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和好友是一塊被地震趕下樓的。樓下是一塊空亮的地方,談不上很寬敞,但是對于我們這種震感不強的地方,出來站站,表示一下地震過已經足矣。站了幾分鐘,朋友說:“我們還是去外面寬闊的地方吧,我怕死。”雖然當時朋友是開玩笑著說的,然而一句話多說幾遍,嚴肅感總能體現出來。我和另一個朋友于是便說了句:都是命,該來的終會來。”
就在今天,因為寫東西需要,我再次查了資料,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我國的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臺灣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彼時我們所處的地方就在西北地區,也就是說,如果這個地震帶地震,我們去避,只是從地震帶的一個點移到兩一個點,只是減少了建筑物坍塌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傷害,但是整體的危險系數還是沒有改變,因為來回都只是在危險上面做位移運動。
赤裸裸地說句實話,擔心生死不是丟人的事。我們不是圣人,我們還沒到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超脫境界,再說,我們也還沒到達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地步。活著多好。只有活著,才有機會改變不堪的現狀,只有活著,才能見證更多的溫暖與奇跡,享受到之前未享受到的生活,一如《擇天記》中陳長生的那句話“改命真的很難,但就算再難,我也要堅持下去,因為西寧鎮的豬頭肉切成薄片,再蘸了紅油和巖鹽,真的很好吃”,是啊,如果都沒機會活下去,哪有機會繼續吃肉?
我一直覺得人活著是件概率性事件,所以我一向珍惜生活,珍惜體驗一切美好事物的機會,當有一天我失去這個權利的時候,我不會后悔在這薄情的世界里我沒深情地活過。
只是,我還是覺著,或許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或許是因為社會的整體導向都在變化,沒有人給我們教過淡然。所以很多人沒辦法不畏生,不懼死。
從我們被我們的父母以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開始,就注定了我們沒辦法靜下心來慢慢地了解自己,慢慢享受生活。為了比過那個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必須一路奮進,不能止步,因為我們打敗了一個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另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前面等我們。
從我們的老師跟我們說,如果我們考不好,就上不了好大學,如果上不了好大學就不會有好的工作開始,我們的發展方向已經被做好了框架。因為總有人言: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還有我們的七大姑八大姨,無時無刻不在關系我們有沒有對象,對方情況怎么樣......
沒有人告訴我們,我們應該放慢腳步,慢慢享受生活,活成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不卑不亢,不畏生,不懼死,淡然而有氣魄。所以,在大家的關心下,我們陷入了焦慮。
或許,大家的關心沒錯,只是我們自己定力不夠罷了。
然而,不論怎樣我還是覺著我們每個人都應當保留一份必要的淡然。因為總有一個時刻,你將赤條條地離去,無論你是否愿意,不管你怕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