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9人生的意義在不斷的挑戰(zhàn)中升華

? ? ? ? ? 提起毛鋪,現在稍微有點生活常識的人第一反應是“毛鋪苦蕎酒”很有名,在戶外愛好者心目中,毛鋪那里最迷人的不是毛鋪酒,而是那幾條經典的戶外穿越線路。

? ? ? ? 沒去過毛鋪,任憑別人再怎么強調那里的難度,也是無法想象出來的,盡管至今想起來似乎有點難以置信,但不得不感嘆:人的潛能真的是無窮的。

? ? ? ? 驢友們都很守時,基本上是準點到達,穿過寫著“冷水井”的牌樓,越過毛鋪村,匯集在南山水庫邊,眺望著水平如鏡的波面上,幾個人坐在小木船上,悠閑地垂釣,這也是放慢生活節(jié)奏的方式之一。幾位領隊在一邊商量,大多數驢友在做著進山前的準備,最后一次檢查自己的戶外裝備,確保萬無一失。

? ? ? ? 根據以前的經驗,這次的登山可能山路比較陡峭,因為行前有人一再強調有恐高的不能參加,新驢不要參加,一句話,難度、強度都比較大。但沒想到,無情的事實給了人當頭一棒,剛進山沒一百米,就開始仰角70度的登山,完全沒有緩沖的余地,一位驢友甚至建議梧桐老大去跟鉆天鼠商議是否改變線路,估計是看到同行者中有很多女生而攀爬的難度有點大的緣故。這時在山腳的一位女生忽然打給領隊電話,說身體不適,領隊們連番追問,溫和敦厚的梧桐老大更是準備下去直接送去醫(yī)院,后來得知問題不大才打消這個念頭。當時我們落腳的是垂直矗立在眼前的懸崖,正是攀爬的第一個難點。爺們長手長腳,攀上去似乎不怎么費力,女生個子小,而著力點相隔比較遠,好在那些男生十分照顧女生,從高處放下繩子,上面拉,下面頂,幫助女生固定腳底。驢友香檳在下面頂托,龍卷風在上面一手拉著一根粗壯的樹枝,一手伸出去拉下面的驢友,就這樣接力把不能自行攀爬上來的驢友們一個個地拉上來。

? ? ? 上來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回望去,哎喲,還真是陡峭,真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剛從這個地方經過了,小小地爽了一下。馬上跟著別人繼續(xù)前進,滿山的灌木把陽光分割得支離破碎,斑斑駁駁地灑在我們的頭上,雜草叢生,荊棘遍地,薄如刀片的茅草葉不時劃過我們的臉頰,為免受傷,不得不拉起脖套護住自己并不年輕的臉龐,。因為攀爬的垂直地段比較多,一位驢友風趣地說:“別講客氣,把前面兩個蹄子放下來”,頓時笑噴,緊張的氣氛馬上減輕不少,一位爺們補充:“我們這是四輪驅動”,我馬上補充了一句“我們返祖了”,瞬時引來陣陣笑聲,可愛的驢友們真是會調節(jié)氣氛。

? ? ? ? 經歷了剛才的壁立懸崖,我想后面可能會出現更多這樣的地段,事實證明我的直覺很準。這不,出現了,下面是深不見底的峽谷,眼前是懸空的峭壁,此時只有前進一條路。我仔細觀察別人的動作,然后自己小心翼翼地挪動著手腳,好在大自然在山體上留下了千瘡百孔,就著這些孔隙尋找著著力點,此時真是要膽大心細,幾乎與山體跳起了貼面舞,一步一挪,終于安全到達。此時如果山腳有人能夠仰望,一定可以看到,半山腰處垂直的山體上,一個紅衣女子在沒有任何保護的情況下,抓著山孔,不時地尋找下一個可以安放手腳的地方。作為教師,一天到晚總是在給孩子們強化安全意識,而自己此時在做著這么不安全的事情,不知那些孩兒們知道,會不會鄙視我?

