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又看到小學生跳樓的新聞,看后細想極恐,于是在閨蜜媽媽群里討論也炸了鍋。
我們都覺得自己那么的愛孩子,可為什么最后孩子的舉動,會如此的讓人失望?
在我的死黨媽媽群里,有一個愛孩子的典范A媽。
她是個40歲的全職媽媽,在老公強烈要求無數次的情況下,她為了專心地照顧好現在的女兒,一直都沒有考慮二胎,就一門心思守著女兒,可以說她算是女兒最好的朋友,平時對女兒的關懷無微不至。
甚至她本來是非常討厭寵物的,可是有一次女兒完成了一個長期目標,想要一只狗做禮物,為了女兒的心愿,A媽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這件事。
漸漸的,在照顧女兒選的這只狗的過程中,她也對這個黑糊糊的小家伙,產生了強烈的情感。
有一次我媽這個顏值控恰好搭她的車,忍了一路,實在忍不住了說:“這只狗好丑,養著干什么呀,你養個好看點的多好。”
后來A媽見到我,還告訴我,那天我媽嫌她的狗丑,可是她自己覺得這只狗挺好看的呀。
真是養出了感情,這也是她為女兒做的最大的改變之一。
平時很多個節日,我都能看見A媽曬出的朋友圈,花了各種小心思給孩子各種驚喜,就是想讓孩子的童年中多那么一些快樂。
我很認真的想了想,在我和朋友的眼中,A媽絕對是一個愛孩子的主。
上一次女兒在窗邊玩的時候,她被嚇壞了,趕緊把女兒抱下來,她沒有想到一向活潑可愛的女兒,后來在作文中寫了這件事兒,還說那一刻,才真正覺得媽媽是愛自己的。
A媽自己覺得特別納悶,覺得對孩子的愛是百分之百的付出,可為什么孩子還是感覺不到,非要通過一些事情來證明媽媽是愛自己的呢?
難道我們給予的愛,孩子都感受不到嗎?
02
B媽是一位做工程的媽,特別善于用理科的思維去分析生活中親子間的情感問題。
她告訴我們,因為面臨著小升初的問題,B爸難免有時也會焦慮,話語中明顯表現出對家附近的一所公立學校的不屑。
畢竟B爸從小都是名校體系一路奮斗上來的,感覺孩子要是去了家附近的普通初中,多少心里有點沒法接受吧。
B爸并不知道,自己這種生活態度已經深深地影響了孩子,以至于孩子非常焦慮,生怕因為自己考試有什么閃失,一不小心就去了那所B爸覺得不行的學校咋辦?
B媽為此毫不妥協,嚴厲地指出B爸的問題,讓B爸深刻認識到自己的言行不當,算是給這事圓滿的畫上句號。
在和孩子的相處中,B媽絕對是不走尋常路的那種,她是我認識的媽里,極少數堅持讓孩子不學奧數的家長,總是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寬松的氛圍。
孩子也非常的優秀,尤其是有非常好的自學能力,而且對古今中外的歷史有著超出年齡的喜愛,在語文上有著比較深厚的天賦,就算是沒有在外面學過奧數,但是數學成績也是一流。
關鍵是這個孩子建立的思維方式,特別的與眾不同,經常能夠創新一些數學的解題思路,在這個孩子身上,我能感受到一種用語文方式去解決數學問題的跨界風格。
據我平時的觀察,能看出來B媽對孩子特別的關心,可以說給予的愛也會比我們給孩子的更多一些。
她總是用工程上的標準去思考對孩子愛的量化,比如這句出自她口的經典名言:“你給予的和承受者接收到的肯定有差異,工程上用誤碼率解釋,嚴重的時候雙方有質變的差異,再一般也肯定有程度的差異。”
所以我們別總覺得自己很愛孩子,關鍵是孩子究竟能接收到多少?
B媽的話,讓我們這些父母,反觀那些覺得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結束生命才能讓父母真正頓悟的孩子,真的是字字珠璣。
03
C媽是一個二胎媽,平時女兒還是很懂事,她自己開了一家店,經常忙著打理,還得要照顧讀幼兒園的小女兒。
她一直覺得大女兒很省心,可是有一次母女之間發生了沖突后,兩個人開誠布公地聊天時,她才知道在女兒心里,其實感覺媽媽對自己的關注和愛是不夠的。
C媽心里真的是很難過,她一直以來的原則,就是在有了二胎后,重點更要回歸在老大身上,本身老大又面臨小升初,C媽自己覺得對孩子的關心還是挺多的。
可是孩子的感受卻和自己的感受差距這么大?
這也是C媽從來沒有想到過的問題。
我們又回想起生活中那些更大的孩子,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D媽講了自己一個同事的故事。
這位同事的大女兒品學兼優,可是家里有了小弟弟后,卻變得什么事情都想讓媽媽陪著,現在看來,也是怕小弟弟分走媽媽對自己的愛。
就連這么大的孩子都同樣需要父母的關心與呵護,再不要說那些還讀小學的孩子。
在二胎普及率越來越高的今天,大家真的不要因為有了二胎后,就迅速地覺得老大已經長大了,這樣給予老大的愛和孩子實際感知的愛,其實依然是不對等的。
原來在孩子的心里,真的是需要很多很多的愛,我們總是覺得自己給予的足夠多了,但是和孩子內心的需求相比,也許我們給予的,恰好是孩子們并不想要的。
我們真的有足夠的愛,來為孩子構建足夠的安全感嗎?讓他知道,這一輩子不管經歷什么挫折,身后家都是他最溫暖的港灣和最有力的支持。
對孩子來講,這個世界最重要的人,首先就是自己的父母。
小小的人真的需要很多很多的愛,這個程度,真的是我們不曾用心去思考的一個問題。
也許真的只有靜下心,用心和孩子去交流,才會知道,愛這件事,最終的感知不是給予多少而是真正接受到多少吧。
閱讀完喜歡請點個贊,如果能選關注,必是真愛啊!
作者妮妮:
十點讀書簽約作者。
曾任記者多年,獲行業內最高大獎。
11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選自優美圖,謝謝原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