,有父親陸侃的影響,也有革命者張季元的影響,但終究是時代的選擇。在那個時代,不成為革命者,必然會成為被革命者。而成為革命者還是成為被革命者,卻是偶然。
書中革命夢與桃花源夢交織在一起,王觀澄費勁心血打造的土匪窩花家舍,是實現桃花源夢的嘗試。張紀元和他的同伴積極奔走,是革命理想的積極實踐。桃花源夢和革命夢通過秀米被劫而產生了交集。秀米的革命理想,說到底也就是建立一個桃花源的世界。秀米所看到的花家舍的景象,房屋結構一致,相仿的年紀,人的穿著打扮也一樣。整齊劃一,毫無個性,當然是對大同世界的一種諷刺。“在花家舍,蜜蜂都會迷路”真是道盡了康南海幻想的大同世界的真諦,康南海描繪的世外桃源,憧憬一下是可以的,實現是困難的,即使實現了,看起來也毫無美感,而讓人覺得設計者愚蠢可笑。
歷史著作中,革命者總是與偉大連在一起,可是本書中的革命者卻很難用偉大來形容。正如文中所說,陸秀米在家鄉聚集的革命者們并不知道什么是革命,他們知道自己在革命,但是他們不知道革命究竟是做什么。陸秀米組織起來的革命者,有水工譚水金的兒子譚四、秀米家的傭人翠蓮、王七蛋王八蛋兄弟及殺豬的金大牙。后來金大牙因強奸婦女被普濟學堂處以死刑,翠蓮勾搭上前來圍剿的朝廷眼線,在革命被圍剿中得以活命并遠嫁,最后淪為乞丐,王七蛋王八蛋兄弟聞風而逃,譚四犧牲,陸秀米被捕。
整個過程中,革命沒有發揮任何對社會有益的作用,學堂里革命者的所作所為,不像是革命,而更像是過家家。花家舍王觀澄的桃源夢,陸秀米的父親陸侃的桃源夢,以及陸秀米的革命夢,實際上也是桃源夢,均以失敗告終。這是個人的悲劇,當然更是時代的悲劇。
在時代的變革面前,個人的力量非常微小,個人命運難測。革命也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否則,革命者對桃花源的向往和對大同世界的追求往往就會化為泡影,最終人面桃花難映紅。
如何看待革命和革命者,《人面桃花》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
讀《人面桃花》感。
by.林易子(微信公眾號:linyizi99)
歡迎搜索關注,
查看歷史文章或關注今后推送文章,
一定會有你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