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7

艾草與菖蒲

——《春風化雨》小說連載(十一)


太陽漸漸西沉,外婆帶著我去扯艾草和菖蒲。去那個生長艾草和菖蒲的地方有好幾公里的路程,對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子來說是有點遠的哦,而且趁著夜幕降臨之前,植物還沒有起露珠兒時,就要把艾草和菖蒲帶回家。

“外婆,艾草和菖蒲長什么樣呢?”我好奇地問著外婆。

“快走吧,見著了你就知道了。”外婆為了哄著我快點趕路,繪聲繪色地口吻引誘著我說,“艾草和菖蒲的氣味好聞得很喲,把人都要香暈呢!”。

“那艾草和菖蒲拿來干什么用呢?”聽外婆說起很神奇的樣子,更加刺激了我的好奇心,我不打破砂鍋問到底似乎有點不甘心。


“它們呀,明天用來掛在門上,趕跑妖魔鬼怪盜賊歹人什么的。”外婆一邊走一邊跟我講起了艾草和菖蒲驅走妖魔鬼怪的故事,“晾干了的艾草和菖蒲還可以做中藥呢,袪熱毒散風寒。”

太陽的臉漸漸被裹入云霞的帷幄之中,我和外婆到達了那個地方。只見一個小小的橢圓形池塘,周圍的塘埂上長滿了艾草,足足有半人多高,身桿子傲然挺立,大概有我的手指頭那么粗。葉片正面是綠綠的,背面是灰白的。這片艾草在微風的吹拂下搖曳多姿,像一群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跳舞,它們柔美纖細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隨著池水的微波蕩漾,顯得婀娜多姿嫵媚柔情。


菖蒲就長在池塘里,扁扁長長的葉片濃密茂盛,直立地向上生長,完全掩蓋了它筆直的身桿。一只紅蜻蜓停在菖蒲的葉尖兒上,與水面翹首相望,另外一只紅蜻蜓在水上滑翔,一會兒又停下來捕捉水面上的蚊子,好一幅活靈活現的蜻蜓點水圖。池水并不深,清晰可見一群小小的魚兒在游動,它們歡快的穿梭游行,掀起連綿起伏的微波,池中的倒影輕柔的晃蕩開來,漸漸的模糊了。


外婆用鐮刀割著艾草,一刀割下去,一股艾草的清香味直端端地冒出來,飄進鼻孔里,沁人心脾,似有一種穿心的涼爽感,我用手去摸留在地里的樁茬,涼悠悠的,著實讓人舒服。不一會兒,外婆就割了大把的艾草,堆在地上。

然后,外婆走向池塘邊,使勁兒地扯菖蒲,菖蒲的根須被連根拔起,新鮮的根須與池塘的淤泥分離,菖蒲的香味鉆出來,濃郁但不刺激,清香而又悠長,它的香味是那么的獨一無二,不得不讓人對它充滿奇特的記憶,永久難以忘懷。

“外婆,怎么我們不把艾草和菖蒲的根帶回去自己種呢?”我腦門兒一熱,突發奇想對外婆說,“如果我們自己有了,就不用跑到這么遠的地方來弄了呀。”

“我的二娃子很聰明,還想得這么遠呀。”外婆笑嘻嘻的夸贊我說,“不過呀,過節嘛,就是要大老遠的來來回回折騰,才像過節的樣子嘛。”

我覺得外婆說得很有道理,但又有些迷惑,難道過節就是折騰出來的快樂,人為制造的儀式感嗎?

聽外婆說,這片艾草和菖蒲是這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栽種的,一輩一輩的延續下來,不知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這個地方,每逢端午節的到來,人們總是絡繹不絕,像趕集一樣熱鬧,十里八里開外的人們總是要到這里來取艾草和菖蒲,人們總是帶著節日的歡聲笑語,互相點頭問好,臉上洋溢著對節日的期待感和幸福感。似乎這種被熱鬧折騰出來的儀式感,就是人們不自己種艾草和菖蒲,而要路途迢迢地來這里取回去的原因吧。

就在我們要起身離去的時候,又來了幾個婦人,她們喜笑顏開地對著話,也是大老遠地來這里取艾草和菖蒲的。


夜幕漸漸低垂,我和外婆走在回家的路上,菖蒲和艾草發出清冽而濃郁的香味來,仿佛將我們帶入了人間仙境。

(未完待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