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覺得,世界和你有什么關系?
最近看李笑來的專欄,里面提到:
據說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痛苦是,“我覺得這個世界和我一點關系都沒有。”或者是“我覺得這個世界有我沒我,并沒有任何的差別。”這個痛苦幾乎是所有自殺決定的源頭。
不知道,有沒有過一類似這種想法的感受。
比如,其實我也不知道我活著有什么意義。我也不知道我這個人有什么價值,我的人生有什么價值。
比如,我覺得我挺一無是處的。如果我突然就消失了,根本也沒有人會注意到。
如果你恰好也是這樣,恐怕很難體會別人每天像打了雞血一樣拼命工作拼命運動拼命玩的狀態。
我們通常會誤以為精力管理就是對身體能量的管理(吃飯、運動、睡覺),以為我們有了個好身體就能活蹦亂跳地去做所有心里想過要做的事情。但事實并沒有這么簡單。
我們之前有講,精力管理包括四個維度的精力 - 體能精力?、思維精力、意義精力、情感精力。
所以,要想達到“全身心精力飽滿,熱情又有活力”的狀態是十分地困難,因為它需要我們去調動每一個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四個精力維度,進行全方位的管理。
少了一個都不行,尤其是能讓我們搞清楚世界與我們是否有關系的“意義精力”,而它也是精力管理的靈魂維度。
2,?價值觀是我們的終極行為指南
之前說過,意義精力和思維精力一樣,是并不那么顯而易見的一種精力消耗,也是很多時候人與人在同一情景下采取不同行為方式的根本。它指的是我們的人生目標能夠提供給我們的動力。往往也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在同樣的處境中做出完全不同的決定、不同的行為的根本原因。
《精力管理》一書里說:
如果說成長和發展是自下而上的,那么從體能到情感到思維再到意義(書里成為意志精力),改變則是自上而下進行的。
意義精力是目標最充足的源泉,一直經歷來源于深層價值取向和超越個人利益的目標。目標會激發信念,促成我們全情投入,希望將精力集中在某件事上或者某個目標上。
只有真正深刻地關心自己所做的事情,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意義,我們才有可能全情投入。
使命感是我們的火種,也是我們的精神食糧。
“價值觀是我們的終極行為指南”。 這種話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我們的價值觀的確就是我們為什么會這樣度過每一個24小時而不是那樣的根源。
比如,如果你認為學習本身就是生活的一種方式,而不是一種痛苦的被強迫的過程,那你就會很自然的去看一些與學習相關的內容,去采取與學習相關的行為。根本不需要人督促也不需要外界的壓力。
比如,如果你真心地看重自身的健康,或許你在日常就可以抵抗餅干,香煙、酒精和其他垃圾食品的誘惑,也不會隨意暴飲暴食,還會常規鍛煉。
比如,如果你尊重他人,即使身處壓力之下,也會表現出自控。如果你看重正直的品格,你便更有可能承擔犯錯的責任。
在舒適安全的環境里,或許還看不太出差別。但一旦面臨困難或者挑戰,價值觀的意義便會即可體現出來 -- 在你的內心深處,你怎樣看待這個世界,怎樣看待他人,怎樣看待人與人的關系,怎樣看待你自己,你就會怎樣去做。
比如,你內心深處就是認為自己什么也做不了,沒什么價值,覺得自己也吃不了苦,也沒有意志力。那么你哪怕對當下的生活萬般不滿,你也不會做出要打破現狀創造改變的決定。如果不是,你便會仔細考慮是否要脫離這個環境,做出改變,而非一直忍受。
比如,你內心深處就是認為自己沒有自控力,就是認為自己注定是個胖子,那么就算你節食瘦了幾斤之后,你很快就會恢復過去的飲食甚至吃的更多 。而如果你內心里已經認可了自己“不是胖子”的身份,你就會懂得節制,在每一天的飲食里節制。
再比如,你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毫無意義的,你既沒有興趣,得不到快樂也沒有成就感。只是圖一份安穩,打一份工拿一份工資。那么你絕對不可能體會到每天早上起來是帶著期待去工作的心情,你甚至會覺得全世界根本沒有人會處于這種狀態。
而如果你所做的事情,工作也好其他也好,是對你有意義的,是你認可它對你生活的價值的話,你便很有可能每天想著它,想要做得再多一點,做得再好一點。
所以,或許我們并未意識到,但我們終歸都是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的。它不僅僅是行為的準則,也是我們所有精力的來源。
所以,要想能夠每天早上帶著期待起來,要想最終可能成為精力充沛的樣子,要想我們的精力管理真正有其價值,我們都有必要搞清楚自己內心的價值觀究竟是什么。因為只有對我們自己價值觀里最認可的事情,我們才會愿意,投入精力主動地去做它。
