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王山里歲月長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逶迤綿延的稷王山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峨眉嶺臺地上萬榮、聞喜、稷山、鹽湖四縣交界處。這里是中華民族農耕文化發源地之一,也是德孝勤勞傳統美德的發祥地。純樸的山民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勤勞善良,恪守孝道的子孫后代,盛瑞蓮就是其中的一位。20歲那年,她嫁給了 稷王山半山腰典咀村的段永杰,從此開始了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的一生。

歲暮天寒,盛瑞蓮背著個包袱頂著刺骨的北風在蜿蜒的山路上走了一個多小時,臉已經凍麻木了。她去縣城里給快要結婚的侄子扯被面,天黑了才返回來。眼看天上飄起了雪花,離家還有二里路。心里一急,腳下不穩,跌倒在路旁……她顧不上崴了的腳疼,拍拍身上的雪花和塵土繼續趕路。天雖然冷,可她心里是熱乎乎的,天天盼,夜夜盼,苦苦拉扯了七八年,侄兒終于長大,要成家立業了……

一、嶺南盛開瑞蓮花

稷王山是后稷播種五谷,教民稼穡的地方。一萬年前中華民族的農業就是從這里發展起來的。這里的大地和傳說一樣古老,交通閉塞,土地貧瘠,半山腰是層層梯田,沒有水源,當地人只能靠天吃飯。1959年盛瑞蓮就出生在稷王山下萬榮境內一個叫嶺南的山溝溝里。和大多數山里娃一樣,十四歲初中畢業她就參加了集體勞動。青春歲月都消磨在貧瘠的黃土地上,三忙季節她跟著大家學會了田里的一應農活,冬天閑下來還要修梯田。干活她舍得出力氣,生產隊長每晌都給她記全工。勞動之余她和小姐妹們拿棉線勾包包,納鞋墊,懷里揣著一個美好的期待織呀繡呀,做好了嫁妝,指望將來嫁一個英俊瀟灑的少年郎。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此時的盛瑞蓮像一朵出水芙蓉,天生麗質,心靈手巧,勤快能干。艱苦的生活鍛煉了她,使她成為一個吃苦耐勞的鐵姑娘。

二、孝敬公婆的好媳婦

20歲時盛瑞蓮懷揣著對幸福生活的夢想嫁給了鄰村的段永杰。他們家兄弟姐們四人。丈夫在家排行老二,性格溫順善良的盛瑞蓮孝敬長輩,和睦妯娌。一家人互敬互愛,其樂融融。

第二年盛瑞蓮生下大姑娘,生產時正值丈夫下鹽池去了。要強的盛瑞蓮月子里自己洗尿布,不要婆婆伺候。婆婆也合計著等她生了小子,好好伺候。月子滿了,丈夫回來她不敢有半句怨言,她多想給丈夫生個胖小子。丈夫抱著女兒笑逐顏開:“這是老天爺給咱的,我喜歡。男娃女娃都好。”說完抱著女兒親個沒完。有了丈夫的疼愛,盛瑞蓮滿腹的委屈煙消云散,和她過日子的是這個知冷知熱的男人,有他的理解和體貼就夠了。他的親人就是自己的親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的過日子最重要。

1980年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她家的責任田里種了五畝棉花。盛瑞蓮起早貪黑在地里忙活。這一年風調雨順,棉花大豐收。盛瑞蓮和丈夫拿著賣棉花的錢給家里買了臺“飛躍”牌黑白電視機。電視機被她擺到了婆婆的屋里。

盛瑞蓮心靈手巧,無論做什么都干脆利索。在家里前收拾后打掃,窗明幾凈。早上起來先梳頭疊被子掃屋里。“頭光,炕平,地上凈。”和面講究“面光,手光,盆光。”俗稱“三光”。對這樣的媳婦,婆婆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逢人就夸:“我媳婦啥都干滴好,人家搗的韭花,用筷子蘸點,嘗嘗都是香的。”

婆婆歲數大了得了腦溢血,在醫院昏迷了二十天,姊妹幾個合力搶救,在醫院輪流伺候。終于在死神的手里把婆婆奪了回來。然而回來的是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看著坐在輪椅上的婆婆盛瑞蓮感到了肩上的重擔。因為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伺候老人的事情必須由她來承擔。公公已然年邁,把老伴抱不到輪椅上去。每天早起來她伺候婆婆穿上衣服,然后把半身不遂的婆婆抱到輪椅上。替她洗臉洗手。吃完飯她推著婆婆到村老年活動中心去和老年人拉家常。然后由公公陪著婆婆。她自己去地里干活。干活回來做好飯,又把老人接回家。

