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讓你最快變得更好的方法

01

斷更了一星期,但我并沒有偷懶,而是在尋求改變。

改變,是每個想要進步的人應該探討的話題,我所說的改變是指變得更好

每個人每天都在發生改變,各式各樣的改變。或剪了頭發指甲,或提前一小時早起,或刷新認知,或學習知識,或增加技能,亦或是買了件新衣服……這么多種的變化,很難說哪種變化是最重要的,哪種變化對我們的影響最大。

而我覺得「變得更好」,本質上是將價值提升到更高層次。如果我們有意識地提高我們價值,其實就是在不斷地成長,不是嗎?

但是“改變”這一體系過于龐大,通常情況下,這是一個無法復制的定制化程度很高的路徑,不同的人,不同的階段,都需要不一樣的方法。除此之外,我們的前人已經挖掘出了許許多多關于“改變”的套路:

教練技術
TMBRT模型
微習慣養成法
ABC改變法
刻意練習
……

這么多的方法中,我想找到一種或者幾種方法,能夠讓我們獲得持久而深刻的改變,一種能讓自己感到震撼的改變。但即便是被奉為科學的方法,有效性也只有70%,對于另外30%的人而言也是不太管用的。

但我相信,一切復雜現象方法的后面,一定有他們共通的底層邏輯,如果把“改變”的底層邏輯挖掘出來,就能夠從根本上掌握“改變”這一復雜系統。不妨想想,如果我們只需要做到兩件事,我們就會持續不斷的、高效的發生改變,那這兩件事為何不做呢?

那么在“改變”的背后,它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么呢?

02

透過透鏡看世界

我們與世界之間隔了一塊透鏡,我們每個人都通過這塊透鏡去看待世界,世界通過透鏡折射出一個影像,這才是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而這個我們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世界。近視患者理解起來可能會更加透徹,倘若近視者不戴眼鏡,則看不清遠處的物體,若佩戴不合適的眼鏡,也不會徹底看清這個世界。所以,不同的眼鏡會給人帶來不同的世界。

同理,不同的人,看待世界的透鏡就不一樣,即便我們在看同一樣事情。就例如星座學,有的人對其深信不疑,而有的人則認為這只是統計學,是偽科學。我們每個人都用著自己的透鏡去看待世界、認知世界,世界在我們眼中自然就各有千秋。

所以我有一個推論,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其實都不是真實的世界,只是世界在我們認知里的一個投影、一個折射而已。正因如此,我們在面對與我們認知不同的觀點時,不要立馬否定它們,要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興許別人的透鏡比我們的更加清晰、廣闊呢,比如程序員、老中醫甚至一個比你年輕的后來者。

有些人的透鏡非常模糊,透過它看不清這個世界;有的人的透鏡則非常清晰,能夠看到非常清晰的世界;而有的人卻像破碎的鏡子,看到的是支離破碎的不完整的世界。每個人的透鏡都不一樣,那些更能看清真實世界的透鏡,不僅會讓我們有更好的總結能力,甚至會讓我們預測未來。例如股神會知道明天哪支股票會漲,學霸能預測老師出什么題,設計者會知道如何吸引眼球,而那些學習者則知道學什么能夠超越他人。

所以,倘若我們將我們的這一塊透鏡,更換成那些高手的透鏡,例如查理芒格、喬布斯、奧巴馬、巴菲特、馬云、李嘉誠……那我們就能夠快速成為高手了。

假如,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通過更換更高級的透鏡就能成為頂級高手,這就是最高級的改變方法!

圖片來源于網絡

03

當然,透鏡只是一種類比的手法,它只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那么“透鏡”的本質是什么呢?

