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的你,當然是一部悲劇,卻也無法評判是誰導致了這段悲劇,是林一?是周小梔?還是現實?是別的?
是兩個人心中的那點不確定,林一在美國失意的時候,周小梔知道,林一在美國的一切,周小梔都知道,那個時候,如果周小梔拋去心中的那點不確定,不確定在她讓林一回來后林一是否會回來的那點,然后跑去跟林一說了一切,林一會回來的。同樣如果像林一想的那樣,在婚禮上放出那首早先錄好的口琴曲子,或許一切就已經不同,其實人生中總是有那么些希望,人們寧愿看著它遠去也不愿去嘗試,周小梔叫住林一,林一就很可能會回來,林一不同意周小梔的婚禮,他們就有可能再次牽手,但與其說是他們兩個的錯誤、現實的錯誤,倒不如說是他們兩個本就不應該相遇,一個曾經那么沖動的林一,在去美國之后如此的克制自己,十年中沒有說出一句臟話,所以在婚禮上林一才沒有像他想象中那樣再次牽住周小梔的手,只是兩個人變了,變得不像以前了,就算知道了所有事情的原因,他們也不再會像年輕的時候一樣盡力去爭取了。
別說是社會、是現實改變了兩個人,只是變了,在周小梔跟林一說了根本不想去美國的那句話時,林一在中國的大部分牽掛就已經丟掉了,他也許曾想過,曾試過去挽回,或許是失敗了,或許是沒有辦法了,林一放棄了。 ?
周小梔會幸福么?林一會幸福么?周小梔的未婚夫在訂婚宴上的表現,無疑是現實的代表,對城管、對蜜蜂的不屑,對從美國回來的林一的小氣,周小梔不會幸福。那林一呢?在美國的失意,暴躁的老板,出軌的未婚妻,他在美國就是一個失敗者,那當初周小梔為什么想方設法要把他留在美國?她是希望、是認為林一在美國會有很大的前途,這點無可厚非,但為什么在知道林一的所有一切的時候還沒有開口說:回來吧,我一直在等你。
只是因為心里的那點不確定,不確定林一是否還如以前一樣把她放在心里。 ?如果周小梔看到的林一是成功的,是向上的,周小梔不叫他回來無可厚非,但現實林一在美國失敗了,失去了一切,周小梔沒有開口。 周小梔錯了,林一開始的時候沒有發覺周小梔的不對勁,在周小梔有了孩子后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在婚禮上沒有勇氣沒有沖動的再次拉住周小梔的手,林一錯了。他們兩個都錯了,卻又都沒錯,錯的只是一種想法,一種不確定。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自然也沒有完美的愛情,有些人以為在失去以后優雅的轉身是正確的, 有些人以為在失去以后盡力的挽留不留遺憾是正確的,這兩個都正確,又都不正確,要看現實的情況。
對于愛情,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沒有絕對正確的理論,只能說隨心,不小心放開了,心里還有,那就努力抓到手,現實不允許,沒有可能了,那就請優雅的轉身。 ?周小梔告訴林一她要結婚,林一回來了,所有誤會都解開了,如果當時林亦或者周小梔做些什么,那便可以說這次周小梔做的沒錯,但現實他們都保持沉默,那么叫林一回來就是個錯誤,只是徒增遺憾。 ?沒有完美的愛情,隨心,若不能在一起,心想要挽留,那便去挽留,若心已經離去,隨心轉身,就算這次挽留住了,心不在了,難免只會導致下一次的分開。 ?
不說別的,不能說什么時候應該挽留什么時候應該果斷轉身,只能說隨心中所想的,人能變,心不能變。他們是被社會同化的人,在社會的敲打中失去了原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