? ? ? ? 又一處險要地段出現了。說它險要,毫不夸張,不光壁立,更重要的是人不能伸直身體,可供通過的地方一面是懸崖,一面是伸出來的山牙,十分像一張開的大嘴,更可惡的是腳下的路大約只有五十公分寬,一位驢友趕在我前面過去,然后指導我通行,他固定好自己的身體,我貓著腰,貼著陡壁,十指緊緊抓住孔隙,左腳在驢友的指導下安放,然后抓緊驢友的手腕,一個大幅度的擺動,嘿嘿!安然著陸!最讓我感動的這位驢友不是就此轉身,而是等在這里,看到好半天沒有人上來,我讓他把背包暫時放下來,這樣稍微讓身體休息一下。剛做好這些,后面的驢友陸陸續(xù)續(xù)地出現了,熱心的驢友一面出聲指導,一面出手幫人。趁機我掏出蘋果補充一下能量,還沒啃完,又一個需要“四輪驅動”的地方橫在眼前,那位幫助我的驢友調侃我說:“不要緊,等你啃完,這個地方不手腳并用還真過不去。”俺一聽,馬上把剩下的蘋果扔掉,拉開架勢,沒費什么力氣,輕松越過。看來高空攀巖這種事,經歷多了,心理上就沒那么重負擔了。

? ? ? 我一向認為,戶外這種事,都是那些從小就比較調皮搗蛋的人長大后搞出來的,戶外愛好者大多都是從小就好動的,即使文靜如我,小時候不也避著家人爬上過樹去摘桑葚嗎?更何況高中那會兒可以說算得上是個體育全能,各種體育器材得心應手,各種運動項目都喜歡,算得上是學校的風云人物,如果不是因為身高不夠,也許當年就進了體校。沒想到,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我在年過半百的今天,居然老來瘋,跟著一群小年輕去戶外,還經歷著這么高難度的攀巖,不知泉下有知的親人知道后會不會擔心?但絕對是不敢讓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孩子知道的。

? ? ? ? 也不知咋回事,走著走著,俺落單了,真正的“空山不見人”,關鍵是也沒有人語響,大約有300米的距離只有茂密的灌木和精神的茅草陪著我。進山前,驢友龍卷風送我一只口哨,這個東西作用可大了,曾經我讓班上的孩兒們每人準備一只隨身帶著。此刻,我不時地吹起口哨,尖利的哨聲驟起,但沒有回聲,不過心里一點也不慌亂,反正驢友們都在山上的某個點上,要不了多久就會看到的。打量四周,樹密草茂,陽光被撕裂成星星點點的樣子碎了一地。再往前,柳暗花明,天高云淡,整個南山水庫如同縮小了一圈呈現,也許這就是“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沒多久,后面的驢友們被我等到了,然后蜿蜒穿行在茅草叢中,灌木被高山草甸代替,好在需要借力的地方不多,前面兩輪暫時可以收起,終于又從猴子返回到了人類直立行走了。