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這個透鏡,其實就是一種世界觀,就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這個世界上存在各種各樣的人,也就有著各種各樣的透鏡,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完整、有的破碎、有的頑固不化、有的日益更新……

而常常伴隨著世界觀出現的認知世界和改造世界,則是世界觀的具體表現。

認知世界,就是要形成一種穩定的、系統的、有明確邊界的世界觀體系,就如同把自己的視角切換為上帝視角;

改造世界,其實就是一種思考和決策的方式,而且這個方式,是用來做實事的。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于我們的世界觀并沒有太多的覺悟,就例如:“被現實打臉”,是你做了蠢事之后,這個世界在改造你,告訴你怎樣才是正確的。

說了這么多,我想要總結一下我所說懂的透鏡到底是什么概念:

  • 在認知世界方面,透鏡是一種穩定、系統而有清晰邊界的世界觀體系
  • 在改造世界方面,透鏡是對世間人與事的一種假設

我敢肯定,大多數讀者看不懂這純理論分析,因為的確不容易,不急,我們來看一個關于改造世界的例子:

我肚子餓了,想吃點東西來填飽肚子。填飽肚子就是一件具體的、改造世界的事情,那么對于這件事,我們需要思考:我需要吃東西的假設?我需要食物的量的多少?吃什么能填飽肚子?我們不僅要思考這些假設,還要把他們記錄下來。

如果通過吃東西,我們填飽了肚子,那么我們的假設就是正確的。如果沒有,那么至少有一條假設出現了錯誤,可能是量不夠多,可能你選擇了白開水來填飽肚子,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這就需要我們對之前定下的假設進行反思、復盤,仔細探究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然后再想辦法改進,并準備下一次行動的成功。

有一句話特別適合運用在改造世界上:有效果持續做,沒效果趕緊改。

圖片來源于網絡

04

分析了這么久,讓我們回到改變的話題上,到底如何做才能給我們帶來持續不斷的、高效的改變呢?重申一次,我所說的改變是指變得更好。我覺得就這兩件事:

  • 持續凈化自己的世界觀體系
  • 持續反思自己的假設

雖然只有短短兩句話,但是這個套路不是每個人都能學會的,畢竟看了要能知道,知道要能做到,做到要能得到,這些階段都會符合二八原則,算下來,可能不到1%的人最后能真正學到這個套路。

或許你就會說,改變的套路有這么多種,為什么要選擇我這個這么復雜的?是啊,簡單的方法有很多種,容易看懂也容易實踐,也比較容易得到。但這背后有一個重要的底層邏輯:本質的事情難以理解、特別難,但是如果把難事搞定了,那些只做簡單事的人,基本無法再超越你

這也是為什么學習高手總能把我們甩在身后的原因,他們會去做一些很難,而且沒有多少人愿意且做得到的事,因為這本是就是捷徑。

但是我說難,其實并不難,我都挖掘出改變的底層邏輯,并找到了一條捷徑,現在就差具體的做法,而具體做法在參透了上訴內容后,會顯得無比簡單:

  • 每天書寫自己的價值觀,把你看事物的方式寫下來,慢慢形成世界觀體系;
  • 每天對重要的事情進行反思、復盤。

就這兩件事,敢不敢嘗試一個月,看看改變有多大?


我是吳少軒
掌握方法技巧,探索底層思維,改變行為習慣

喜歡可以關注和點贊,你的喜歡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顆心要多堅強, 才能不懼命運的乖張 一雙腳要多堅定, 才能不畏路途的險長。 一次次鼓勵別人笑對人生, 卻忘了自己...
    寒夜中的點點星光閱讀 238評論 0 0
  • 朱迪那天跑來跟我說了很多,但我都沒怎么聽進去。依稀記得她氣喘吁吁的樣子,記憶里的句子斷斷續續的,但還能記得她說喬...
    翻河閱讀 295評論 0 1
  • 當你走在繁華的大街上、當你進入人群擁擠的汽車站、火車站、飛機場、當你進出擁有大量青少人的校園的課間,你會...
    北國風光007閱讀 274評論 0 2
  • 當思念的人都成過往 誰又能體會你夜里的絕望 睡吧睡吧 這是我最奢求的幻想
    倘若不可愛閱讀 9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