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新聞,說我們當地有一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通過“投資高返利”,吸引了很多老年投資者。返利到底有多高呢?投資四千多,到春節,利息也就三千多吧!所以很多老年人都成了投資人,投資金額五千到一萬不等。好吧,還沒等到春節呢,人家公司已經人去樓空啦。
明知不可能有“低投入高回報”卻心懷僥幸
當記者采訪其中一位投資者時,他說投資后心里也不踏實,就經常去公司看看,周一發現公司關門,工作人員電話打不通,于是知道被騙了。為什么不踏實?就是因為他知道這個公司是在騙人,這樣的“高回報”根本不可能的,試想,做怎樣的生意能夠用4000塊錢賺到3000塊?各大理財公司用盡渾身解數,年化收益7%就算是非常厲害了,更何況一個小小的文化傳播公司。但是,這些所謂的投資者都覺得別人可能被騙,自己就是那個幸運兒,最終讓騙子得逞。(PS:騙子真的非常可惡,尤其是騙老人錢,老人被騙一病不起的事情屢見不鮮,所以,騙子的行為就屬于謀財害命,特媽的罪不可赦!)
有的人偏偏堅信低成本高收入
與那些心存僥幸而被騙的人比起來,更可怕的是,有的人偏偏就相信世上有低成本高收入這種事,尤其是年輕人,妄想著少投入或者不投入,就能收獲名和利。
前幾天好朋友程程給我打電話,說事業編考試沒過,約我去喝兩杯,發泄下心情。我在赴約的路上想了很多安慰她的話,“找出不足,明年繼續”“這個地方沒考過,咱們再換個地方考,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的”……我在約定的地方看到了一臉挫敗的程程,一個勁抱怨命運不公,“別人裸考都能過線,我好歹還復習了一個星期呢……”什么?復習一個星期?這不是相當于裸考嗎?突然覺得我準備好的安慰詞用不上了。電話里聽程程那么難過,我想當然地以為她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原來才一個星期而已。
我之前認識一個男生,那時候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正準備考公務員。我們聊起公考,所有的題型、答題方法他都了如指掌,甚至連申論閱卷老師的心理都要揣摩到,他說從大四開始,他就一直處于備考狀態,直到參加工作,每天晚上都要拿出三個小時復習,最后這個男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到了省法院。很多人都羨慕他,說他運氣好,甚至有人說他家里有“背景”,其實,大部分人只看到了他的“回報”,而忽視了他的“投入”。很多成功人士,都自謙的把成功歸結到“幸運”上,而有很多年輕人,就偏偏相信了,成功全靠運氣.
這世上 投入與回報永遠成正比
人人都羨慕王健林爸爸的多金,可前段時間網上流傳的關于王爸爸一天的行程表,也是震驚了不少人。早上4點起床,一天的時間,奔波了兩個國家的三個城市,連飛機上都要開會討論工作。這樣的工作強度,有幾個“不成功者”能承受。
往往越是不成功的人,越對回報有更好的期待,從而長出了一顆玻璃心,凡事都是抱怨社會,埋怨運氣。殊不知,這世上有個著名的定律叫“一萬小時天才定律”。也就是說要想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需要經過至少1萬小時的錘煉。
我們算一下,如果每天工作八小時,一周工作5天,10000小時正好是5年的時間。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所以,要想過得好回報,其實也不難,那就是堅持高投入就行了。先給自己訂個小目標,“努力上一萬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