? ? ? ? ? 在一個掛著殷鄭灣地名牌幾間平房的側面,所有的驢友齊聚在這里午餐,攤開桌布,紛紛拿出路餐,哈哈,太豐盛了,花卷、饅頭、鹵藕、周黑鴨、牛肉、各種豆制品、各種魚……驢友們故意做出搶食的架勢,熱鬧得不得了,完全忘了前一刻掛在懸崖上的心驚膽戰(zhàn)。翁帥席地而坐,坦然拿出毛鋪酒,下酒菜太多,香噴噴、脆生生的花生米是他的最愛。我兌現了自己的諾言,直等到我的車主來了,才拿出熬制好的銀耳蓮子百合人參湯,趕緊拿起紙碗,替他倒了半碗,遞給他,一時間,需要的人手伸過來了,你一點,他一點,瞬間分食光光,我根本就不知道哪些人分掉的,只知道一簾幽夢在那邊喊:“我要銀耳湯”,馬上有人回應:“妹妹,你來遲了,沒有了”,自然又是一番哄笑。最搞笑的是夢大,事先我就告訴過她我要吃紫薯和玉米的,結果,她剛暴露出紫薯,遭到哄搶,笑得我伸不直腰,等到大家吃得差不多了,這位“可惡”的妖女慢悠悠地拿出一袋子煮好的玉米,故意笑瞇瞇地說:“我這里還有玉米,有人要沒?”這次她失算了,不僅有人要,更是為了搶到玉米,還把她按到在地,直到她手里只剩下可憐的半截玉米棒和一個大大的空空包裝袋張著大嘴在風中搖曳。驢友們的笑聲驅散了剛才攀巖的緊張,尤其是看到不同的穿行隊伍正面過來,反面過去,原來驢行路上,有這么多人吶!在這里,我遇到了一位相識20多年的熟人,那是我的學生家長,也許是曾經合作得比較愉快,也許是在這種場合相遇極為偶然,我根本來不及摘下手套就伸出手去,對方的反應跟我差不多,雖然帶著手套握手是不禮貌的行為,但戶外驢友之間似乎不需要講究那么多,更何況我是個不拘小節(jié)腦袋不大夠用的二貨?看得出他是一位資深戶外驢友,下山途中對我照顧頗多。

? ? ? ? 戶外驢友大多是環(huán)保志愿者,奉行的是“除了腳印,什么都不留下”,這不,驢友燕子拿出一個超大的垃圾袋,眾人幫著收拾好所有的垃圾,裝在一起帶走。瞅個空隙,驢友眼子忙起來了,鏡頭到處捕捉,全是動態(tài)記錄,極富生活氣息。

? ? ? ? ? 酒足飯飽,收拾好行囊,重行開拔。不知怎么走到一片辣椒地,驢友們故意揚聲“偷辣椒啦”!馬上有位仁兄說:“送你一包,你都沒辦法背下去,你盡管放心大膽地摘,看有人說你沒?”你一言我一語,來到了一塊相對平緩開闊的地方,驢友們在這里拍照,極盡各種耍寶搞怪表情,完全不是平時生活中的帥哥淑女模樣。走在鄉(xiāng)間的田埂上,我偷懶沒有順著田埂繼續(xù)向前,而是從上面跳了下來,在松軟的土地上留下兩個深深的腳印。然后穿過剛剛收割了莊稼的平地,結果被另一隊穿行的驢友看到了,大概是看到我脖子上掛著的藍帶,走路不停晃動的口哨,讓那位驢友誤認為我是領隊,在遠處一個勁地喊:“那位領隊,不要踩壞了別人的莊稼,那位領隊,注意你的腳下。”我根本不知道別人是喊我,我同行的驢友幫著解釋:“那里沒有莊稼,這是剛剛收割過的,你看到的那些綠色植物是野生植被。”至此那位驢友才沒有吭聲,我還真不知道只有領隊才可以佩戴口哨。

