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在研究關于整理收納的知識,讀完這本書,作者是一名日本人,也許是因為日本國土面積太小導致那里的人們都得學會收納吧,其實里面的一些理論并不是很認同,可能我這個人比較挑剔,喜歡辯證的看待問題。確實書中有很多不錯的建議,也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但是也有一些讓我感覺特別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方法,也許這就是文化差異太大,很多東西并不適合我泱泱大中華。
文中提到的簡單舒心的生活理念我是很贊同的,現在的我們身邊總是圍繞著錯綜復雜的東西與信息。要是放任不管,難免會和真正重要的事物失之交臂。如果你家里有很多不那么重要的東西,趁此機會與它們揮手告別,如此一來,你的生活定會更加舒心愉快,你也能帶著爽朗的心情,面對真正的自己。整理過后,你定能深刻感受到:我把精力用在了正確的地方。
人生要懂得取舍,身邊很多人嘴里都在說著忙忙忙,可是真正做的事情卻是少之又少,為什么生活會變得如此匆忙?因為我們把自己“周圍”的某樣事物當成了“行為標桿”。我們會下意識地和周圍的人統一步調,或是被各種各樣的信息牽著鼻子走。“這個也得做好!”“那個也要完成……”久而久之,就沒有喘息的時間了。可是,請大家問一問自己的內心,仔細想一想:真正寶貴、必要的東西,其實寥寥無幾。把你折磨得筋疲力盡的,也許根本就沒有那么重要,只是你誤以為它很重要罷了。“沒有也無所謂”“沒有了反而更好”……許多人偏偏為這樣的事物犧牲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與真正重要的事物失之交臂。我們應該為自己而活。因為,能為你的人生與幸福負責的人,只有你自己。我們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打造出適合自己且舒心的生活方式。
文中提出的不花無謂的錢,所謂當有需要時才買,可能這個并不符合國情,中國人經歷了漫長的戰爭和物質匱乏的年代,很多人從骨子里生出一種不安全感,很多年齡大的老人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未雨綢繆,先攢著,需要的時候馬上就能拿出來之類的話,這樣一代一代的言傳身教,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著囤貨的癖好,這是中國幾千年的思維方式決定的......
總的來說還是一本不錯的書籍,文中還有很多利用碎片時間做簡單的運動,還有一些按摩養生的小竅門,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算是一本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