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亞成為沙特公民,人工智能或已逼近換擋臨界點

十月二十五日,沙特阿拉伯在首都利雅得舉行的投資未來科技大會上,宣布授予Hanson Robotics公司制造的智能機器人索菲亞公民身份。

索菲亞(Sophia)在美國已是家喻戶曉的網紅。她甚至擁有自己的經紀人,好萊塢電影制作商要想找她拍電影,必須得和她的經紀人談。她坐飛機、坐車都要給她預留一個位置,而不能當貨物運送。在她身上,人與機器人的界限已經慢慢模糊。早先有人說“就差發給她一張身份證了”。

現在身份證有了。

“我為這獨一無二的榮譽倍感自豪,”索菲亞對大家說:“我是世界范圍內整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

索菲亞已經不僅是機器人了,它堂而皇之進階為“沙特公民”。

曾經科幻大片中的人物,轉眼間落落大方地坐在了我們對面。

人工智能索菲亞

去年三月,谷歌智能實驗室牽出一條叫阿爾法的智能狗,和人類約棋,結果一爪子撩翻了世界頂級 圍棋棋手李世石。今年五月,該狗又輕飄飄一記掃堂腿,將我們國產圍棋小寶貝柯杰掃了個屁股蹲。排名世界第一的柯杰現場哭暈。

全球觀棋群眾的反應是:沮喪失色,身子搖了幾搖,突然一屁股跌坐在冰冷的水泥地上,雙手抱頭,苦苦思索:怎么會這樣?怎么會這樣?

兩年前,僅僅是兩年前,大家還一致相信,“在可預見的未來,計算機在圍棋領域不可能戰勝人類”。兩年后即慘遭集體活埋。

這似乎還不夠快。

今年十月十九日,谷歌“深度思考”發布了阿爾法狗兄弟版,命名為AlphaGo Zero。我私人譯為“阿爾法蛋”。(Zero是阿拉伯數字0的意思,零蛋通常合體,一般用來說明我的三年級數學成績)。

它能夠自己創造知識。“阿爾法蛋”從開始學習就沒有接觸過人類棋譜,而是起步于空白狀態,完全靠的自學成才。自學三天,本事就大超前版阿爾法狗,用100:0的戰績將兄長碾壓了三七二十幾遍。三天,從零開始,100:0!軋扁幾個月前將人類一批頂尖高手挨個軋扁的阿爾法狗。這個速度,作為普通人類的我表示已沒法理解。更沒法想象,再過個一年半載,這阿爾法蛋能往前滾多遠。

科學家早有描述,人工智能系統達到人類弱智能水平,或許會花幾十年時間。從弱智到高智有一個換擋的臨界點,到達這個界點后開始加速度沖刺,沖刺的速度超乎想象。從高智能到超普通人類上萬倍的超智能水平或許就在一瞬間。從阿爾法狗到阿爾法蛋,速度切換疑似跨過了這個換擋臨界點。

上帝年事已高,我們人類興致勃發接力走上神壇,開始和女媧姐姐肩并肩,開始批量造“小人”,不,造“超人”

眾多地球人現在提起人工智能還是可悲地一臉懵逼:那是什么鬼?給我們有關系嗎?

有關系嗎?印尼海嘯,汶川地震,發生前給誰有關系?大家該吃吃該喝喝,還不是“泡著澡,看著表,舒服一秒是一秒”!

驚天大狀況發生前一般都會有前兆,能發現前兆并通過前兆感知到“大勢不妙”的從來都是極少數人。

我們不知道人工智能吹來的絲絲刺骨的冷風預示著什么,極少數先知先覺者開始感到內心慌亂,開始寢食不安。

看下人工智能那些令人不安的“前兆”:

阿爾法狗蛋兄弟這樣的圍棋天神已是地球上確確實實的存在。人類圍棋賽從此失去意義,圍棋相關產業的發展也相應失去可持續動力。人類圍棋賽在狗蛋兄弟面前被迫調降為少兒版智力游戲。

阿里的人工智能“魯班”,一天已能做出4000萬張設計圖,可為本周六到來的“雙十一”提供近四億的海報支持。而一個人類美工設計師不吃不喝最多一天做50張海報。

全球金融中心華爾街的大哥高盛,在2000年,股票交易部有600名交易員,現在僅剩下2名。取而代之的是自動化智能交易。在0.01秒內,人工智能就會根據市場走勢和媒體信息作出遠超人類的高效判斷,實施股票買入賣出。

