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前三分之一的路,在通麥天險的爛土路上感受地獄的滋味;
中間一段在“天然氧吧”的色季拉國家森林公園里,看小情侶談戀愛;
最后三分之一,在有“中國瑞士”之稱的魯朗看林海;只可惜林海雖美,我們卻沒有力氣欣賞了。
有人說:最后二十公里我們是“吱”到魯朗的。因為這一路累得說不出話來,只有力氣用“吱”來交流了。
你能不能吱一下呀!
吱···吱······
?
離開通麥小鎮不久,便來到了通麥大橋——
建設中的新通麥大橋橫跨帕隆藏布江,雄偉壯觀,可惜尚未竣工,禁止通行;
顫巍巍的老橋,早已不堪重負;不堪重負,也拖著病怏怏的身體在堅守,只不過為了路人的安全,它要求分時間段,單向通行。
單向通行,那可就爽了我們騎車人,一路上幾乎沒有車輛;就我們幾個人,想怎么騎就怎么騎;
當然,也爽了當地的小情侶們,國家森林公園、天然氧吧,快帶著你的ta,去肆意揮灑荷爾蒙吧······
到達105塌方區——
“再不走,可就再也沒有機會見到、經歷通麥天險了。”淡淡還是不想走隧道。
“太危險!”依舊是有反對的聲音。
后來經過協商,淡淡、超哥跟我決定體驗一把“最后的天險”——
這里是世界第二大塌方群,這段路是318國道上最危險的一段路,是在懸崖邊上活生生鑿出來的一段路;
路很窄,行在上面,似乎有“晃蕩”的錯覺,如同走在掛于峭壁上的一縷白布;左手邊是轟隆隆的藏布江,右手邊是時不時掉下一塊石頭的大山;
路也爛,坐在自行車上,上上下下如同過山車,引得三人時不時“啊啊啊”尖叫起來;而且因為下雨,泥濘不堪的土路上,也積了很多水,有幾處需要推行才能夠通過;好在路途較短,一兩公里后便又踏上正在修的康莊大道。
然而,康莊大道只是回光返照的那一瞬間!
回到舊路就是爬坡,雖說一般盤山路的傾角不會大于20°,但總覺得這段百十米的路在20°以上,我們根本就蹬不動!只能推行。
在泥水中爬超級大爛路,一個個面紅耳赤,咬牙切齒,最重要的是心臟“咚咚咚”,好似就在咽喉處,就要跳出來一樣!
這種感覺,在前面的旅程中只有過一次:在高爾寺山上抄近道的時候。但那可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呀,這兒是哪?是海拔1930米的排龍,是過瀘定后的川藏最低點!爬坡爬的真要哭了。
在泥土里摸爬滾打,在天險處戰戰兢兢。說是爬坡,就跟爬山一樣的長度。通麥天險,果真名不虛傳!
再過幾個月,所有隧道打通,天險將被遺棄,將不復存在。
千辛萬苦到排龍,已經將近中午!也就是說,13公里的路,我們騎車騎了近三個小時!還不如平常走路的速度。
在一觀景臺上看帕隆藏布江匯入雅魯藏布江,兩江流水恰似兩條巨龍,浩浩蕩蕩擊水四起,形成常年不散的水霧;被云霧纏繞的高山群,因雨水凈化,綠得是那樣不真實。而在勞累眾人的眼中,這種場景,恍若夢境。
艱難地爬坡后,好不容易有點平路了,雨勢又大了······天要“亡”我們呀。在一藏民家中吃炒飯,他們的孩子很可愛——
沖剛買一罐啤酒,喝了一口放在桌子上,這孩子竟然將酒全部倒在了拖把上,拖地?。?/p>
哈哈,我們土豪沖的臉上,只好露出尷尬的笑。
吃飯時,這孩子就交給我照顧了,喂他吃、逗他玩,好久沒有哄過小孩子了。還記得上初中時,堂姐家的孩子可是我“帶大”的呢。那種活在當下、純粹快樂的感覺,還真有些懷念。在找回。
看我們把孩子哄得開心,不知是他奶奶還是姥姥,突然從里屋里拿出一壺酥油茶來,送給了我們,算是犒勞吧。
這是在藏區第二次喝這東西了——
第一次是在折多塘的客棧里,那時小強還說這“豆漿”怎么咸咸的;
然后,一旁的老板娘略帶鄙視的說:“哪呀,這是酥油茶,熱量大大的,保證你們喝后爬折多山沒問題!”
