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太有一句出了名的口頭禪:還不是多虧了我…….
自年輕時的秋收春種,到一應家務,到大年節一大家子在十分拮據的狀況下也收拾得干凈爽利。她人前人后一句話:還不是多虧了我…….
自然她是里里外外一把好手,更有一手好針線加上十足的勤快。相鄰親戚的衣作繡工她也十分熱情地出手相幫,當她張口:還不是多虧了我時,大伙兒由衷地感嘆:那還不是?你真是說了大實話。
她自然更是得意地、更高頻率地重復著她的真理了。
到后來兒孫滿堂,哪個孫兒的咳嗽感冒很快好了,一定是那句:那還不是多虧了我,早給他作了按摩喝了姜湯焐出一身汗,自然就好了。
若是哪個娃娃痢疾希拉的,那一定是:就是他那個媽媽!要是聽我的,怎么會……
一個幾近文盲的鄉村老太,再怎么居功也是屁股轉過來那么一個小圈圈;大伙兒明了她的脾性,特別是老了頭腦也昏昏然,就都順著她唄。
古老太來女兒家小住,里里外外看不慣她閨女。嘟噥著為什么要讓娃娃干那么苦的差事、流那么多汗去擊劍;為什么吃那么多苦練樂器;為是么不拿這些時間多練寫字算題…….
女兒呢自幼小跟了她外婆好幾年才回母親身旁念書,除了幫著搭理家務她并沒有從母親身上得到些許的溫情。因為那會兒孩子多地里忙,有飯吃有衣穿就是好生活了。人與人之間很少有情感上的溝通。直到這會兒母女之間話極少,隔閡猶在。
是晚,外孫作業,女兒寫東西。古老太進出書房n多次之后,終于發聲:娃兒念書你得跟著;娃兒算題你得瞅著。你忙個啥子啊,是娃要考學你還要考嗎?
女兒沒抬頭地讓她趕緊睡去。她檢查了孩子作業盯著孩子改正,也沒來得及練樂器就睡下了。
早上娃娃們背書包一出門,古老太昨晚沒有發出的火氣就向著她閨女噴發了:你都恁大的人了,你讀讀寫寫就能長了犄角脫了人皮是鹿(路)了不成?你不就是要娃娃們有個好前程嗎?你咋這么不上心你對得起我嗎?想當年還不是多虧了我……
女兒正在找錢包外出買菜,她就這么絮絮叨叨的沒完沒了。出門前女兒摔下一句:你多大歲數了能消停點兒嗎。
買完菜,在小區綠道跑了5公里,回家放置好東西,開了marc,想拿手機掃一眼微信圈,卻沒在手邊;是擱在錢包的;錢包在進樓梯前拿出來取鑰匙了。然而左右前后,就是沒有那個黑色絨布錢包的蹤影。急急跑樓下尋,也是沒有。
一下子急火攻心,女兒騰地也上了火氣:多會兒也沒帶過手機去買菜,你一大早消停點兒的話就好了。你一吵就出事故了……
古老太這會兒卻是不吵了,在女兒急著翻找家里的時候,她下樓找保安翻了錄像,氣喘噓噓地回來說:別急別急,錄像上清楚著呢,你拿著那包上了樓梯。
女兒這會兒松了口氣,這南北通對家住的樓房就總共就不多戶,都是認識的鄰里。就寫張尋物貼門上,保準誰撿了就送回來了。
在貼好了尋物啟事回來時又想:既然抓手上,很可能進屋一撂掉那兒了吧,就像上次一串鑰匙,翻天覆地找不著,花了千元換了新鎖,倒是不經意的時候它從桌子縫里現身了。
著急上火就理不清頭緒,就看不清事務,就會出現迷迷瞪瞪瘋狂的盲點,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女兒很快平和了心氣,進門就從鞋柜開始細找。再次進到廚房,一抬眼,那臺黑金色的烤箱上,那個黑絲絨的小手包,安然地躺著呢!因為沒有色差的黑,不走近還真是看不見。
怎么也想不通啊,來來回回幾遍怎么就看不見呢!冷靜,是怯除盲點的唯一途徑。
多虧了我剛才……古老太一開這居功的口頭禪就遭了女兒的封堵:多虧了你一清早就吵吵吵啊,終于出了怪誕的事。
古老太心里爽快了,嘿嘿兩聲:罷了罷了,女大不由娘了,想當年你多聽我的話,多虧我會教;你看你倆娃,駁嘴頑劣的。
女兒沒有吭聲,她已在專心寫著什么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