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名導鄭燕興空降長春——回訪禪學文化傳播者倪保川(上)

(“鳳舞九天” 鄭燕興拍攝于長春“凈月潭”)

近日,央視知名導演鄭燕興,在摯友禪學文化傳播者倪保川的盛情邀請之下,來到了北國“長春”之地,四月下旬的“春城”還是料峭北風起,寒意襲人身。然而,鄭燕興導演卻是胸中暖意濃濃,究其緣由,鄭燕興導演說道:自從上次與保川兄河北柏林禪寺一別之后,有些禪學文化方面待進一步落實,此次長春之行,一方面來一睹“凈月潭”風采,參訪北普陀寺禪機、更進一步要探訪“般若”寺之玄妙;這種種因緣際會,讓我胸中似有爐火激情,哪里還有絲毫寒意啊!哈哈.....

鄭燕興導演口中的凈月潭景區,位于吉林省長春市東南部長春凈月經濟開發區,距市中心人民廣場僅18公里,景區面積為96.3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為5.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96%以上。凈月潭因形似彎月狀而得名,與臺灣日月潭互為姊妹潭。

(臺灣“日月潭”)

凈月潭是在1934年由人工修建的第一座為長春市城區供水的水源地,在淪陷時期稱“水源地”或“貯水池”。凈月潭的名字是由“滿洲國總理大臣鄭孝胥的二兒子”,時任“滿洲國國都建設局局長的鄭禹”所起。景區內的森林為人工建造,含有30個樹種的完整森林生態體系,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使之成為“喧囂都市中的一塊凈土”,有“亞洲第一大人工林海”、“綠海明珠”、“都市氧吧”之美譽,是長春市的生態綠核和城市名片。

(長春“凈月潭”)

2017年4月26日清晨,農歷四月初一,鄭燕興導演、禪學文化傳播者倪保川先生、張大偉先生,一起來到了位于長春市東南部的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內的北普陀寺,這里距長春市區十八公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堪稱喧囂都市中的一塊凈土。

(長春“北普陀寺”)

鄭燕興導演從張大偉先生口中得知,北普陀寺,始建于一九九六年,于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二日舉行開光大典,年代雖不久遠,卻遠近聞名,每逢佛教盛會香火鼎盛;香客流連其間,游人絡繹不絕。置身寶地感到恬靜中透著秀麗,清新中含著親切。北普陀寺面積不大,僧侶數量也不算多,在靜靜的凈月潭林海中,飄起徐徐香煙,陣陣風鈴聲,悠悠梵音入耳,讓人頓覺都市的漸遠,漸入空靈之境,實為凈心清修之地。

鄭燕興導演、倪保川先生,在張大偉先生的引領下,走進北普陀寺后,恰好遇到大雄寶殿內的師父們在上早課誦經,值逢初一,鄭燕興導演、倪保川先生、張大偉先生三人不約而同的禮敬佛像,祈禱國泰民安,中華民族盛世安康!祈禱完畢,鄭燕興導演、倪保川先生在張大偉先生的帶領下來到北普陀寺的齋堂,體驗了一次清心感恩的素齋。

(左一、張大偉先生;右一、鄭燕興導演)

齋畢,鄭燕興導演與倪保川先生、張大偉先生一起游覽了馳名中外的凈月潭,在鄭燕興導演眼中,現在雖是春末季節,但作為頗有畫面感的凈月潭,四季已然呈現在鄭燕興導演的腦海中:凈月潭這一神來之筆,綠海中一點朱紅,把凈月潭秀美的景色妝扮得分外妖嬈。

漫山涂綠的春天,踏春的游人絡繹不絕;盛夏酷璁,綠蔭如屏。森林面積逾一千平方公里,潭水面積四百三十公頃,浩翰浩翰的人工林海,堪稱亞洲之最!凈月潭因筑壩蓄水呈彎月狀而得名,因山清水秀而聞名,被譽為臺灣日月潭的姊妹潭,浩翰林海,茂密如織,依山布陣,威武壯麗,構成了含有三十個樹種的完整森林生態體系。

四季分明的氣候似神風指碧波,是泛舟、垂釣、游泳的避璁勝地;落葉婆婆,層林盡染,色彩斑讕,天涼好個秋;白雪初霽,千里冰封,潭水凝脂,銀裝素裹,一派北國風光。一陣清風徐來,將鄭燕興導演從遐想中拉回現實。

