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那點事兒專題征文:逃離一線城市,你停止焦慮了嗎?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看過太多逃離北上廣的文章,身邊卻有更多逃回去的例子。在一線城市的火車站,你可以看到大批興高采烈沖進大城市的洶涌人群,也可以看到一臉落寞決心離去的失意青年。熙熙攘攘,周而復始。

我,就是逃離的一員。

現在的我有一份“體面”工作,有房有車,有溫馨和睦的家庭,有幾個能說貼心話的朋友,身邊的人常常羨慕我,看似回來是一個無比正確的選擇。可我卻很少因此而感覺幸福。

每當我說工作很辛苦,他們說知足吧,想想醫生比你辛苦多了。每當我說工作很沒有意義。他們說有幾個工作是有意義的?末了不忘加一句,你是女人,可以了。意思是我要求太多?每當我說我不喜歡科研,他們說那你喜歡什么,你能做什么?

數個不眠的夜晚,我問自己:回到家鄉城市,你快樂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城市變了,焦慮依舊。

身邊的人都說,習慣了就好,時間會抹平一切。但我知道,這跟習慣沒關系,或許跟城市也無關。多年在外打拼的人,回不了的是那個舊的人情社會,過不去的是心里的那道坎兒。

當我看到當初留在大城市的朋友陸陸續續都買了房成了家,我才覺得因為房價而逃離是多么的可笑。如果我留下,也許我也可以買得起,就是比現在的小一點。

當我慢慢被生活的瑣碎給捆綁的透不出氣,一抬頭,遠方的朋友們在群里討論經濟局勢,討論AI時代的沖擊,那種插不進話的感覺,誰能懂。

想起在沿海城市的那些歲月,雖然有著高企的房價、激烈的競爭,但是那段崢嶸歲月,卻因夢想的照拂而熠熠生輝。

當我選擇逃離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都在承受的痛苦時,

我曾一度以為自己成功了,然而事實卻告訴我,

只不過看起來逃避了該承受的痛苦,

而早晚有一天,你本該承受的,會加倍加諸于身。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可惜,這個道理,我明白的有點晚。

從小到大,我們習慣了按著大人的意愿和經驗之談前行,高中一心想著考個好大學,選專業時一心想報個好就業的專業,本科畢業時認為工作不好找,所以要讀研。現在看來多少有點盲目,有幾個人真正深入去了解去探尋自己的路呢?

等到步入社會,慢慢懂得這些道理,卻發現已經蹉跎了太久。

我的一個朋友A,當年回家鄉考教師,差0.5分,家里人準備找找關系花點錢打點,她沒有同意,毅然決然的去了南京找工作,從最苦最累的銷售做起,最后在工作中認識了現在的老公,對她寵的不行,最后定居南京,生了一對雙胞胎,羨煞旁人。她感慨說,如果不是自己的堅持,也不會有這一切。人的一生,關鍵性的選擇也就那幾次。

還有一個同學B,高考完按家里的意愿報了醫學院,但是大一時,她就明白自己不想當醫生,于是在大學里積極參加學生活動,利用一切時間去外面兼職實習,畢業后直接去了外企,現在被幾家公司爭著要。

還有同學C,上大學到一半退學了,回到家重新參加高考,還上了報紙,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在我們那個閉塞的小城鎮,可想而知他要遭受多少白眼和非議,但是他挺過來了,考上了心儀的大學,現在去了香港。我看過他近期的照片,意氣風發。

這僅僅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例子,我不知道的還有更多。

想想我自己,高考失利后連復讀的勇氣也沒有,大一時也有過退學沖動,也在父母的勸說下作罷。

當我跟表姐訴苦時,她卻說,就算你拿到手的是一副臭牌,你為什么不能把它打好?

我無法反駁,她說的對,問題出在我自己。

我扛不住壓力,選擇了一條相對好走的路,走上去才發現那是下坡路,能怪路嗎。其實路沒有錯,它本來就是一條下坡路,我選擇了它,卻妄想能不費力的停在原地,是不是很可笑?

壓力大不是大城市的錯,人人都想要好東西,好生活,留在好地方,競爭自然就激烈百倍,能壓力不大嗎?

