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理性分析的力量
反常識卡
- 印象:
理性分析是一種專業化的,較強的力量之源,有一部分任務中,它占據著決定性的角色。想到之前看過的書《批判性思維》關于理性思維的分析和訓練方法,那之前的認知理解是作出正確決策應該就是理性思維去處理問題就是了,但看了這個章節,才發現自己錯了。理性思維也有它的局限性,有時會因為分析而麻痹無力,束手束腳。
章內說到超理性之所以不合理有以下原因:
1.不包含任何基本要素。
2.規則較為模糊不清。
3.計算的建立需要主觀臆斷。
4.形勢分析將會退化成組合性“爆炸”。
5.強行開展形勢分析,會干擾到非理性的思維模式。 - 體會:了解到這些原因,才知道做一些決策的時候,超理性不見得是件好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后,學會運用書中針對不同情況所應對的決策方式,再做決策,以免作出錯誤決策。
- 出處:《如何作出正確決策》第15章
術語卡
超理性
- 超理性:是指一種心理混亂狀態,指的是個體在處理所有的決策和問題時,意圖使用純粹的理性途徑,而且僅僅依賴于邏輯分析和推理分析的方法。
印象:之前覺得超理性是批判性思維好的發展過程,所以對超理性的認知概念是好的。但通過一系列例子和由于缺乏堅實的、實證性的或者邏輯性的支撐依據,個體居然喪失了采取任何行動的動機,其最終結果就是因為分析而麻痹無力、束手束腳,改變了這一認知。 - 例子:
試想眼疾
第一種是黃斑變性(中央凹和視網膜的中央區域受到損傷,中央凹位于視網膜中心位置,內含椎體細胞,負責眼球的精細分辨功能。)當我們仔細觀看一件事物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將中央凹對準該物體。我們曾經以為這是視覺損害領域最嚴重的病了。
第二種是色素性視覺膜炎,意味著邊緣視覺的損傷。我們曾經以為這種病不如黃斑嚴重。
結果是色素性視覺膜炎傷害更大,人失去邊緣視覺,每件物體和方向都需要費力定位,因為只有邊緣視覺才能夠指引眼球運動。理性就像基于椎體細胞的中央視覺,為人類提供精細分辨的能力,但是它無法判斷朝向,在夜間也無法發揮作用。而我們需要邊緣視覺來判斷在哪里可以應用“分析”和“計算”。 - 出處:《如何作出正確決策》第15章
人名卡
- 人物:加里 * 克萊因 Gary Klein(1944年2月5日-)美國紐約
- 印象:美國心理學家,
- 例子:通過研究在自然環境中的消防隊員,他發現實驗室模型決策無法描述它的不確定性.1985,開發了一種識別底漆的決定(RPD)模型 ,描述人們如何真正使在自然環境中的決策。本研究隨后被納入軍隊的指揮和控制原則。1998,他提出了一個生前風險評估方法。2007他發展了一種自然主義的模型生成數據結構模型 。2009他提出了一個管理的人們是如何計劃時面臨著不明確的目標發現。2011,他描述了一個洞察多徑模型。他帶領團隊開發的揭示隱性知識進入決策和復雜的設置研究認知,認知任務分析的幾種方法,包括關鍵的決策方法和知識審計。
- 出版:《如何作出正確決策》
- 出處:維基百科-Gary A. Klein
金句卡
- 理性分析是一種既有優點又包含不足的力量之源。
- 超理性是一種在不恰當的情況下,試圖針對情境應用演繹性和數據行推理及分析的情況。
- 一致性在自然情境中極少出現。
出處:《如何作出正確決策》第15章
行動卡
理性需要做的一些思維活動方式:
1.分解。把一項任務,思想或論點分解成若小單位。然后針對它們展開各種形式的計算。
2.去情景化。降情境中的重要部分表征為額外的事實,規則及元素。將世界看成一種表征,一幅圖畫,一個模型。然后構建理論和地圖,借此代對于任務或者儀器設備的理解。
3.計算。降一系列“形式過程”應用到各元素上,譬如,演繹性的邏輯規則與數據分析。
4.描述。所有的分析與表征,都必須接受公開的檢驗。
出處:《如果作出正確決策》第15章
技巧卡
作出正確決策的判斷能力技巧:
- 判斷情境的典型性
- 判斷典型目標
- 識別典型的行動方案
- 判斷問題的可解決性
- 探測異常情況
- 判斷問題的緊急程度
- 探測機遇所在
- 進行精細地區辯
- 探測行動計劃之中的疏漏之處
- 探測導致行動計劃出現疏漏的障礙所在
出處:《如何作出正確決策》第17章
任意卡
- 體會:改變看待周邊事物的看法:給別人給出建議的時候首先會判斷溝通過程中是否有重要的意圖被疏漏;與別人爭論或者解決問題的時候舉出例子的時候,我會看成是一種經驗;跟專家溝通的時候去發現有沒他發現的而我卻忽略的東西等等。開始會發現自己專注于思想創造和結合的方式,根據不同的任務或情況,自己會仔細考慮內心所思所想運用書中一些決策上的一些方式去作出正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