? ? ? ? 轉過莊稼地,順溪流而下。一個瀑布接一個瀑布,我們根本來不及欣賞瀑布的壯觀,大自然的杰作,很快全副身心就被眼前需要克服的困難所占據。此時的人,不僅要身手矯健,更多的還要具備蛇的游龍功,壁虎的爬墻功,猿猴的秋千功,加上準確的判斷,才能安然巖降。穩(wěn)健人生一直在我前后,我真的擔心增加別人的麻煩,總是努力地睜大一雙三合一的眼睛,尋找合適的落腳點,腦子高速運轉,怎樣輕松垂直巖降。在一個需要四輪驅動的地方,前面的驢友攀爬得有點吃力,我果斷地選擇了一條新路,后來居上,看來我的壁虎功還是不錯的。但在另一個地方,我就沒那么幸運了,因為前面的驢友不斷地用力,我有樣學樣地準備去用手抓那塊石頭,瞬間感覺那石頭松動,馬上放手,改抓另一個看起來似乎非常不好用力的凹點,盡管驢友一再提醒,我卻堅持不變,這是我第一次違背別人的指令,只是用我最擅長的右手握緊吊繩,雙腳踏在實處。好在我身體的靈活度還可以,下來后,我告訴上面的人那塊石頭的狀況。時不時出現巖降,隨便一處十幾米,幾十米,貌似速度推進得很快。驢友們極為理解領隊們的擔心,如果速度拉下,萬一天黑那就真是叫天不應,因此沿途不敢耽擱。正當我在峭壁處巖降時,不知識誰嘀咕了一句什么,我趕緊大聲喊了一嗓子:“那是誰,別制造緊張空氣啊,俺在懸崖上”。馬上,頭頂上有人伸出脖子,腳底下有人歪著腦袋,一向不大聲說話的我頓覺不好意思,馬上閉口不言,埋頭苦干,沒想到后面不知是哪位驢友打趣我:“小公主,還可以這樣下去呀?你夠可以的。”我不好意思回頭,迅速下到瀑布下的水潭邊。水潭中露出一大塊石頭,兩個身著軍綠色戶外裝的驢友坐在那里,很愜意地說笑,事后記起,好像應該是龍卷風和農民。說起來也是趣話,在一處等待巖降的地方,農民笑著對一位女生說:“你看,小公主捂得這么嚴實。”馬上,那位女生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雙手合十,連連說:“哎喲,總聽人說起小公主,今天總算對上號了。”我一聽,羞赧地拉下脖套,一張堪比風干了的橘子皮還要多的皺紋臉露了出來,沒嚇壞他們也算他們心臟強大。農民還在說起當日群里聊天時的彈琵琶,那位美女可勁兒護著我:“這么優(yōu)雅的姐姐怎么可能對你彈琵琶呢”?我是真沒想到當日脫口而出的一則小故事竟然被這群善良的群友記得這么清楚。

順溪流而下,不可避免地會有人滑落水中,這大概就是驢友們常說的溯溪吧。腳下的登山鞋底見了水,似乎不那么防滑了,不是有人鞋子進水了,褲腿打濕了,這都不算什么,最讓人驚出一身冷汗的是龍卷風,當時我正站在又一個瀑布下的水潭邊,跟穩(wěn)健人生一起,突然上面一陣驚呼,一道人影急速下降,梧桐老大很快移動到他身邊,好在旁邊有人,好在旁邊有一顆斜伸出的歪脖子樹,好在沒什么大的意外發(fā)生,總之龍卷風的身體沒有繼續(xù)下滑。我人小個矮,根本看不清上面發(fā)生了什么,是身邊同行的驢友告知我剛才一瞬間所發(fā)生的一切,相信當時目睹這些的驢友都是捏著一把冷汗的。記得驢友如花說過,在戶外,誰丟了都有可能出意外,唯獨龍卷風不可能,這也充分說明這位驢友戶外經驗豐富,應對意外冷靜。果然自此不論我們多快,都沒能趕上他們。其實不是他沒有團隊意識,只是他的腳關節(jié)還是受傷了,自己忍痛先行,一是擔心腿疼會越來越嚴重,二是免得影響驢友情緒。我緊跟在向往西域后面,步步驚心。在一處斷壁處,必須雙臂抱著石塊上突出的一角,讓身體垂吊下來。我這地菜花沒辦法,只能用雙手抓緊石頭尖,努力地伸直身體,腳尖點著下面的石板,才松開雙手。我以為我這就比較狼狽,誰知有位美女在遇到自己實在無法跨越過去的地段時,居然學著山大王的語氣口吐狂言:“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想從此過,把姐抱過來。”天吶,這位姐姐太勇敢了,果然幾位十分紳士的男生通力合作,把這位美女給順了下來。

