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考試、工作,就算是普通人也有想記錄的青春,因為真實的存在過,有笑有淚,本連載收集了吳嘻哈小盆友(也就是本人啦)從上學時看過的劇、寫過的字、好玩的東西等等等等,通過圖文點滴青春的記錄,裝載滿滿的回憶。我想通過自己半幽默詼諧半情感獨白的文字,闡述觀影背后、每次經歷的事件之后,現在的自己所悟出的小小人生物語,也想與有和我一起經歷這段歲月的80后年輕一代們產生共鳴。因為有回憶,我們才能從中感悟生命的歷程,然后繼續在人生的道路上奮斗、成長!
美麗人生(05年春)
這是中專最后一學年隨筆中提到的電影。
奧斯卡最佳影片《美麗人生》描述的是在一戰時期,一位猶太父親與其子被納粹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在苦難的日子里,父親為了不讓兒子留下這一段痛苦的回憶,一直對兒子灌輸他們現在所遭受的一切只是一場游戲比賽,贏得勝利就可獲得一輛真坦克的獎勵。最后,兒子獲救,父親卻死在了納粹的搶下,但在兒子的記憶中,與父親的這段集中營的回憶并不是充滿殘暴、冷酷的殺戮,而只是一場游戲。
當遭受納粹百般蹂躪,渾身是傷,但在兒子面前仍是露出燦爛笑顏;當將赴刑場的父親,沒有臨死的絕望,仍是大跨步的、自信的向前進,為的是讓透過郵筒縫中看自己的兒子感受到自己身處的只是一場游戲的氛圍。點點片段,道出的是一份父親對兒子熾熱的愛,真實而偉大。我想影片中所要描繪的美麗人生,并非是物質生活所能駕馭的,而是一種由心底發出的活躍在思維空間的心靈的美好,因為看世界的角度美了,所以世界也跟著變美了。
中專三年級時候,看完這部電影后,心里滿滿的想說一些觀后的感想,所以以隨筆的形式,寫了這篇觀后感。中專的三年,每周一次的隨筆作業,延續著從小時候開始的記錄生活、感想的習慣,文字的形式從單一的感想表達,到微型電影劇本、短篇小說,很多載體的嘗試,于我不僅是一次次作業,更是一種情感的抒發與表達,起初,每次寫完上交,都會期待老師寫的評語,再之后,更多的是想法的表達。老李曾經和我說過,她也把這項作業當成是當下心情的表達,不管是家中發生的、她遇到的,都寫在隨筆上。是生活記錄也好,感情宣泄也罷,隨筆與我們,已經是很默契的羈絆了。翻閱著之前寫的隨筆,發現以前的自己思想形成的點滴,沒有人云亦云,會透過事件背后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漸漸發覺原來在那時候我對一些事、一些東西的著迷,以及與現在對這些事、物看法間的差異。
因為有著隨筆字里行間的記錄,我的那年的生活就如同一幅幅素描的鉛畫,清晰的浮現在了我的眼前,那是屬于我的“美麗人生”……
那年我們開始學習網頁三劍客與編程初級,學習dreamwaver的時候,老師讓我們每人做一個網站作為期末考試,老李喜歡漫畫,所以弄了個漫畫網站,我喜歡童話,所以搞了個童話網站,將喜歡的安徒生與格林的童話,按類放到網站上,弄了個簡版網站。效果還不錯,老李最后拿了90,俺拿了80。雖然做工粗糙了點,但從開始選題、找資料,然后開始制作,因為完全沉浸其中,所以也不覺得累。