有一次丈夫從外地回來了,小姑子也來了。盛瑞蓮急著給大家做飯。心想婆婆的兒女都在,就讓他們好好陪陪老媽。哪知道婆婆大聲叫喚,說道:“你還要把我摔倒哩!讓瑞蓮來!讓瑞蓮來!”她對自己親生的兒女都不放心,只有媳婦伺候著她才滿意。都說婆媳是天敵。然而盛瑞蓮和她婆婆的關系比母女還要親。我在想是什么原因讓一位婆婆對媳婦如此喜歡和信賴?人心是桿秤。是盛瑞蓮成年累月的全身心付出,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這樣一種勝過血肉關系的親情。就這樣,丈夫一直在外打工,她在家守著十幾畝地,在公婆床前盡孝。直到婆婆去世了,丈夫才被叫回來。

人常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婆婆在炕上躺了四年,剛走。公公就因高血壓送進了醫院。高額的醫藥費讓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在醫院花光了所有的錢,也沒有治好公公的病。他也躺在床上等人伺候。盛瑞蓮想讓丈夫辭了鎂廠燒窯的活回家伺候老爸。無奈孩子上學要錢。家里沒有任何積蓄。丈夫必須上班。伺候老爸,照顧孩子,種莊稼的活還是落在盛瑞蓮的肩膀上。公公大小便失禁。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屙在褲襠里。盛瑞蓮替公公擦屎擦尿。拆洗褲子,洗尿布。整整在床前伺候了兩年。有時候公公嫌她太累,不愿換下褲子讓她洗。她說:“洗洗干凈,要不你到人跟前一股味。”老爺子不高興了:“臟,臟我哩!臟你哩?一股味,一股我哩!一股你哩!”盛瑞蓮不管他說什么 總是給他洗得干干凈凈的。

每一天早上她親自給公公穿上衣服,晚上還要伺候公公脫衣。做飯,洗刷,下地干活,得空還要到溝里拾柴,冬天寒冷,每天要給公公燒炕,生爐子。她每天都像打仗一樣,無論做什么都是火速完成。我真的不敢想象她是怎樣一天天熬過來的。人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何況是兒媳婦伺候公公。我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言辭來述說她高貴的品質。她說:“人都要老哩,都要從這個窩過哩!”多么樸素的真理。百善孝為先,孝順媳婦盛瑞蓮的好品德感天動地。一時傳為佳話。

三、義不容辭好嬸娘

如果說孝敬老人是做人的本分,那么養育丈夫的兩個侄子就凸顯了盛瑞蓮仁慈良善的品德。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有一天晚上盛瑞蓮的妯娌和丈夫在睡夢中被一種奇怪的聲音驚醒,以為是誰在偷牛。趕緊起身查看。當她剛出到門口走廊上的橫梁就砸了下來,她還沒明白是咋回事就倒在了血泊里。她的丈夫素來手腳慢,躲過一劫。這個短命的女人丟下一家大小爺仨光棍撒手人寰。當時大兒子18歲,小兒子16歲。從此爺仨衣服破了來找盛瑞蓮,吃不到嘴里了也來找盛瑞蓮。看著大叔子父子三人恓惶的樣兒,盛瑞蓮心不落忍。主動要求照顧兩個孩子。從此孩子們再也不是饑一頓飽一頓的過日子了。盛瑞蓮對自己的仨女兒和倆侄子一視同仁。在一口鍋里吃一樣的飯菜。親手給五個孩子縫制衣服。孩子一天天大了,到了娶親的年齡。盛瑞蓮急忙張羅著給侄子說媳婦,到處央媒人。附近村莊的適齡大姑娘都被她查訪了個遍。終于給侄子找到了合適的對象。

臘月里是農閑的時候,大多數農村人選擇在臘月辦喜事。那年的冬天特別冷,天寒地凍,滴水成冰。結婚用的所有東西都是她冒著嚴寒去縣城采辦回來的。男人們要掙錢,耽擱一天就耽誤幾百塊錢。孩子們沒有經驗,所以她凡事親力親為。親自縫被褥,蒸花饃。蒸饃要從淘糧食,磨面開始,一道道工序。盛瑞蓮可算是出力流汗,操心受苦,費盡心思。辦喜事用的東西,家里有的(比如紅薯粉條,辣子,白面之類的)就直接拿上,家里沒有的就給買上。一筆筆,一宗宗,錢花到哪兒了,她都記得清清楚楚。給大伯子交賬。