那些目標明確、早早進行過職業規劃的人最后都過得不算差,可能最開始走得辛苦一些,漸入正軌后就如魚得水。在我看來,能坦然承受壓力,說出“工作沒了就再找唄”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實力、有底氣,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穩定。

選擇無對錯,你選擇了其中一個,就永遠無法知道其他選項會帶給你什么。正如,有的人選擇不婚,有的人選擇丁克,有的人選擇傳統,有的人選擇激進。不管哪一種選擇,只要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那必然是當下你的格局你的眼界所能幫你做出最好的選擇。

隨著閱歷的增加,也許你會覺得那個決定很可笑,但這不代表你選錯了,而是在當時,你只會這么選。

當然,只要你堅定并愿意堅持,你就會從中得到別人看不見的收獲。從這個意義上講,強壯和安全感與外表是不是高大魁梧真的不那么相關。內心有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氣宇軒昂。

任何一項工作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你現在嫌棄的抱怨的工作,也許正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機會。還記得找工作咨詢師兄師姐時,得到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抱怨。在企業的說醫院好,醫院的說企業好,即使是社會公認福利優厚的公務員,也在抱怨。我相信他們說的都是真的。

最近媽媽跟我談話我才知道,她讀書時其實很不喜歡數學,可是卻做了三十多年的數學老師,而且在當時獲得這份工作的時候是異常激動的。工作對大多數人而言只是一種謀生方式,你的心態決定了工作的態度。

我身邊有很多平凡人都在積極向上地生活著,盡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他們知道面對什么樣的病人說什么樣的話,知道面對什么樣的醫生給什么樣的建議,知道什么樣的毛病用什么藥效果最好,知道用什么藥會有什么樣的副作用,知道出現什么樣的副作用應當怎么樣去處理,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依然能鎮定從容……哪怕藥房里的老藥師甚至老藥工,也從他們長年累月的工作中積累了經驗:怎樣快速分發藥片,怎樣快速計數藥片,怎樣在給出的藥袋上做標記以防病人誣陷,甚至怎樣用紙片將藥片包得結實又美觀。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幸運,喜歡自己所做的工作才是本事。

認真工作的人都是值得尊重和認真學習的。這世界就是這樣,不公平永遠存在,你不努力,永遠不會有人對你公平。只有努力了,有了資源,有了話語權,才有為自己爭取公平的機會。

做一行,精一行。總是帶著一顆浮躁的心是做不好任何事情的,哪怕是玩樂都體會不到開心。

做一行,愛一行。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是來得晚,走得慢,終究會到達目的地。

如果努力過,還是發現不適合,那么果斷改變,前提是,你真正為之付出過。

最重要的是,不能糾結。

沒有哪個長跑冠軍,不是專心一意的。

堅定,很重要。

也許,等到我們不糾結的那天,才會真正的放下焦慮。


本文作者:25—35歲

上班這點事兒專題征文|焦慮,月經式爆發的情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 銀幕又暗了下來,大門仍然敞開著,可從這扇門經過的人卻寥寥無幾。我開起燈,做著下班前的例行檢查,雖然每次檢查都...
    王斌鵬閱讀 798評論 6 1
  • 現在但凡和人談起青春,似乎都已經成為了一個矯情的話題,成為了無意義,老生常談的話題。一方面受媒體的影響,這幾年的青...
    毛各里閱讀 303評論 0 0
  • 接著上一篇文章來看,當我們發行一個國債的時候,其實在當時我們并沒有多少人去了解,但是發行出了國債,這個國債又會在市...
    云時之間閱讀 672評論 0 2
  • 想想也是好笑 我們心中種下的昨天 是個不存在了的昨天 心情就像是吃了爆肚 亦或是吃了羊雜 呵呵,趕羚羊 我也是皇城...
    梁偈閱讀 386評論 0 2
  • 女孩從小就是眾人的焦點,舉手投足,都顯得光彩奪目;他從小就是角落里的小角色,身形佝僂,形同空氣。 他不知何時就跟在...
    林大燈閱讀 231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