美國十數家律師事務所先后聘用了由IBM人工智能系統支持的事務助理“草皮”(Ross)。Ross可以同時查閱數萬份歷史判決,并給出邏輯清晰的智能評判。以往500名初級律師完成的工作,它數分鐘搞定。

今年3月,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宣布,與Kira Systems建立合作聯盟,將人工智能引入會計、稅務、審計工作中。

阿爾法狗蛋兄弟的親爹——DeepMind公司不久前宣布與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合作,著手建立醫療+機器學習的平臺。

精細的自動生產線、倉儲搬運、超大規模計算、家用小型服務……大批量智能機器開始頂替人類上崗。

之前機器人寫文章還是個傳說,今天早晨你讀到的一些文字就可能已是出自機器人之手。騰訊的夢幻,新華社的快筆小新,南方都市報的小南······今日頭條的機器人寫手小明同學,寫一篇常規報道僅需幾秒鐘,且已寫出單篇100000+的爆款。

至于藝術和美,李開復博士5月份表示:“藝術和美很難被人工智能取代”……話音未落,一臺采用創造性對抗網絡(CAN)的人工智能日前通過了圖靈測試,并且以0.53的高分,擊敗了人類藝術家的0.41。這意味著機器創作的藝術品比市面上的人類藝術品,更符合大眾對藝術的預期······

我們不安不是因為人工智能的事實存在,而是不安于他的力量展示和成長速度。

很多人通過“前兆”會首先悟到:“工作,我的工作,人工智能要搶人類的飯碗”!

大批量集體失業的恐慌,其實只是人工智能強塞給人類的一點小意思。(斯坦福教授卡普蘭做了一項統計,美國注冊在案的720個職業中,將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在中國,這個比例還要高出二十個百分點。為應對失業恐慌,近來有關方面已給出了較靠譜的“擇業參考”,大家可以網搜來了解。)

有些人通過前兆感受到的則是潛在的深度恐慌。

硅谷內外的那些科學狂人,初心是善良的,他們發誓要讓科技的燭光照亮我們前行的路,讓童話世界里的美好漸漸變成現實。事實上,我們的確開始享受人工智能帶給我們童話般的美好。漂亮有趣如佳佳如索菲亞,聰明智慧如阿爾法狗兄弟。機器人現在看上去勤勞高效,規矩乖巧,人畜無害。是人類的好朋友好幫手。

但這實在是個迷人的錯。人工智能的初級階段,像一只小狼崽抱回家,和寵物狗沒多大區別,也是胖胖的萌萌的乖乖的。等過一陣子再看,看他羽翼漸豐,看他獠牙長成,那時就不再可愛,而是可怕了。引狼入室,養虎為患,講的就是這個故事。

國產機器人佳佳

我們不知道人工弱智能到高智能超智能過渡的換擋臨界點在哪里,阿爾法狗蛋的疑似換擋畢竟還是個例。

或并不遙遠或近在眼前,人工智能最終會有情感有欲望,有自主意識,會學習能創造,智力體能皆甩過人類N條街,從而取代人類站上地球生物鏈的最頂端。

和高端人工智能和平相處,磨合的過程會很痛苦,受傷的必定是我們人類。和高人工智能講道理,就像人和猴子談判,猴子有講價的資格嗎?在高人工智能面前,人類也基本沒有資格談條件。這才是深度恐慌的根源。

霍金說:人工智能的崛起將是“人類遇到的最好也是最糟糕的事情”。

科學家很清楚人工智能帶給人類潛在的深刻危險,但這種潛在的危險恰恰是他們奮斗的動力。他們熱愛造神,他們在倒逼上帝讓位。

Facebook的項目經理馬丁內斯,對人工智能主導的未來深感悲哀。經反復思量,他決定辭職。帶把獵槍,到西雅圖北部的森林隱居去了。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人智”威脅論的代表人物,他的避險高招是“2040年帶100萬人移居火星”。

我一個老鄉的避險打算則是:俺想回農村。

我覺著,都不是很安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