3,找到屬于你自己的“不止于金錢的意義”
我在讀《你充滿電了嗎?》的時候,讀到一則真實的故事。我很喜歡,也很認同。
故事的分享者是“女神進化論”的創始人寺主人。
她說,在創辦女神進化論之前,一直是忙亂的狀態,每天被無數繁雜的瑣事糊了一臉,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只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后累的大腦癱瘓,小腦麻痹,在昏昏沉沉中睡去,在迷迷糊糊中醒來。
但是,從她的第二次創業“女神進化論”開始,從開通公眾號,一個字一個字的碼文開始,到自己找貨源倉庫,自己打包寄快遞,自己當客服,售后市場,BD兼牌代言人,到融資到資注冊公司、招聘團隊、辦公室裝修,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她完成了從一個失敗者到能量滿滿的蛻變。
但是她 知道在光鮮亮麗的背后有多少蓬頭垢面,知道在每一個贊賞的背后有多少個不眠之夜。
但是,她說,在創業的大半年里,是她到目前為止最窮的也是最開心的日子。當收入變成負數,每次交房租都會覺得銀行卡變瘦了,但她依舊每天都高興,因為每天都碰見了不同的人,聽到不同的訊息處理不同的事情,視野變得開闊,每天都是全新的自己。
許多人掛在嘴邊的財務自由并不是她創業的最重要的原因,而更多的是《你充滿電了嗎?》 書中提到的意義 --“你能為世界做什么?你能為別人做什么?你的價值何在?”
做我們認可價值的事情,這份價值,不僅僅只是金錢價值。所以,除了金錢的外在價值,我們還更需要去關注屬于自己的“不止于金錢”的價值。
往往只有那些即使沒有錢或者錢很少或者即使需要你犧牲一部分金錢利益,而你也心甘情愿去做的事情,才代表了你內心真正的熱情和你內心真正的價值取向,也才能給我們最清晰的方向和最大的動力。
4,現在,我們可以怎么做?
看完了別人的故事,回到我們的生活里,我們可以為自己的“意義精力”做點什么呢?
1)快速判斷當下的狀態
請給以下3題打分,按照程度打1-10分。
第一,每天早上上班時你的興奮度是多少?
第二,享受做事多大程度,是因為它本身而非它所帶來的回報,
第三,你認為自己對價值取向負有多大的責任?
如果以上三道問題的總分你達到了27分以上說明你已經帶著強烈的人生目標在生活,如果總分在21分以下說明你的生活只是在走過場。
當然,這里問題的關鍵并非在于生活賦予你怎樣的意義,而在于我們自己是否主動地將生活變成自己價值取向的載體。也就是說,我們是否清楚自己的價值取向,我們是否為止付出的努力。
2)清晰自己價值取向
如果你還不清楚自己的價值取向,不如思考一下這幾個問題:
第一、如果現在就是你人生的盡頭,你覺得你一定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為什么?
第二、你能做到的最好的自己是什么樣的?是什么模樣,有什么能力和內在品質?
第三、你希望你的墓志銘如何總結你的人生?
如果你想清楚了你的答案,你就該行動起來了。
如果你并不肯定你現在想到的答案是否永久,完全沒有問題。因為我們一方面在成長,本身就會有變化,而另一方面我們對自己的認知也有誤區。而這些無論是糾正還是調整還是更新,都只有實踐能給你答案。
如果你根本想不出任何答案,覺得一片茫然,這個世界和你毫無關系,請往下看。
3) 唯有行動才能創造意義
回到我們文章開頭的痛苦,“這個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痛苦是,覺得這個世界和我一點關系都沒有?!?/p>
李笑來老師在他得到的專欄里說:
“大多數的痛苦都只是幻覺。那只是一時的感覺而已,并不是永久不變的真相。
所以,我們大可不必為這個幻覺所痛苦。反而應該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這個世界和我們本來就一點關系都沒有,但是我們一路走來就一定留下了一些痕跡,無論如何都產生了這樣那樣的一定聯系。
至于那些聯系是否足夠強,是否足夠有意義,其實取決于我們的行動,而不是我們的迷?;蛘呖謶?。”
所以,有了答案的人該立刻行動起來。暫時還沒有答案的人,就更應該行動起來了。
在每一個清晨都提醒自己,“去做自己認可其價值的事情,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在每一個24小時里,都順著這兩個方向去行動。
如果我們做到了,那么我想,我們必然是有力量的,也必能在某一天定義清楚我們世界的具體聯系。
好啦,今天就到這里。思維精力和情感精力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