吃飯時,看著越來越大的雨,瞅著坑坑洼洼的路,感受著疲憊的身體,老巖等三名隊友決定搭車到八一,在八一休整一天等我們。急急忙忙卸車、裝車,小強的飯、鞋套都忘記拿了。兄弟們,一路平安!
臨走時,漂亮的藏族老板娘突然來了一句:“你們怎么都那么高啊!”額,我們也就中等個子而已啦······但這兒的藏族人確實普遍比較矮。
干了最后一碗酥油茶,出發!
隊伍再次剩下五個人,超哥、阿哲、段哥、沖還有我。雨依然在下,路依然很爛,藏布江依舊在怒吼。但是,一切都有個盡頭。
您已使出102至105塌方區,祝您一路平安!
一個橫跨在馬路上的提示牌,讓五個人歡欣鼓舞,爛路,結束了!
而且因為限行,一直到東久,路上幾乎都沒有車輛;幾個人大喊大叫,在上好的柏油路上撒野放肆。
沿著真正的康莊大道前行不久,便來到色季拉國家森林公園!
在氧含量爆表的“天然氧吧”里,一直沒摘的,保護我未被曬黑的魔術面巾也不用了,大口大口呼吸著難得的新鮮空氣,頓覺神清氣爽。絕對是一種享受
這份寧靜,這種美景,不單單由我們享受;一對小情侶也在路邊——
女生在前面倒著走,男生慢慢地騎著摩托,忽而追上去,忽而捏剎車,倆人略帶羞笑,彼此凝視,甚是浪漫;
或許是太專注,或許是倆人眼里只有彼此,竟未察覺從后方殺出我們五個人來;看到我們后,女生驚訝地“啊”出了聲,隨后直接雙手遮面。
哈哈,那么容易害羞呀~
過東久,今天的爬山路算是走完了一半兒——
“咦,老段,你怎么拿著一個松塔?”
“昨天有朋友說他想用松塔做標本,讓我給他帶一個好看點的,找來找去就這個還不錯?!?/p>
“這算什么呀,來,我們幫你找吧?!?/p>
于是,五個人不光騎車、看景,還找起來松塔了——
這兒瞅一瞅,那兒瞧一瞧,發現一棵倒了的松樹,一股腦地就圍了上去;
其它隊伍的騎友看在眼中:“那么辛苦的一段路,你們還真有心情玩?!?/p>
玩得太忘形,一不留神撞上段哥的車,被臭罵了一頓。
人人懷揣兩三個松塔,幾個“新奇”的松子,滿身的松油,心滿意足。
這時,老天又“哭”了——
下午三四點鐘,雨中前行,渾身無力;
慢慢地爬、慢慢地蹬,不但一個人落在了最后,心里著急;
還感覺身體幾乎都不受自己控制了,就要癱瘓倒下。
饑渴難耐,拿出最后一包綠豆糕,邊騎邊吃,食物入口,全身的細胞仿佛觸電一般,又有了活力,身體漸漸恢復知覺,肚子也舒服起來。
可是,自己也落在了后面。轉過彎,在一小橋邊看到等待的隊友,都已經“彈盡糧絕”,把最后的兩塊綠豆糕分了出去。
大家都很疲憊了,動作遲緩,說話有氣無力,言語都變成了“恩”、“加油”、“吱”······而且,在數十公里的無人區,沒了食物,沒了水。
堅持,堅持,堅持。
堅持到一個小賣鋪,眾人立馬沖了過去,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吃的就拿。結果就是買了過期的食品,味道都變了!扔在一邊,流浪狗聞下,都不吃。而我的肚子,也莫名其妙地疼痛起來。離美麗的魯朗還有17公里,上坡路。
齜牙咧嘴,暗自鼓勁,終于再次撐過身體的極限,感覺舒服很多。而且,慢慢看到了人煙!
過魯朗舊址,來到外省正在援建的新鎮,竟然完全不遜于這一路上的縣城!也難怪,有“中國瑞士”之稱的魯朗,是那么美的地方;還有遠近聞名的菜品——“石鍋雞”,怎么能不好好利用,發展旅游資源呢?
只是,人多了,味道就變了。無論是景、雞,還是人。
入住“鳥的兄弟”青年旅社,洗洗車子洗洗澡,等到二十二點吃好晚飯,睡吧,累了一天的孩子。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