(長春 “凈月潭”)

游覽即將結束之時,鄭燕興導演摯友,禪學文化傳播者倪保川先生提議,邀請鄭燕興導演去一個神秘的地方會一位有道“高人”,一路暢游凈月潭下來,鄭燕興導演本已疲累,然而,摯友倪保川的盛情之邀又不好推辭。“也罷!看看這位有道高人究竟是何許人也?”鄭燕興導演應允思量著。

隨后,由于張大偉先生有公司業務處理,需要趕回公司,鄭燕興導演和倪保川先生便與張大偉先生告別。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鄭燕興導演和倪保川先生驅車來到了位于長春市寬城區長新街機車宿舍128棟5單元102室的“五靜堂”。

“五靜堂”堂主復善居士熱情接待了鄭燕興導演和倪保川先生,原來,鄭燕興摯友禪學文化傳播者倪保川先生是“五靜堂”堂主復善居士的得意門生,而復善居士則是一位傳奇人物,不僅曾游歷名山大川,拜訪過各路高僧大德,而且也曾晨鐘暮鼓,在佛前青燈黃卷,由于復善居士因緣使然,遂告別寺院,為眾生開方便之門,自創“五靜堂”。

(復善居士與鄭燕興導演)

“五靜堂”在吉林省乃至全國的禪修圈內可謂是有一號,堂主復善居士主要靈活運用禪學、易經、風水堪輿等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慕名而來的客人解疑答惑,正心順氣!鄭燕興導演通過對“五靜堂”的參觀和與復善居士的深度溝通后,感受到復善居士身上確實有一種讓人心靜如水的智慧與氣場。

鄭燕興導演本是一位禪學愛好者,在與復善居士的交流中,相談甚歡,似久別重逢。鄭燕興導演對于禪學的些許見解也讓復善居士很是驚訝,不曾想到如此青年才俊竟然在禪學方面有如此修為。而復善居士慈悲謙和的大菩薩風度,在禪學、易經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如何深入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何為最普通的大眾百姓服務的思想深深地震撼著鄭燕興導演。

在交談過程中,鄭燕興導演說道:“這次來到五靜堂,恍惚間有種回家的感覺”。復善居士笑著向鄭燕導演講述了一段關于“五靜花開,遇興則應”的高僧偈語。

(從左至右:鄭燕興、復善大師、倪保川)

鄭燕興導演聽完復善居士的講述大為吃驚,這怎么跟自己三個月前的那場離奇的夢境如此相似呢?復善居士究竟跟鄭燕興導演講述了怎樣的故事?“五靜花開,遇興則應”的高僧偈語究竟是真是假?鄭燕興導演夢境中的一首“紫燕南歸,金玉滿堂,五凈花開,蓮興九州。”又藏有怎樣的玄機?敬請各位看客關注下期《央視名導鄭燕興——“凈月潭水照心性 五靜堂前鳳還巢”》。

(人物鏈接)(央視知名導演鄭燕興)

(央視知名導演鄭燕興)

鄭燕興,筆名鄭博覺,央視知名導演。2003年入職鳳凰衛視《魯豫有約》任導演,與師姐魯豫并肩戰斗一年有余,2004年入職中央電視臺。2005年制作的《此情我待》獲第七屆“中國殘疾人事業好新聞獎”電視類一等獎。 2008年制作的汶川特別節目《鏗鏘玫瑰》(專訪失去十一位親人的女民警蔣敏)獲公安部最佳影片獎。2011年制作三集《寶藏人間》之《皇陵大案》。同年深入邙山深處采訪制作《拆彈部隊》(上下)在《講述》播出。同年策劃制作中宣部特別節目“講述·文明中國”《盜·非道》《兄弟·裂變》《曠野·盟約》。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參與制作大型紀錄片《西路軍》。同年《軍營又響駝鈴聲》特別節目之《退伍老兵的神秘禮物》。鄭燕興導演在央視制作播出的紀錄片達上百部,成為央視導演隊伍中的佼佼者。2014年鄭燕興導演調任社會與法頻道任主編,審稿,審節目并參與臺里大型節目策劃制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