最后一學期我們電腦課程安排的是初級編程,這門最后全班有三分之二的人參加補考的課程,我卻在期末考出了全班第一的成績,比電腦大神的老李都考的好,連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因為這門課,讓十幾歲的小孩搞邏輯思維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當時期末的時候編計算器的運算程序,連現在的自己也感覺和陳景潤蜀黍演算一加一為什么等于二沒什么差別。特別是還讓一個從骨子里都散發著二逼氣息的小盆友來搞程序,仿佛又找到了從前數、理、化三門課橫躺在我面前的“影支”。那時候日子是這么過的:上任何課,看筆記,整理公式,背公式,不懂就問老李,老李不會,就問老師??幼涌幼樱瑩u搖晃晃的還能弄出來幾個程序。現在想來,按照后來春晚小品的話說,就是“打敗老師的不是分數,而是認真無邪?!?/p>
其實,還記得前面有寫到,我買電腦開始,就對那玩意兒沒什么好感,可是三年過后,五筆打字、網頁制作、編程初級等等,在不斷練習中,練就了三年前想都沒想過的程度,有點想小夸一下自己之外,真的感覺每天你努力一點點,一段時間之后你會看見自己的不同,而就是因為那些不同拼湊起來,生命才會變的和原來不一樣。就如同,我現在正在做的事兒一樣,我只是很想堅持把這些對歲月的感恩與感懷一點一滴的記錄,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只是通過這些梳理,我漸漸找到了遺失的美好,清晰了眼前的方向。人生,會因為努力,而變的美麗。
那一年,老李升“官”了,當了學校宣傳部部長。她當部長之后,我趕腳對于我唯一的好處是,我可以隨性的不做“兩操”了。中專的時候,有兩操我是灰常不喜歡的,一個是每天早上要做的廣播體操,我們的校服是西裝,但做廣播操要穿線路(運動褲),所以每天早上要換褲子,如果當天有體育課也就算了,若沒有,做好操后再換回來,甚是麻煩。主要的還是對于踩著點到校的偶來說,在大家都在齊聲晨讀著我也不知道是啥的英文時,偶拿著要換的衣服,從第一排,無論是躡手躡腳的走向廁所換褲子,還是彎腰、蹲著走,都是十分顯眼的。走吧,不是;不走吧,也不是。并且,每次聽到廣播音樂的起頭,“時代在召喚”的時候,本能的我就有種想上廁所的沖動,同時伴上一下抽水馬桶沖水的聲音。另一個是每天第三節課要做的眼保健操。想象一下,當你在奮筆疾回家作業的時候,正寫的酣暢淋漓,突然一聲“眼保健操,現在開始……”,你心里啥感覺,你哪有那閑工夫突然停下正握著筆的手,在眼上劃來劃去?又或者和老李、老馮聊得帶勁的時候,來上這么一句,就得馬上閉嘴,正襟危坐,閉上眼,在臉上悠閑的劃來劃去?
老李的部長職務,讓我很自然的想到了可以不做操的辦法。她部長頭銜叫做“宣傳”,所謂宣傳,就是不間斷的出學校的黑板報和各種畫報、墻報,就是各種供宣傳的東西。那這和我有半毛錢關系?非也。老李在行畫畫、排版,但整個報上不能只有畫沒有字啊。那個時候,我就抓住機會,非常主動的自告奮勇的說偶來寫字。而且,老李一般都用早上、白天的時間出,這點正好符合早上出操的時間段。于是,我就隔三差五的陪老李一起出版報,當然一來二去也學了點出報的技巧。
那一年的五一長假,我一個人回了趟老家。在短短的幾天里,和二姑一起去山上挖筍,和小姑一起去蘆薈種植基地除草,體會了別樣的鄉間生活,算是補上了中專生活所沒有的“學農”課程。二姑帶我去挖筍的時候,我是出于好奇跟著她屁顛屁顛的一起,當我爬到山的高處,竹林的時候,仍然是信心飽滿,但當我看到極腰高的竹筍開始鏟的時候,開始有些犯難了,個個結實的怎么鏟都紋絲不動。最后還是以輔助二姑為主,鏟的竹筍。山間竹子,個個直沖天際,微風飄過,竹子間相互碰撞的聲音,清脆而有力,就感覺像《十面埋伏》中的場景般,那片竹林給我的印象至今仍停留在腦際。
人生,會因為發現美的視角,而變得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