侄子結婚那天,張燈結彩,喜樂喧天。盛瑞蓮一夜沒睡,忙前忙后地操持婚禮。有人說:“瑞蓮就撲住地干哩!沒有她幫襯,這家孩子娶媳婦怕是難啊。”是啊,像她這樣不計得失,一心一意幫別人的女人實在是世上少有。她先后幫倆侄子成家立業。后來又幫大叔子找了一個老伴。為此還和娘家哥鬧翻。那天下著瓢潑大雨,她去鄰村給撮合此事,沒想到娘家哥前腳進門她后腳就到了。她哥是給另外一個人做媒。她極力撮合大伯子的婚事,得罪了自己的親哥。看大叔子一家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盛瑞蓮感到自己也特幸福。在農村里經常有兄弟之間因為分家想多占便宜反目成仇。也有妯娌間因互相攀比,心里不和,羨慕嫉妒恨。像盛瑞蓮這樣任勞任怨,實心實意幫丈夫的兄長和侄子的實屬罕見。

四、勤勞致富奔小康

稷王山麓交通閉塞,土地貧瘠,這里的地全是旱地,農民靠天吃飯。惡劣的自然條件決定了這里是貧困縣的貧困鄉的貧困村。貧窮會困住人的生活和思想,會決定一個人眼界的開闊與否。這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輩輩侍弄著賴以生存的土地。盡管這樣的貧瘠之地不會長出金疙瘩,他們也熱愛這一方熱土,忠實地守著這一方熱土。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改革開放伊始,土地到戶激發了農民極大的熱情,土地也被最大的利用。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后來農藥化肥使用過量,棉鈴蟲泛濫成災。土地結構被破壞,糧食減產。農資漲價,老百姓投資多收入少。年輕人逐漸離開村莊,離開賴以生存的土地外出打工掙錢。西村鄉大多數村里就剩下了老弱病殘在種地。傳統的耕作方式也逐漸被機械化代替。種地不再是那么辛苦了,關鍵是掌握技術,把握市場。相信科學是第一生產力。

盛瑞蓮種了十幾畝藥材,每天去地里拔草。天不亮就起床,等太陽出來她一晌活都干完了。九點回到家給幾個外孫子做飯。因為年輕時出力猛,近幾年她患了腰間盤突出。就不再給別人干活。幾個女兒都出嫁了。2014年她裝修了房子。安裝了暖氣。用上了油煙機,電磁爐,煤氣灶。往日的土灶扒掉了。“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天堂里過日月。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好了!”盛瑞蓮不由得感嘆道。是啊!國家扶貧政策力度大。如今是自來水裝到了屋里,水泥路鋪到了溝邊。貧困戶將會從合作社所辦的企業年年分紅。幸福生活不是等來的,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勤勞苦干讓她過上了好日子。

七月流火,外孫子放了暑假,在姥姥家避暑。小外孫女從斷奶一直跟著她長到兩歲多。地里的柴胡要滅茬了,盛瑞蓮干不成活,只好通知在運城看門的丈夫急忙趕回來干農活。村子周圍的梯田里盛瑞蓮的丈夫段永杰開著五菱車在前面打草,后面兩個女婿開著電三輪挑草、裝草。柴胡兩三年收一次。主要是根賣錢,種子也可以賣。平均一畝地一年收入一千多元。十幾畝地一年可收入兩萬多元。還可以和玉米套種。收入多一點。丈夫一個月工資兩千多。這樣下來旱澇保收,吃穿不愁。女兒女婿孝順,隔三差五割肉送菜,買米買面,幫著干活,讓盛瑞蓮安享晚年。

貧窮是一種無法選擇的不幸。但就是這種不幸往往會是一種無窮的動力源泉。對待貧窮的不同心態,導致了一些人永遠貧窮,而另一些人卻人窮志不窮,在貧困中不舍孝順善良的本質,不忘大仁大義的美德。 相信天道酬勤,自強自立終會帶領你走向幸福生活。

稷王山的白云萬年悠悠,云起云涌。古老而神秘的大地正在悄然無聲地變化著,這片熱土上滲透著后稷的汗水,流淌著時代的脈搏,也將會演奏出脫貧致富的最強音。那就是萬榮人面對困難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