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沒有人能夠拒絕椿那種的“紅”。不止是衣服,而是整個人身上,整個紅色的那種能量?!洞篝~海棠》這個片子有點看完后不知道該說什么的感覺,并非是說不出來,而是太多的平靜的涌動,而不愿意出來......
因此,對于我,這個故事是一片紅色——這片紅色說:所有活著的人類,生前都是一條巨大的魚,他們從海的此岸出發(fā),而死的時候,便到了彼岸,各去各的世界......, 有趣的是,在這片大海的下面,還有一個和人類世界平行的空間,生活著一個規(guī)規(guī)矩矩、遵守秩序的族群,他們?yōu)樯窆ぷ?,掌管世界萬物運行規(guī)律,也掌管人類的靈魂。他們的天空與人類世界的大海相連。 他們既不是神,也不是人,他們是“其他人”。
這句話很重要,是作者在通過這樣的一個唯美的作品傳遞一個重要的空間感和維度觀。當(dāng)然,對于空間和維度這兩個詞并非陌生,但如果我們想象下,我們當(dāng)下的存在,是永不停息的存在,并呈螺旋型不斷的上升的存在,這就是一個一個的次第——即,下一個,即順序,也可理解為規(guī)律。而如果“神”和“人”都是存在著的,那可能是分別存在于不同的維度空間中,譬如佛經(jīng)里說的有三千大世界,道家里面說的有三十六重天,等等等等。
但是,作者說:他們是“其他人”!
如果從多維度空間理解,其實也自然。但我認為這個“其他人”:是一個個“神”和“人”的轉(zhuǎn)換空間或者維度,是既是人又是神的一個族群。在我們很多的思維和認知中,似乎只存在了“神”和“人”,或者再加上“獸”。但如果我們明白了這個宇宙是多維的,多層級的,或者說平行存在的。似乎從這個影片中的這個啟發(fā),可以拉開我們的思維層面,能幫助我們從二元對立的觀念中走出來。
“其他人”很可能是——意識,一種中間態(tài)的能量。
當(dāng)然,《大魚海棠》是個以愛情為主線的故事。那個叫椿的女孩愛上了人間的一個后來叫作“鯤”的男孩,為了報恩,為了讓人類男孩復(fù)活,椿歷經(jīng)種種困難與阻礙,幫助死后男孩的靈魂成長,回歸人間——古今中外有太多這樣的“人”“神”相戀的故事。
如果我們從前面相關(guān)的文章中所講的空間的循環(huán)運作中去理解(參考本號往期轉(zhuǎn)載文章:《如何獲得四維空間能力(1)》的話,就不難發(fā)現(xiàn),人和神的存在其實是相互包含的,即人的身上有著神性,而神的身上自然有著人性,這不過是能量在這個空間中不斷變幻,遵循一些規(guī)律而存在的一種形式。當(dāng)然,在這兒,我們簡單的把人和神作為了二個分界點來看,其實在這兩者之間,或者兩者之外還有著非常豐富的狀態(tài)的存在。
而二者相互包含映射著,又獨立分開,也許佛經(jīng)里面講的本自具足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一個神,而神的那種生物不間斷的又閃現(xiàn)著人性,彼此分割,又相互纏繞——一種能量狀態(tài)不同的的形態(tài),在不同的維度中存在。
如果不嚴(yán)謹(jǐn)?shù)恼f,我們甚至可以用陰陽觀來理解人、神的兩種狀態(tài),
人性(陰性)與神性(陽性)的對立一面,人是追求和向往神性的,缺乏卻又渴望, 彼此 又都認知對方的美麗,彼此又為缺乏和追求的對象。所以,本體上 人性天生具有追求和向往,神性存在了自然和道的特性。
這自然是一副非常美麗的能量相互流轉(zhuǎn)的圖畫,從黑轉(zhuǎn)換到白,又從白轉(zhuǎn)換到黑,生生不息!但關(guān)鍵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是白,勢必是待在黑暗中,而如果是黑,也必須隱藏在光明之中,這就是這個宇宙的規(guī)則設(shè)定。因此,老子才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最后,我們用電影的一組圖來結(jié)束今天的文章
在《圣經(jīng)》中,伊甸園的故事非常有趣:上帝創(chuàng)造了人,但當(dāng)人有了美丑甚至對錯二元判定能力的時候,人就被逐出伊甸園。
這個隱喻第一種理解是:辨識是屬于神的,因此,一旦人有了這種能力,便被放逐了。第二種理解為:人因為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論而被自我放逐。
不管是那種,而覺察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那個“神”性,也就是回歸自然,回歸道,即使一種能量的找回和補給。這并非是什么信仰,而其實是一種簡單的相信。
也不管是神,不管是人,都有著迷失態(tài)的存在,而在于我們是否覺知,喚醒我們心中的那個英雄,無論是神,還是人。
人間很美,活在當(dāng)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