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益聞網
作者 / 楊婉晴
「 雪花可結果,暖風可以釋放
然後讓你,看穿真理,看得到最初
文字沒有了,人類突然啞了
留待我,用神用竅,令你會有更多感覺 」
一夜爆紅的一周CP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各大高校的公眾號平臺陸陸續續跟風開展一周CP的線上活動。打著走心不走腎的旗號,轟轟烈烈地開始了線上配對交友。
一周CP活動,即由活動平臺將報名者進行配對,在七天時間內建立和享受一段親密的CP關系。
該活動唯一的門檻便是受眾年齡,一般是大學生或大學畢業四年內,受眾定位非常精準,過于年輕則要冒被詬病鼓吹早戀的風險,過于年長則難免落入相親的俗套。
個中翹楚之概率論
概率論這個公眾號可謂是個中翹楚,由今年5月20日開始發布的1.0一周CP活動到最近10月31日發布的4.0版本,半年時間,跨越了352 座城市和1158 所院校,收獲了近 10000 名活動體驗者,推文閱讀量更是每每達10萬+。
益哥認為,與其說概率論的文案走心感人,不如說其活動反饋非常成功。
首先是利用一連串數據說明活動覆蓋力之廣、影響力之大。
然后便是活動反饋的重頭戲——參與者的真實反饋,無論是一段段煽情的參與者評論,抑或是一張張CP活動打卡的暖心照片,都足以打動對活動持觀望態度的其他人。
論一周CP的爆紅模式
回頭想想,其實線上配對交友的活動一直活躍著,傳統的社交平臺不乏這樣的社交帖子,例如「留下手機號碼后幾位,相同的留下聯系方式」,又例如「留下出生日期,相同的交換聯系方式」。
這類帖子常常熱度高居不下,往往利用手機號碼或出生日期這些極易重復的個人信息去加諸緣分,既踩中廣大寂寞單身男女渴求交友的G點,又恰好滿足其獵奇心和增加些許情趣,避免了直接交友的粗暴簡單。
而現下的一周CP活動其實不失為傳統社交帖子的發展延伸。比起傳統的任由參與者私下盲目聯系,活動平臺的組織與管理極大地提升了線上交友的質量。
首先是參與者需要填寫基本的個人信息,由平臺進行評估與匹配,此舉有助于過濾目的不單純的參與者,保證參與者的安全感和真誠心,力求遵循參與者的意愿,使CP合適搭配;
其次是平臺制定的基本規則與頒布的基本任務,有效打破陌生人間不可避免的尷尬與羞澀,引導參與者迅速融入新建立的親密關系;
然后是平臺設置同時存在多對CP的虛擬房間(微信群),CP間你來我往的互動既能活躍氣氛也能增進彼此默契與感情,更重要的是能督促和刺激不夠積極的CP進入狀態,完成任務。
論一周CP爆紅之后
當然,盡管一周CP活動如同雨后春筍般走到大家的視野,但也只是一個線上活動的初級階段。
活動工作人員基本是志愿者,所提供的匹配交友服務是完全免費的,幾乎不牽涉任何資本、合作方或品牌商,受眾也僅僅是活躍于各公眾號的年輕群體。極容易重復,極難以發展其獨特性。
如果一周CP活動僅僅局限于此,益哥可以大膽的預測其將如同傳統社交帖子一樣漸漸消亡。
不可否認,超過一半的中國人都在使用微信,然而不要忘記,微信的一個重要核心正正是小圈子社交。用戶基本穩定的人際網絡,無法為平臺活動傳播作進一步擴張。
同時,一周CP可以說是一種一次性消費的活動,這種特殊的活動屬性難以培養人們的忠誠度,人類固有的獵奇心注定不會滿足于微信平臺的簡單匹配交友活動。隨著一周CP的持續更新,人們的新鮮感也在逐漸下降。
目前,各大高校微信平臺的表白墻功能也是十分火爆,其實一周CP活動與表白墻完全可以合作得十分默契。
數百對CP可以通過表白墻表白、祝福,也可以借此窺探其他CP相處情況,使所有參與者得到良性互動;
同時活動組織者還可以通過表白墻發出種種感慨,吸引參與者留言;參與過、沒有參與過的其他人更是可以通過表白墻發聲,這樣下來,表白墻無異成為了一個小型社區,進一步擴大一周CP活動的推廣面。
而且,考慮到世紀佳緣網、百合網等相親平臺的低迷狀態,一周CP活動大可聯手餐飲服務商、禮品商、酒店、電影院等合作方,將線上活動適當引流到線下,打造一周CP交友活動的一條龍服務,讓參與者全身心融入一段親密關系。當然,此時受眾的定位已經轉移,由青蔥的年輕人轉移到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青年人。
最后總結之,一周CP線上活動在于抓住廣大年輕人的獵奇心,因而其持續發展需要永葆新鮮感,線上與告白墻等配套活動相結合,線下積極尋找合作方擴大受眾。
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努力詮釋「我們負責創造開始,你們負責相遇」。
但求交友活動日益精進,大庇天下單身狗俱歡顏orz
? 本文由益聞網楊婉晴獨家原創
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