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突然想起那段時光,預科。
? ? ? 2004年夏天,由于高考并不理想,整個人悶悶地,低沉而迷茫。直到費了很大力氣,終于能讀上預科,如果努力還能有上本科的機會。雖然學校很普通,雖然離家千里的求學愿望已無法施展,可是那時都覺得這是一種慶幸了。
? ? ? ?2004年,7年前。是的,那時的我高中畢業,比現在更加靦腆和內向,不喜歡和人說話,低著頭地獨來獨往。那時的個頭已經和現在差不多,體格雖然也和標準兩字無緣,但臉龐的確看上去瘦削很多,眼睛更加清澈。
? ? ? 于是走進了那個陌生而熟悉的校園。說陌生,是因為從來不曾想到去那里;說熟悉,是因為它在龍門,離姥姥家不遠,那是我小時候呆過幾年的小鎮。在那個很熱的夏天,我拖著行李箱走了進去。八人一間的宿舍,水泥砌的洗臉臺,對于從未有過集體生活經驗的我,心中壓抑得喊不出來。
? ? ? ?和我同去的是XL姐,從那時起,我們建立了異常的友誼。多年后,如果你能從時光之前走回去,你會看見,一個18歲的男孩和一個18歲的女孩有著不可思議的友誼。一同下課跑著去需要搶的簡陋食堂里打飯,為的僅僅是能夠排上一份“小炒”;一同在冬天星期六的六點鐘,冒著薄霧和寒風,興奮地無法形容的走出校門去趕第一趟車回南充;一同去照大頭貼天真無邪的笑。當然,那時他們都還沒有談過戀愛。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我考了全班第三,XL姐考了第一,老師便用這個“戀愛學習兩手抓”的鮮明例子來教育另外一兩對落后的小情侶。
? ? ? ?而其實在那一年,我不可能戀愛去。
? ? ? ?我那時身體健康,多愁善感,并且已經寫詩幾年,少年對于情感的渴求時時在心底左沖右突。單戀和暗戀便是最應急的出口。我似乎將我的“喜歡”照射到了A的身上,自然是默默無語的一種狀態,把對方跟自己說話或擦肩之類的聊以自慰。而第二學期,不知道是在某一個瞬間發生了什么,我又喜歡上了B,這種情緒持續了很久,甚至到了大學才解決掉,這是后話。除卻這青澀的朦朧的愛,更重要的一個收獲便是認識了我的同桌Q。一個清澈的姑娘,一個心靈透明的姑娘,一個生活在21世紀的古代姑娘,一個大學四年沒怎么聯系過而畢業時可以把手搭在我脖子上拍畢業照留念而心無旁騖的姑娘。
? ? ? ?那一年我18歲,心的年齡卻不可知。看見中意的漂亮姑娘時,它的顫抖說明它只有12歲。可是于學業上課堂上,它突然又成了30歲。心底的壓力是巨大的。不僅僅是某一件事造成。那是自己對過往歲月的記恨,痛恨自己在學業上的懦弱把自己逼到絕境。如果從鏡子的另一面看過去,2004年的秋冬、2005年的春夏,你可以看見一個不可思議的用功發奮的男孩子。他害怕數學考得不好,每天中午放下碗便去教室做習題,有一日沒去,午覺也睡不著。他為了背歷史、背政治、背語文,買了一個散發出昏黃光芒的應急燈,每晚爬在被窩里點亮。當然短短一個星期后,他寢室里的這種燈增加到7個。
? ? ? 讓我暫停這些充滿修飾的敘述。回過頭去我們可以看到那樣的場景:那一年,一群18歲的孩子,都在經歷巨大的成長。他們各自從高考戰場上失意,然后聚在一起,拼命競爭那有限的升入本科的比例。因為一瞬間從迷夢與放縱中睡醒,他們咬定那一年的競爭很可能造就命運的分野,那時他們的確這樣堅信。可是,18歲的男孩子、女孩子,毫無懸念地建立了真正的友情。
? ? ? 那一年雖然短暫,可是我卻銘記了那七張年輕的面孔,或許更多。他們有的漫畫畫得特好,有的和我下象棋下到晚上熄燈,有的向我暗自喜歡的女生表白被拒絕失魂落魄……雖然短暫,可我還記得我們苦中作樂,參加那個學校舉行的足球聯賽。大冬天,穿著不統一的球衣,在場上奔跑。
? ? ? 到了2005年4月份,考試的前夕。那幾晚我都和XL姐繞著操場一圈圈地走,一邊相互抽查需要背誦的知識點,一邊相互鼓勵,說我們一定會回去,好好的,讓其他人羨慕的。人生的事,如愿的少。可我想我那一年達到了愿望。最后我歷史考出了驚人的143(滿分150),數學也很滿意,考了128(高考68)。填志愿時候,我搖擺不定,從新聞改成了漢語言再聽從了別人的說法改成了漢語言師范。多么奇妙。
? ? ? 或許18歲是一個特殊的年齡吧。那之中發生的一切痕跡都不會輕易被遺忘。就如同剛剛在電腦里聽到劉若英的《后來》,一下就涌現出了那一些場景來。就好像在昨天。
? ? ? 但實際上呢,昨天早就遠去了。已經過去7年了啊。我,我親愛的熟悉的人們,你們這些年最寶貴的青春都如何度過。有時想想,真不可思議!我們已經度過了青春!很多人都有了故事有了境遇有了理想有了破滅有了笑容有了流淚。生活如此,我親愛的人們。如果說還有些與單純青春有關的延續到此刻,我想就是這首《后來》吧,雖然歌詞并不確切,但我的確是那年向XL姐借了一張劉若英的CD,喜歡她很多年,直到如今。
(本文寫于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