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寫作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可是現在的學生一是沒時間,二是沒興趣,書籍沒有電視的畫面感,沒有手機游戲的現場感,所以,除了課本,他們讀的書少的可伶,愛讀書的學生也可能僅僅是課本要求的必讀名著篇,他們寧可每天看電視,玩游戲,也不愿拿起書來讀。
“想要什么就大力弘揚什么”。新學期,我改變了作文的批改方法,以前的作文批改多是從寫作方法上,情感上進行評判,有時學生費盡心力寫好的一篇文章卻被老師批的體無完膚,試想學生的心理陰影會有多大?
現在,我每天讓學生自由寫作,我則全批全改,但批改方法變了,我用放大鏡找優點,一個詞用的好,一個句用的妙,一種修辭安排的恰當等等等等,遇見頗有哲理的句子,我也會用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回復,同時對這些文章大力表揚,因為我所愛,所以,我弘揚。
今天晚自習,我發現好多同學都在看書(感謝火柴公益為我們捐贈的營養食糧),感覺有點奇怪,新學期,畢業班,學習氣氛比以前濃了不少,看書的興趣咋了被激發了呢?
經過向部分同學了解,原來是我課堂上讀了同學們的一些“警句”,他們也都想著找些內容豐富自己的頭腦,為他們的寫作多儲些米。不由得想起了昨天一個同學作文中的一句話“老師說別人金句頻出,可我搜腸刮肚也找不出來一個,看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過,我好緊張啊!”
學生這種自由寫作的方式,是不是也很符合“浪漫—精確—綜合”的成長循環呢?以前在寫作方面的指導,我們跨越了浪漫階段,直接進入精確階段,導致學生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缺少浪漫的寫作也許是有缺憾的,寫作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讓同學自由寫作的想法源于我的自身經歷,在加入教育行走之前,我偶爾也寫一兩篇文章,可那得用好長時間,找不到素材是一大問題。可是加入教育行走寫作以來,剛開始有點難,這個點還不是小點,它實在是有點大。
堅持寫作30天以來,我慢慢地發現,每天都有好多是能寫,竟然會出現不知道寫哪個的情形,內心滿滿地喜悅。
我也嘗試將自己的改變向學生輻射……
自己變了,學生變了,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美好。
學習,讓我遇見了不一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