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與信仰,是人生的必需品

最近看了幾本書,突然有了這樣一個感悟:每個人都會有孤獨感,孤獨或許是人的一種本性。

因為人的社會性,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但是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座城堡,藏著許多不為人知、不便為人知或者不想為人知的心事和秘密。

孤獨或許是人的一種特性。它能讓人感覺到自己真實的存在,而不是宇宙中虛無縹緲的幻像;它能讓人感知自己的內心,覺得自己不是行尸走肉地活著。

有時候,孤獨反而讓人感覺充實,因為獨處時對這世界的覺察,對生命、大自然及宇宙的思考都是自己內心的富足。

所以,當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會有孤獨感,而且孤獨感并不是一件壞事的時候,許多事情都可以釋然了。

除了孤獨感之外,還有一個關于信仰的問題。

在我看來,信仰可以分為兩層:

一是指被認為可以主宰萬物的真主、上帝或佛等等,這一般是宗教層面的;

二是指個人的價值體系,簡單點就是人為了什么而活著(事或者人)。

宗教信仰并不是人人都有,而后者卻涉及到每一個人,我想說的也是這一層面的信仰。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行為或想法突然有了很大的異樣,那可是說是他的價值觀有了變化,也就是這個人的信仰動搖了或者改變了。

有些人的信仰在自己身上,有些人的信仰在別人身上。也就是說,有人為自己而活,而有為別人而活,例如父母,愛人或子女。

如果一個人把信仰放在別人身上,一旦發現這個人不值得自己為他而活了,或者這個人離開了,自己的信仰就會受到沖擊,或者消失。這個時候,人很有可能會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沼,甚至失去活著的動力和期盼,自暴自棄。

也或者,有人會從自暴自棄中覺醒,再也不為別人而活,只為自己活著。

但是,這種轉變很容易極端。初期的表現,就是變得自私,不再為他人著想,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這個時候,需要慢慢地進行第二次覺醒,找到自我與社會的平衡,與他人、與世界和諧相處。

曾經以為“活到老,學到老”是書上的真理,是現實的口號,通過對孤獨與信仰的思考,恍然發現,這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正在做的事情。

人生都是未知,我們活著,不過是在歲月的長河里探索著前行。成長是一次孤獨的旅行,沒有人可以完全借助他人的經驗,下一步在哪里落腳,接下來該走向何方,都來自自我獨立的思考與嘗試,這種帶著些迷茫與無助的孤獨感,是生活的必需品。

孤獨是生活的狀態,而信仰便是生活的動力與支柱了。

有多少人因至親的離去而沒有了活著的勇氣,因為至親的離開,帶走了一個人活下去的信仰。最近看《延禧攻略》更是深有體會,后宮的女人總把皇帝的恩寵和龍嗣作為自己的信仰,為了得到皇帝的寵愛而不顧一切不擇手段,誕下龍嗣之后,又以讓其登上皇位為目的而與其他嬪妃勾心斗角。一旦失去了圣寵,或皇子不幸夭折,便心灰意冷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意義,此時她只能為自己尋找下一個信仰—得到皇寵再生一個孩子。

后宮的女人母憑子貴,想再紫禁城內活下去,這也實屬無奈。而如今,男人和女人都擺脫了某種無形的禮教,擁有了更多的發言權,而真正為自己而活的人,依然是稀有而珍貴。

生命的可貴在于,絕無二次。若要不虛度此生,必須要學會與自己相處,與孤獨握手言和,正視自我的價值,以自己為信仰。一個能與世界和諧相處的人,一定是善于與自我相處的人。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教育故事案例一 案例: 作為一個新的語文老師,作為第一次接班的班主任,作為對教育教學實踐還是一張白紙的我,面...
    bling玲子閱讀 458評論 0 0
  •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網站內部內容的準備。今天跟大家分享外部的推廣做法。 首先大家去跟一些網站的站長進行網站鏈接互換,就...
    倒掛金溝鐵索橋閱讀 497評論 0 1
  • 昨晚我很早就睡了,一早起來時,精神狀態還挺好的,中午就回家洗了不少衣服,但洗完衣服之后沒多久,就覺得身體很不舒服,...
    想念99閱讀 631評論 0 0