? ? ? ? 下到山腳了,長長地吐了口氣,總算安全了,順著馬路走過去會很快地到達停車處。路過南山財神廟,我故意別腔別調地說:“山神爺爺,我還會再來的”。結果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聲音重復這句話,自然引起了好一陣大笑。我們幾位倚靠在毛鋪水庫邊的橋欄上,真正輕松地盡情地歡呼。眼前是滿目蔥蘢的高山,背后是碧波蕩漾的水面,身旁是禍福相依的驢友,腳下是暢通無阻的大道,耳邊是神清氣爽的涼風,這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我,此次的戶外穿越活動完美收官。

? ? ? ? 不知是誰帶頭,從大道旁的樹洞中穿過去,首先還以為是有人事急從權,結果說是抄近路過去。既然如此,穿唄!毫不猶豫一頭鉆進去,哇塞,里面還真是別有洞天,儼然是樹木手挽手肩并肩同氣連枝搭起的綠色甬道。雖然沒有剛才山上的驚險,但腳下松軟的風化石,一不小心就會不停地滾落,搞得不好砸傷下面的人,難怪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愈到最后愈要小心。翁帥在前面不停地提醒,就是這樣,還是有一個腦袋大的石頭滾落下來,從高到低不緊不慢地滾動,沿途有人提醒,幸好避開得及時才沒有人受傷。自此大家更加如履薄冰,直到看到停車處,才徹底地笑逐顏開。

? ? ? ? 晚霞鋪滿了整個天空,所有的驢友臉上都洋溢著開心的笑容,謹慎周到的鉆天鼠此時也露出輕松的微笑,相信此前他的壓力是最大的,不管這樣的活動是否他發(fā)起,但至少他參與了,貌似印象中人們的慣性思維就給定性了,能夠這樣完美穿越成功且用時遠沒達到他的預估,他內心的欣慰可想而知。發(fā)動車子,歸心似箭,輕便的轎車風馳電掣怒吼著前行,沒多久來到一個服務區(qū),所有的人下來,頓時又上演搶食的戲碼,天津大麻花、王中王火腿腸、竹筍、堅果榴蓮……熱火朝天,把戶外一家親演繹到極致。

? ? ? ? ? 圓圓的橙紅色落日慵懶地斜掛在西邊,再次啟程。身旁的驢友在小憩,我卻格外清醒。記得曾有位主管部門的領導對我說過:你不做語文教師實在是太可惜了,要知道一線最缺的就是你這樣知識面廣且極有責任心極具社會憂患意識的教師。我當時回答他,目前這樣也沒什么不好,讀點小說,寫點時尚小文,聽點小曲,上點小網,喝點小茶,爬點小山,煲點小湯,做點小菜,弄點小吃,也未嘗不可。人生幾十年一層不變,每天都在復制中度過,長期跟孩子相處,為了走進他們的心靈,我生生地把自己也變成了孩子,陪同他們一起成長,我說我的心智年齡只有十歲左右,盡管沒人相信,但卻是事實。我想改變,但乖乖的貞靜賢淑的個性讓我舉步維艱,我做不來瘋狂的舉動,戶外給我打開了一扇窗,也許可以醫(yī)治好我的輕度自閉。未來怎樣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剩下的生命里,我的每一個今天都是嶄新的,都是最年輕的,我要讓自己生命的厚度和高度再增加一點,再豐富一點,在不斷的挑戰(zhàn)中升華我生命的意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 溫柔的力量 力量有很多種,心平氣和的那種,最堅定。 這句話,出自于電視劇《到愛的距離》,我由衷地喜歡。 如今...
    安之騰閱讀 3,446評論 9 41
  • 年紀越來越大,事情越來越多,時間變的越來越不夠用。人的中年時期,其實很難熬,這是我最近的體會。 爸媽年紀大了,身體...
    涼生暖暖閱讀 19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